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YS2基因变异致糖原贮积症0型两姐弟及其表型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1例反复低血糖惊厥发作伴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家系遗传咨询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姐姐及父母外周血样DNA,采用全外显子组二代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并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反复夜间低血糖伴惊厥发作,姐姐仅存在空腹低血糖。全外显子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及姐姐均携带 GYS2基因第5外显子c.731T>A(p.M244L)和第6外显子c.928G>A(p.G244S)复合杂合变异,既往未见报道,其母亲携带c.731T>A(p.M244L)变异,父亲携带c.928G>A(p.G244S)变异。 结论:GYS2基因c.731T>A(p.M244L)和c.928G>A(p.G244S)复合杂合变异为本例糖原贮积症0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结果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患儿低血糖时惊厥发作易被误诊为癫痫,但对抗癫痫治疗无效,可通过改善饮食维持血糖稳定控制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叶癫痫伴双侧海马硬化与单侧海马硬化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伴双侧海马硬化(TLE-bHS)与颞叶癫痫伴单侧海马硬化(TLE-uHS)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中心自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48例明确诊断为TLE-bHS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TLE-bHS组),以及同期收治的101例明确诊断为TLE-uHS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TLE-uHS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发病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癫痫发作频率、抗发作药物种类、视频脑电图结果、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以及治疗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TLE-uHS组相比,TLE-bHS组患者男性占比更高,发病年龄更晚,病程更短,癫痫发作频率更高,既往及现用抗发作药物种类更多,癫痫发作时自主神经先兆比例更低、无先兆比例更高,视频脑电图中后头部背景活动偏慢比例更高,记忆商数、言语记忆评分及非言语记忆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2组患者既往病史构成比、发作间期癫痫样异常分布区域构成比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TLE-bHS组既往常伴有颅内感染/脑炎史,双侧颞区癫痫样异常比例更高;而TLE-uHS组常伴有热性惊厥史,单侧颞区癫痫样异常比例更高。TLE-bHS组患者中仅10例(20.8%)接受了非药物治疗,包括前颞叶切除手术3例(术后随访2年均为Engel分级Ⅰ级)、神经调控治疗4例、生酮饮食治疗4例;TLE-uHS组患者中55例(54.5%)接受了前颞叶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年时Engel分级Ⅰ级48例(87.3%)、Ⅱ级1例(1.8%)、Ⅲ级4例(7.3%)、Ⅳ级2例(3.6%)。 结论:TLE-bHS患者与TLE-uHS患者在性别、既往病史、发病年龄、病程、癫痫发作频率、抗发作药物种类、视频脑电图、神经心理测试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将两者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CAR-T细胞疗法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神经系统不良事件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rexu-cel)相关的神经系统不良事件(AE)及其发生风险。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9月31日报告的有关brexu-cel的神经系统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4.1版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分类统计,采用信息成分( IC)法及报告比值比( ROR)法进行信号挖掘。报告数≥3, IC的95%置信区间( CI)下限>0或 ROR的95% CI下限>1的AE被定义为阳性风险信号。统计分析发生brexu-cel相关神经系统AE后出现死亡不良结局的患者比例。 结果:共收集到1 960例brexu-cel相关神经系统AE报告,涉及559例患者,22个PT。采用 IC法和 ROR法进行信号挖掘,共检测出15个阳性信号(PT)。AE报告数排前5位的PT为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153例)、意识模糊状态(32例)、脑病(29例)、震颤(27例)、失语(25例);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为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 IC=7.81, ROR=235.74)、脑病( IC=4.74, ROR=26.96)、失语( IC=4.28, ROR=19.58)、脑水肿( IC=3.35, ROR=10.24)、失禁( IC=3.04, ROR=8.22)。失禁(报告数6, IC=3.04, ROR=8.22)在说明书中未见记载。22个PT中有17个PT所涉及的患者出现死亡不良结局,其中,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的死亡比例为18%(28/153);死亡结局患者比例>50%的PT为刺激反应消失(80%,4/5)、脑水肿(75%,6/8)、脑血管意外(67%,2/3)、困倦(60%,3/5)、惊厥发作(57%,4/7)。 结论:CAR-T细胞疗法brexu-cel相关的神经系统AE较常见,其中失禁尚未被说明书记载;部分AE(刺激反应消失,脑水肿,困倦)临床结局较差,应提高警惕,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酮饮食治疗室管膜瘤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室管膜瘤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岁5个月患儿的生酮饮食(KD)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室管膜瘤术后出现脑出血、脑积水和脑疝等严重并发症,持续昏迷、发热及惊厥,经多种抗感染及抗癫痫药物治疗1个月无效。使用4∶1的KD疗法治疗2周后患儿发热、惊厥均有效缓解,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治疗1个月后患儿神志恢复清醒。提示KD可尝试用于室管膜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食管反流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和慢性支气管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枫糖尿症5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枫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MSU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MSUD患儿5例,其中男2例,女3例,起病日龄6~9 d,1例有阳性家族史。5例首发症状均为喂养困难、反应差,病情进展期出现激惹、精神萎靡、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改变、频繁抽搐发作、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5例均有枫糖样体味。5例患儿血常规、血生化、血氨、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正常,血清支链氨基酸、尿支链α-酮酸明显升高。5例头颅影像学均显示弥漫性脑水肿,以双侧基底节区改变为著。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共发现9个变异位点,其中BCKDHA基因变异位点2个,BCKDHB基因变异位点4个,DBT基因变异位点3个。入院后均予禁食、抗惊厥及对症支持治疗,4例病情进行性加重,放弃治疗后很快死亡;1例予饮食控制,补充维生素B 1、左卡尼汀,病情好转,1岁行肝移植,现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 结论:新生儿MSUD临床特征为喂养困难、反应差、肌张力改变、频繁抽搐发作、枫糖样体味及弥漫性脑水肿,血支链氨基酸、尿支链α-酮酸升高为重要诊断线索,确诊依靠基因检测,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78例丙酸血症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丙酸血症是由于丙酰辅酶A羧化酶(propionyl CoA carboxylase,PCC)缺乏导致的罕见遗传代谢病,本研究拟分析我国丙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类型,并初步探讨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单中心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来自我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8例丙酸血症患者,男46例,女32例,于2007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初诊年龄7 d至15岁,就其临床表现、生化代谢异常、基因变异、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研究,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78例患者中,6例(7.7%)为新生儿筛查发现,于无症状时开始治疗。72例(92.3%)为发病后临床诊断,发病年龄为2 h至15岁,确诊年龄7 d至15岁,其中早发型32例,晚发型40例。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包括嗜睡、肌张力低下、呕吐、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惊厥及昏迷等。74例接受基因分析的患者中,35例(47.3%)有 PCCA基因变异,39例(52.7%)有 PCCB基因变异。 PCCA最常见的变异为c.2002G>A和c.22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和10.0%; PCCB最常见的变异是c.838dupC和c.1087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4.1%和10.3%。 PCCB c.1228C>T和c.1283C>T可能与早发型丙酸血症相关, PCCA c.2002G>A及 PCCB c.838dupC、c.1127G>T和c.1316A>G可能与晚发型丙酸血症相关。新生儿筛查发现的6例患儿于无症状时开始治疗,发育基本正常。发病后临床诊断的72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10例(12.8%)死亡,62例经左卡尼汀及饮食等代谢干预后好转。6例患儿仍有频繁代谢危象发作,进行了肝移植,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结论:丙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新生儿筛查和临床高危筛查有助于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丙酸血症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与早发型或晚发型丙酸血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幼儿单人氧舱治疗期间发生应急减压出舱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使用婴幼儿单人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HBOT)发生应急减压出舱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婴幼儿HBOT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使用婴幼儿单人氧舱行HBOT发生应急减压出舱处置的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应急减压出舱的原因、时间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应急减压出舱的患儿中75.0%(21/28)年龄<12个月,具体原因包括呕吐、足部皮肤磨擦出血、肢体嵌夹于氧舱托盘与舱壁之间缝隙、情绪激动撞击舱壁、紫绀、惊厥发作和呼吸暂停等。呕吐主要因为进舱前1 h内进食或进食过多;足部皮肤磨擦出血均为不会翻身的小月龄患儿;缝隙嵌夹为肢体瘫痪患儿;紫绀患儿均有先天性心脏病;惊厥为癫痫患儿。所有患儿全部安全出舱,没有出现减压病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使用婴幼儿单人氧舱行HBOT期间应急减压出舱发生率不高,针对患儿的年龄和基础疾病特点以及导致应急减压出舱常见原因加以预防可以进一步提高婴幼儿HBOT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起病的生物素-硫胺素反应性基底节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女,31 d,因"间断呕吐10 d,哭闹2 d"于2019年10月24日收住入院。患儿于生后21 d无明确诱因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生后29 d剧烈哭闹,不易安抚,以"呕吐原因待查"收住。病程中无发热、咳嗽,无呕血、腹泻,无惊厥、昏迷,食欲可,二便正常,睡眠差。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40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2 850 g,生后无窒息,否认病理性黄疸史,按时接种疫苗。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亲第1胎为女孩,足月顺产,生后1个月出现哭闹,嗜睡,生后54 d死亡。死因不明。第2胎为男孩,孕5个月宫内超声发现晶状体缺失,孕6个月时行人工流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二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022年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FIRES患儿均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3~5 d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生酮饮食治疗后,1例患儿恢复较好,另1例患儿因入院第27天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仍抽搐频繁,家属签字放弃治疗出院。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与已报道的病例基本相同。结论:FIRES常见于既往体健儿童,惊厥发作后迅速进展为惊厥持续状态,头部MRI及脑脊液可无特征性改变,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生酮饮食可改善患儿病情,但总体预后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