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活幼心书》小儿腹泻辨治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研读元代医家曾世荣著作《活幼心书》,发现曾氏深谙小儿腹泻病因病机。曾氏认为,小儿腹泻与脾胃功能最为密切,又与小儿功能未全而感受六淫之邪、乳食失宜、易受惊吓等相关,临证细分9种腹泻类型,包括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泻、风泻、脏寒泻、疳积酿泻,基于此创立小儿九泻九治法。但防治本病时,曾氏不拘泥于“九治”,其注重调护脾胃,重视辨证论治、活用方剂,分步治疗并考虑患儿体质差异而附有备选方,还强调乳食调护。在整体把握曾氏学术思想基础上,探析其对于小儿腹泻的辨治思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多样,以辨证推拿、流派推拿、特殊手法推拿及综合疗法4种形式为主,均疗效确切,操作部位以大肠、脾经、腹、脐、龟尾、七节骨等较为常用,风寒泻多配推三关、揉外劳宫;湿热泻配清天河水、退六腑;伤食泻多加清胃经、揉板门及足三里;脾虚泻则配以气海、百会。但仍存在文献类研究较少、用穴作用机制不明确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五十二病方》的临床思维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医临床医学著作.书中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全科医学疾病谱.临床思维方面,其疾病观的逻辑链:不德(包括鬼神情志、有害气候环境因素、外伤邪侵、动物昆虫咬伤、饥饱伤食、不成人者等)—病症(52 类疾病、108 个病种)—养德(顺应自然及心性修养、巫方祝由、香辣食物)、归德(辛香药物外治内服、物理疗法、灸疗法、禁忌等防病治病)—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临床诊断方面,先辨别病类与病种,之后归纳主要症状与证候群;临床治疗方面,治求标本、治分缓急、辨治异同、三因制宜、随症治之等治则,治疗方法全面多样,结合方症相对论和互渗律组方用药,开创了中医早期治则学形成和应用发展的先河,其"辨病﹢辨证﹢方药"或者"辨病﹢方药"的临床思维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选穴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2007-2017)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录入处方,分析近10年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 共筛选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111个,涉及47个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7个,频次814次,占穴位总频次的92.71%.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76个,其中2个穴位组合33组,3个穴位组合34组,4个穴位组合9组.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核心穴位为大肠经、腹、脾经、板门、龟尾、八卦、七节骨、中脘、脐、天枢和脊柱11穴,可作为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基础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对“阴火”的认识为后世用“升阳法”治疗脾胃亏虚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李东垣根据伤饮、伤食之病机不同,提出上下分消化饮、内消积滞的不同治疗思路,并且顺应四时升降浮沉之性以加减用药,强调药物酒制对于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地区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广州地区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中医证型特点、病因病机及治疗对策,为中医药防治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9月在广州4家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婴幼儿351例,观察中医证型分布,探讨治疗对策.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本研究351例患儿中实证314例(89.46%),虚证37例(10.54%);其中湿热证217例(61.82%),伤食证45例(12.82%),风寒证52例(14.82%),脾虚证37例(10.54%).2)轮状病毒肠炎阳/阴性的中医证型分布: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0例,其中湿热证101例(72.14%),伤食证14例(10.00%),风寒证19例(13.57%),脾虚证6例(4.29%);轮状病毒阴性患儿211例,其中湿热证115例(54.50%),伤食证27例(12.80%),风寒证39例(18.48%),脾虚证30例(14.22%);轮状病毒阳性组与轮状病毒阴性组的中医证型分布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饮食因素与证型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奶粉时间和添加米糊时间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1)广州地区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以湿热证更为常见;2)广州地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以湿热证更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影响中医证型分布;3)广州地区婴幼儿体重及相关喂养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不显著;4)根据广州地区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中医证型特点,总结出中药、推拿等临床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喻昌辨治外感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外感误治,清热生津;假热真寒,回阳退热;热深厥深,缓下热结;伤食成膈,补中固脱4方面入手探讨喻昌医案《寓意草》中辨治外感病的经验,其辨治外感病法于仲景,辨治精当,效若桴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胰属脾”谈胰腺癌的病机要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尽管中医很早就发现了胰腺的存在,但脏象学说未涉及胰.根据现代医学揭示的胰腺功能,和中医经典文献关于胰腺与脾的论述,可以将胰腺归于中医脾脏进行认识.基于这一观点,提出胰腺癌的病机包括“病位在胰,其属为脾”“多因伤食,本虚为先”“病性属毒,兼夹湿热”三项要素,供研究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溪心法》之保和丸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阴阳理论,借由《丹溪心法》保和丸阐发朱丹溪和合升降思想.首先,以“保和”为核心,揭示朱丹溪赋予此方和合保胃,调养一身之治则,阐述和填充了《丹溪心法》的内涵及作用;其次,进一步强调了保和丸基础方的地位,进而纠正一些学者的误区,描绘出了朱丹溪的变通施治,纠正了保和丸绝非“治一切伤食”的一概而论认识;最后,从基础、根源层面探析组方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后世之“麦芽”乃画蛇添足的认识.最后明确了保和丸保胃气、和阴阳通道的基础方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