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腹部消化道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2.9岁。观察各病例的异物种类及滞留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经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并观察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3岁婴幼儿组(34/60,56.7%);异物种类包括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回形针、铁钉、螺丝钉、鱼骨等)、水晶球、枣核、胃毛发结石、电池和羽毛球托。异物主要滞留在胃和小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最常见,异物滞留时间长者有发热、腹痛等腹膜炎表现,其中21例患者有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2例,阑尾切除异物取出术7例,胃肠穿孔修补术6例,肠切除吻合术17例,肠切除加造瘘手术5例(3个月后再行造瘘肠管回纳术),直肠侧壁修补手术3例。其中开腹手术52例,腹腔镜手术8例。所有病例手术时间(93.5±19.3) min,术中失血量(20.2±4.3) mL,术后住院时间13(5,19) d。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恢复。结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中以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水晶球、枣核、腐蚀性异物等是导致消化道梗阻、穿孔的主要原因,应尽早根据异物数目、滞留位置及有无消化道穿孔等,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幼科铁镜》学术渊源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幼科铁镜》初刊于1695年,是版本最多的儿科著作。其编写体例受明代《幼科百效全书》编写体例的影响。内容方面,小儿推拿部分与《幼科百效全书》《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存在渊源关系;小儿病症部分则以《幼科百效全书》为基础,加上自己对惊证、热疟、脐风等病症的辨法扩展而来;所载75首方剂,有70首与《幼科百效全书》相同。由此推断,《幼科铁镜》是以《幼科百效全书》为蓝本,兼参详《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诸书撰写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身免疫性胃炎179例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患者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征,提高AIG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021年11月2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179例AIG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内镜下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PG)、贫血组合指标(铁蛋白、维生素B 12)、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幽门螺杆菌,以及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79例AIG患者中,年龄为(55.23±12.04)岁,男42例(23.5%),女137例(76.5%)。AIG患者的胃泌素-17为195.31 ng/L(143.64 ng/L,273.61 ng/L),PG Ⅰ、PG Ⅰ/PG Ⅱ比值分別为12.40 μg/L(7.65 μg/L,19.40 μg/L)、1.03(0.66,1.52)。15.3%(18/118)的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16.1%(19/118)的患者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率为71.8%(51/71),抗内因子抗体阳性率为25.4%(18/71)。27.3%(15/55)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6%(12/38)、47.4%(18/38)。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29.7%(38/128)。AIG的内镜下表现提示逆萎缩改变,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明显,而胃窦黏膜萎缩不明显。67.0%(120/179)的患者内镜下可见难以冲洗的黄白色浑浊黏液,19.6%(35/179)的患者内镜下可见残存胃底腺。179例AIG患者中共发现7例(3.9%)神经内分泌肿瘤(NET),7例(3.9%)早期胃腺癌(其中低分化腺癌1例),1例(0.6%)腺瘤,14例(7.8%)增生性息肉,除低分化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外,其余均予以内镜下切除治疗。结论:当发现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或内镜下发现逆萎缩时,需考虑AIG。AIG患者为胃癌和NET的高危人群,应对其进行密切随访,并在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给予积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武汉市某三甲医院542例儿童头癣临床类型及病原菌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2011-2020年儿童头癣临床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儿童头癣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共收集儿童头癣患者542例,其中男性239例,女性303例.对患儿患处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使用x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临床类型儿童头癣致病菌谱的差异.结果 儿童头癣患者以学龄前儿童(3~<7岁)为主,占总人数的48.52%(263/542).构成比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紫色毛癣菌(49.26%,267/542)、犬小孢子菌(31.55%,171/542)及须癣毛癣菌(9.96%,54/542).不同年龄段头癣患儿致病菌种不同,紫色毛癣菌在各年龄段均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犬小孢子菌,7岁以上患儿犬小孢子菌感染率较7岁以下患儿降低,婴幼儿红色毛癣菌感染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不同临床类型致病菌比较分析中,黑点癣致病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白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脓癣致病菌主要为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奈尼兹菌和红色毛癣菌,除铁锈色小孢子菌,其他菌种构成比在头癣临床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头癣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黑点癣是主要临床类型,分析儿童头癣的高发年龄、致病菌和临床类型可增加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儿童头癣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规范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5岁9月龄,汉族.因“反复发热伴面色苍白5年余”于2017年5月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患儿5年余前(生后10d左右)出现反复发热,以中高热为主,热峰39℃以上,间隔2~3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3~4 d,3年前(2岁龄)发热频次增多,间隔2~4周发作1次,每次持续3~7 d,发热时伴游走性关节肿痛及活动障碍,以双膝、双踝、双肘、双腕关节为主,伴脐周剧烈腹痛、呕吐,间断腹泻,偶有头痛,持续性面色苍白,外院曾诊断为“脓毒症、川崎病、慢性贫血、反应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予抗感染、补铁、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后病情仍反复,2年前临床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个月前曾诊断“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行禁食、胃肠减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5d前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伴颜面、双手红斑样皮疹,无痒感,伴腹痛及关节肿痛,以“自身炎症性疾病”收入院.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幼科铁镜》人参安神汤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参安神汤见于明代医家万全《幼科发挥》附方中,其记述简约.清代儿科名家夏鼎所著《幼科铁镜》亦见此方,由人参、茯神、当归、枣仁、麦冬、生地、黄连组成,原意为小儿心血不足之失眠而立.该方谨守失眠“营虚神扰”核心痛杌,配伍具有养营与安神同施、滋养与清泄合用的特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体现出张仲景“方从法出”思想,可以随证变化而灵活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肠道多枚磁性异物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治疗的3例因误食多枚磁铁导致消化道多发穿孔病例资料,提高对儿童误食多枚磁铁危害性的认识,探讨小儿误食磁铁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诊治因误食多枚磁铁导致多发肠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享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共收集误食多枚磁铁患儿3例,年龄1~8岁.误食磁铁数目2~5枚.磁体来源:2例来源于家庭,1例来源于幼儿园.术中发现均有多处肠管穿孔,最少2处,最多4处.1例完全腹腔镜下手术,1例腹腔镜后中转开腹,1例开腹手术.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恢复,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误食多枚磁铁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但是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它们在胃肠道内会相互吸引,导致胃肠道管壁受压坏死、穿孔、肠梗阻、瘘管形成,甚至威胁生命.对此类患儿需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加强父母及社会对儿童误食磁铁危害性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