-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 1-42(amyloid β-protein1-42,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1-42 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 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1-42 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 组[Aβ1-42 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 20 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1-42 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 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 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 表达抑制Aβ1-42 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与血液β-淀粉样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阿尔茨海默病(AD) PET显像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程度与血液生物标志物Aβ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经临床诊断为AD并行 11C-匹兹堡化合物B( 11C-PIB)PET显像阳性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68.5±9.0)岁,病程(40.9±23.3)个月;轻度患者8例,中重度患者15例。收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等临床信息,测量患者血液Aβ42、Aβ40浓度。分析轻度和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及Aβ42/Aβ40的差异。对所有患者 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单样本 t检验,对轻度和中重度患者 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两独立样本 t检验,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指标与 11C-PIB PET图像的Aβ沉积程度进行基于体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中重度AD患者MMSE评分低于轻度AD患者[(9.67±4.37)与(17.13±2.80)分; t=4.349, P<0.001],病程长于轻度AD患者[(48.8±23.8)与(26.0±13.5)个月; t=-2.489, P<0.05]。AD患者Aβ主要沉积于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及后扣带回( t值:0.44~0.67,均 P<0.001)。相对于血液中Aβ42( r值:-0.33~0,均 P>0.05)和Aβ40( r值:-0.41~0,均 P>0.05),Aβ42/Aβ40( r值:-0.62~-0.41,0.41~0.66,均 P<0.05)与Aβ沉积有更加密切联系。 结论:基于体素的 11C-PIB PET显像分析可以更直接、客观地反映脑内Aβ沉积,AD血液生物标志物Aβ42/Aβ40具有预测脑内Aβ沉积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4月龄雄性SAMP8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组(联合干预组),每组12只。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按8 mg·kg -1·d -1剂量皮下注射褪黑素,模型组和丰富环境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褪黑素组小鼠饲养于标准环境,丰富环境组和联合干预组饲养于丰富环境;共干预28 d。小鼠在干预前、干预28 d后进行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TUNEL染色分别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情况,ELISA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1~42、在苏氨酸(Thr)205位点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tau pT205)、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 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1)老化度评分:干预后,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0.601,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其中联合干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显著低于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2)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显著( F=30.524, P<0.001);第2~4天,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1.328,113.482,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9.45±1.70)s,(32.44±1.55)s,(37.48±0.84)s]和穿越平台次数[(6.44±0.61)次,(7.16±0.70)次,(12.60±1.23)次]均高于模型组[(15.07±1.28)s,(4.10±0.61)次],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在目标靶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均显著减少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3)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9.264, P<0.01),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060.583, P<0.01)。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模型组、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凋亡细胞数量少于模型组、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4)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2.887,63.506,432.026,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349,98.934,201.635,116.553,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6)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913,102.446,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0.63±0.05),(0.55±0.04),(0.42±0.03)]、NF-κB p65[(0.98±0.06),(0.82±0.04),(0.72±0.0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74±0.07),(1.20±0.05),均 P<0.05],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 结论: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可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β-淀粉样蛋白对MCI及AD患者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中的识别诊断作用,为寻求MCI识别诊断和转归预测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哈尔滨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老年人46名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老年人30人作为对照组。根据认知评估量表将病例组分为AD组和MCI组,每组各23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Aβ1-40及Aβ1-42蛋白浓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Aβ生化指标对鉴别诊断MCI及AD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正常对照组、MCI组及AD组患者血浆Aβ1-40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5.33±113.88)pg/mL比(523.05±173.94)pg/mL比(423.59±74.23)pg/mL, F=6.206, P<0.05]。与对照组和AD组相比,MCI组Aβ1-4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值分别为0.001和0.009)。AD组Aβ1-40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间血浆Aβ1-42表达水平及Aβ1-40/Aβ1-42比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水平、性别对Aβ1-40均无显著影响( P>0.05)。Aβ1-40诊断M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 P=0.005),Aβ1-40对MCI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当Aβ1-40浓度临界值为415.06时,鉴别诊断MC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43.4%。 结论:Aβ1-40对于识别诊断MCI的敏感性较好,而血浆Aβ1-42及Aβ40/Aβ1-42尚不能作为识别诊断MCI及AD的生物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 11C-PIB PET/CT显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 11C-匹兹堡化合物B (PIB)PET/C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确定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 11C-PIB PET/CT显像和腰椎穿刺的66名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名、女性34名,年龄61~82 (71.0±3.4)岁。根据诊断标准分为AD患者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t-tau、p-tau水平,并计算t-tau/Aβ42水平的比值(t-tau/Aβ42)、Aβ42/Aβ40水平的比值(Aβ42/Aβ40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11C-PIB PET/CT图像,计算平均Aβ沉积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分析2组受试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AD的准确率及相关性。2组间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AD患者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syn、t-tau、p-tau水平及t-tau/Aβ4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t=2.315、4.001、2.336、3.291,均 P<0.01),而Aβ42水平和Aβ42/Aβ4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t=-5.443、-3.487,均 P<0.05)。t-tau/Aβ42诊断AD的准确率最高(AUC=0.892, P< 0.001),其次为Aβ42/Aβ40和α-syn(AUC=0.865、0.795,均 P<0.01)。t-tau/Aβ42和Aβ42/Aβ40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09和0.072,α-syn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为465 pg/mL。t-tau/Aβ42、Aβ42/Aβ40、α-syn和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40/50)、76.0% (38/50)、74.0%(37/50)和78.0%(39/50),前三者分别与后者联合诊断AD的灵敏度为96.0%(48/50)、94.0%(47/50)和94.0%(47/50),均高于其单独诊断( χ 2=5.316~7.440,均 P<0.05);t-tau/Aβ42与 11C-PIB PET/CT显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其单独诊断(93.9%对80.3%,93.9%对7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469、7.439,均 P<0.05)。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 11C-PIB PET/CT显像的SUVR有显著相关性( r=0.555、-0.451、0.445,均 P<0.01);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69、0.623、0.587,均 P<0.001,其中t-tau/Aβ42与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均为理想的AD诊断标准,结合 11C-PIB PET/CT显像可提高对AD诊断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42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CSV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Aβ42水平对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71例CSVD患者,血清Aβ42为(2.14±0.56)μg/L。81例(47.4%)存在认知损害,90例(52.6%)认知功能正常。单变量分析显示,认知损害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血压、空腹血糖以及血清Aβ42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吸烟、糖尿病、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后,血清Aβ42[优势比(odds ratio, OR)2.9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632~6.348; P=0.009]、高血压( OR 2.063,95% CI 1.340~5.438; P=0.021)和空腹血糖( OR 1.598,95% CI 1.167~4.156; P=0.030)是CS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β42预测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 CI 0.619~0.782; 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9 μg/L,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8%和80.0%。 结论:血清Aβ42与CSVD患者认知损害独立相关,可用于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轻度认知障碍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轻度认知障碍(MCI)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择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5例,年龄5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根据MC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MCI组(NMCI组)和MCI组。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CSF)β淀粉样蛋白40(Aβ40)、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于术后1~7 d评估POD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CI与POD的关系,CSF Aβ40、Aβ42、T-tau和P-tau浓度、Aβ40/T-tau比值、Aβ42/P-tau比值和Aβ42/T-tau比值与POD及MCI的关系。结果:与NMCI组相比,MCI组POD发生率升高,CSF Aβ42和Aβ40浓度、Aβ40/T-tau比值、Aβ42/P-tau比值和Aβ42/T-tau比值降低,CSF T-tau和P-tau浓度升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混杂因素校正前后,MCI及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CSF Aβ42和Aβ40浓度、Aβ40/T-tau比值、Aβ42/P-tau比值和Aβ42/T-tau比值升高为POD的保护因素( P<0.05);混杂因素校正前后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为MCI的危险因素,混杂因素校正后CSF Aβ4浓度、Aβ40/T-tau比值、Aβ42/P-tau比值和Aβ42/T-tau比值升高则为MCI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术前MCI是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随机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达格列净组和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测定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 40、Aβ42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依据MoCA评分将达格列净组患者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与非MCI亚组。采用 t检验、 χ2检验、 Mann- Whitney U检验对各组间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达格列净组MMSE和MoCA评分、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浆Aβ40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0.05),MCI发病率、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浆Aβ42水平、Aβ42/Aβ40比值均显著降低(均 P<0.05)。达格列净组进一步分为MCI和非MCI亚组,与MCI亚组相比,非MCI亚组患者达格列净总疗程显著增高( P<0.05),年龄、收缩压、空腹C肽、HOMA-IR均显著降低(均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格列净总疗程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OR=0.322,95% CI 0.150~0.692, P=0.004 ),年龄和HOMA-IR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OR=1.109,95% CI 1.014~1.212, P=0.023; OR=3.376, 95% CI 1.276~8.931, P=0.014)。 结论:达格列净可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并显著降低MCI患病率,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术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38例,性别不限,年龄50~90岁,体质量5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4分,无沟通障碍。记录术前6个月内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情况。腰麻穿刺针成功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抽取2 ml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计算Aβ42/t-tau比值和Aβ42/p-tau比值。术后7 d内或出院前,每天2次采用意识错乱评估量表评估POD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POD影响因素及单因素回归分析中 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术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与POD的关系。 结果:最终纳入875例患者,其中169例患者发生了POD,发生率为19.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6个月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术前脑脊液Aβ42浓度、Aβ42/t-tau比值和Aβ42/p-tau比值升高是POD的保护因素,术前脑脊液t-tau浓度和p-tau浓度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 P<0.05)。在加入性别、年龄、术前MMSE评分、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仍表明术前6个月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术前6个月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帕霉素蛋白调控Homer3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淀粉样蛋白β 1-42(Aβ 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Homer3的影响,探讨其对AD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小鼠海马注射生理盐水)、AD组(小鼠海马注射Aβ 1-42)、二甲基亚砜(DMSO)组(海马注射Aβ 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溶剂DMSO连续14 d)、雷帕霉素(RAPA)组(海马注射Aβ 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mg/kg连续14 d),每组8只。对每组小鼠进行Morris迷宫和Y迷宫实验,测定其认知功能,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β 1-42、mTOR、磷酸化mTOR(p-mTOR)、Homer3的表达量。 结果:与Sham组相比,AD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的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环次数明显减少,交替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DMSO组相比,RAPA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增加,穿环次数明显增加,交替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Sham组相比,AD组小鼠海马Aβ 1-42、p-mTOR表达量明显增加,Homer3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DMSO组相比,RAPA组小鼠海马Aβ 1-42、p-mTOR表达量减少( P<0.05),Homer3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改善Aβ 1-42所致AD小鼠行为认知功能障碍,减少脑内Aβ 1-42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磷酸化、上调突触相关蛋白Homer3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