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温补思想辨治痰证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为重,滑脉为脾虚生痰之象,脉沉主肾虚生痰之象,不同兼脉象意有不同.痰、涎二证有异有同.涎证属虚,而痰证有虚有实,然均施以温法,但二者温补之时有所差别.涎证温补多以甘温之品补肾健脾,痰证温补或用苦温之品温燥湿痰,或用辛温之品温散寒痰,或用甘温之品温运虚痰.吴氏确定了以大补温剂治疗痰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燥脾土、培肾阳的治疗方法,临床形成六君子汤、八味丸为代表性方剂的温补治疗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全集》用药思想及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吴氏医验录全集》中吴楚的用药思想.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等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聚类关联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选取《吴氏医验录全集》中的199例医案,统计得出药物117味药次1814次.吴楚临证常用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肉桂等,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和温里药等,聚类分析得到熟地黄、山茱萸,肉桂、炮姜等11个组合.二项关联分析有白术、炙甘草,茯芩、泽泻等10组组合,三项关联分析有人参、附子、白术等10组组合.结论:吴楚喜用人参、善用温补、重视脾肾,其核心处方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四逆汤、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食积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吴楚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吴氏医验录全集》为其从医经验汇编,通过探析《吴氏医验录全集》中7例伤食医案及8例食厥医案,总结其辨治食积的经验.他认为食积的病机为食填太阴,脾失健运,痰涎乃生,阻滞经络气血.重视问诊及脉诊,指出寸口脉盛、寸口弦滑有力等为伤食脉,强调从发汗特点、汗后症状、脉象特点等方面辨明食积发热与伤寒发热,以消食导滞健脾为主要治法,脾胃虚弱者则以补脾为先、消导为后,重视病后调养.重视脾之阳气,强调温则食化、养护脾胃,临床好用性温之品以助脾阳、健运化,对于食积郁热者常用大黄以通腑导滞,中病即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临床医案分析新安六大医家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儿科疑难杂病经验探骊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吴楚是清代新安医学代表性医家和温补培元派医家,对于儿科疑难杂病的辨治具有独到经验.通过对其代表作《吴氏医验录》所载儿科疑难杂病验案进行探析,可知其治疗儿科杂病遵循"小儿易为虚实"之论,辨病时详察望诊,强调脏腑辨证,尤重脾肾.治疗上重视药性,善用甘温,临证组方用药灵活多变,巧用古方同时随证施治.治疗小儿慢惊风取法补虚治本,固护脾土;治疗小儿浮肿取法升清降浊,善用参芪;治疗小儿伤食取法消补兼施,治病求本.吴楚辨治儿科疑难杂病谨遵经旨,常救人于危急,总结归纳其儿科疑难杂病辨治经验,对当下中医儿科诊疗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吴氏侗药烧伤油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吴氏侗药烧伤油的安全性.方法 取30只SD大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皮肤完整组(B组,吴氏侗药烧伤油2 mL)和皮肤破损组(C组,吴氏侗药烧伤油2 mL),各10只;各组大鼠背部脊柱两侧脱毛并涂抹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天3次,连续7 d,分别在给药后1,24,48 h和第7天记录大鼠体质量,每天笼边观察大鼠体貌外观、行为活动,饮食排泄等.取20只SD大鼠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皮肤完整组(D组)和皮肤破损组(E组),各10只;大鼠背部脱毛后,以无菌针头划破以制备破损皮肤;两组大鼠均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在大鼠背部左侧涂抹吴氏侗药烧伤油,右侧涂抹等量生理盐水,每次2 mL,每天3次,连续7 d,观察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取30只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实验,将豚鼠随机分为吴氏侗药烧伤油组(F组,吴氏侗药烧伤油0.2 mL)、阴性对照组(G组,等量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H组,2,4-二硝基氯苯0.2 mL,致敏浓度1%,激发浓度0.1%);第0,7,14天,各组豚鼠左侧背部脱毛皮肤区域涂抹相应致敏药物进行致敏,第28天,在豚鼠右侧背部相应区域进行激发给药(除阳性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同致敏给药).激发给药后分别于6,24,48,72 h观察豚鼠背部及全身皮肤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症状,计算反应平均值及致敏率.结果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与A组比较,给药后B组、C组大鼠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3组大鼠皮肤、毛发、饮食、分泌物、排泄物、呼吸、眼和黏膜、精神状态、四肢活动均正常,未见大鼠意外及死亡情况;皮肤刺激性实验,D组、E组大鼠左右侧背部刺激评分均为0分,且未见皮肤红斑、水肿等异常情况;皮肤过敏性实验中,激发给药6,24,48,72 h后,H组豚鼠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皮肤局部致敏率100%,F组和G组豚鼠均未见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结论 吴氏侗药烧伤油无皮肤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