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温补思想辨治痰证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为重,滑脉为脾虚生痰之象,脉沉主肾虚生痰之象,不同兼脉象意有不同.痰、涎二证有异有同.涎证属虚,而痰证有虚有实,然均施以温法,但二者温补之时有所差别.涎证温补多以甘温之品补肾健脾,痰证温补或用苦温之品温燥湿痰,或用辛温之品温散寒痰,或用甘温之品温运虚痰.吴氏确定了以大补温剂治疗痰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燥脾土、培肾阳的治疗方法,临床形成六君子汤、八味丸为代表性方剂的温补治疗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全集》用药思想及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吴氏医验录全集》中吴楚的用药思想.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等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聚类关联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选取《吴氏医验录全集》中的199例医案,统计得出药物117味药次1814次.吴楚临证常用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肉桂等,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和温里药等,聚类分析得到熟地黄、山茱萸,肉桂、炮姜等11个组合.二项关联分析有白术、炙甘草,茯芩、泽泻等10组组合,三项关联分析有人参、附子、白术等10组组合.结论:吴楚喜用人参、善用温补、重视脾肾,其核心处方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四逆汤、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食积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吴楚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吴氏医验录全集》为其从医经验汇编,通过探析《吴氏医验录全集》中7例伤食医案及8例食厥医案,总结其辨治食积的经验.他认为食积的病机为食填太阴,脾失健运,痰涎乃生,阻滞经络气血.重视问诊及脉诊,指出寸口脉盛、寸口弦滑有力等为伤食脉,强调从发汗特点、汗后症状、脉象特点等方面辨明食积发热与伤寒发热,以消食导滞健脾为主要治法,脾胃虚弱者则以补脾为先、消导为后,重视病后调养.重视脾之阳气,强调温则食化、养护脾胃,临床好用性温之品以助脾阳、健运化,对于食积郁热者常用大黄以通腑导滞,中病即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安医家吴楚善用下法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清代医家吴楚虽被认为是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但其对于下法的运用亦有独到之处.在相关医案中,吴楚主要运用寒下、温下、逐瘀、导滞、表里双解等具体方法,涉及伤寒、伤食、食厥、疟疾、目疾、腹痛等病症,是较早提出采用下法治疗食厥的医家.吴楚通过脉诊等诊断方法,能洞悉疾病本质,从而准确把握下法应用的时机和禁忌;明晰药性、用药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替换药物用于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人参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清代新安医家吴楚,承袭家学,且私淑李东垣、李中梓、张景岳等医家,作为早期典型的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以善用温补、喜用人参名著一时,其医案中人参出现比例达到70%,并且涉及疾病种类众多,主要包括虚劳病、神志病、中医外科疾病以及气虚外感、血证、产后病、虚脱等诸般虚证等.吴楚熟谙药性,运用人参十分灵活,善于以他药反佐人参进行配伍,且明晰人参用药禁忌,临证取舍果断,而不拘泥于温补一法,其对人参的运用或对当今中医仍存在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临床医案分析新安六大医家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吴楚重温补思想与辨治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吴楚是新安医家中温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重温补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医验录》中.文章通过对《医验录》的深入研读,对其重温补的思想和辨治特色进行探讨,认为吴楚学术思想为力倡温补治法,临床辨治特色为精辨寒热真假、重视阴证伤寒、立法脾肾并重、创立温补方剂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明清新安代表性医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对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罗周彦、郑重光、吴楚、叶天士、程国彭、吴澄、程杏轩等10位新安医家的脾胃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探析其脾胃辨治学术特色.自汪机之后的新安医家,一方面继续发展甘温培元的学术思想,如徐春甫创制大健脾养胃丸,强调调和脾胃乃医中之王道;吴楚好施健脾补中、益气温阳之法;程国彭以平和平淡之品裨益脾胃.另一方面将温脾胃之阳拓展到温脾肾之阳,如孙一奎强调命门火衰;程杏轩脾肾双补;郑重光好用人参、附子;罗周彦别出机杼以先后天元阴元阳之说统固本培元与养阴清润于一体;吴澄首重理脾阴;叶天士脾胃分治,阴阳兼顾.明清新安医家形成了以调理脾胃为治法,注重培护脾胃元气,而不忘护阴育阴,临床善用人参、白术、黄芪,尊人参、黄芪为"补脾胃之圣药",或温肾阳,或理脾阴,或倡脾胃分治,救护胃阴,以通为用的学术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儿科疑难杂病经验探骊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吴楚是清代新安医学代表性医家和温补培元派医家,对于儿科疑难杂病的辨治具有独到经验.通过对其代表作《吴氏医验录》所载儿科疑难杂病验案进行探析,可知其治疗儿科杂病遵循"小儿易为虚实"之论,辨病时详察望诊,强调脏腑辨证,尤重脾肾.治疗上重视药性,善用甘温,临证组方用药灵活多变,巧用古方同时随证施治.治疗小儿慢惊风取法补虚治本,固护脾土;治疗小儿浮肿取法升清降浊,善用参芪;治疗小儿伤食取法消补兼施,治病求本.吴楚辨治儿科疑难杂病谨遵经旨,常救人于危急,总结归纳其儿科疑难杂病辨治经验,对当下中医儿科诊疗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