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苏州市某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病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的职业病病例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诊断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808例,最终诊断职业病590例,确诊率73.0%,涉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6大类31种职业病.职业病诊断病例数排前3位分别为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化学中毒,分别占75.9%(448例)、13.7%(81例)和4.7%(28例).职业病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1.2%;诊断年龄以50~59岁最多,占27.6%;平均诊断年龄(56.5±3.1)岁.尘肺病工龄中位数17.1(9.1,27.0)年,噪声聋工龄中位数9.1(6.1,12.5)年,化学中毒工龄中位数则不足1年.制造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占55.3%(326例).苏州地区各市、辖区均有新发职业病,以吴中区(178例,占30.2%)、虎丘区(125例,占21.2%)和昆山市(66例,占11.2%)最多,姑苏区最少,仅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小型企业,占66.4%.结论 近5年苏州地区新发职业病仍较多,以尘肺病例数下降最为明显,职业性噪声聋增长比率最快.苏州市在做好尘肺病防治的同时,须注意职业性噪声聋和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的防治,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嘉定区2010-2021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上海市嘉定区2010-2021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报告的上海市嘉定区2010-2021年职业病病例信息,分析病例人群和所在企业特征以及发病趋势.结果 2010-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新发职业病362例,发病前3位分别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4例,占34.25%)、职业性化学中毒(101例,占27.90%)和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2例,占17.13%);病例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43(35,50)岁,接害工龄6(2,10)年,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私有企业;发病前3位行业是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职业病病例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8年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发病数及占比均有较大幅度升高.结论 嘉定区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数上升明显,应作为须重点防控的职业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和尘肺病的防控亦不能放松;应重点关注小微企业、私有企业、金属制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患者个体化、差异性治疗,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住院的6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入院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等血常规临床指标.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均分为(37.48±19.58)分,低于常模.典型相关分析提取出1对典型变量,两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84,P<0.05).反映临床指标及人口学特征的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由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决定,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0.378和-0.477;反映生活质量的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由躯体疼痛(BP)、社会职能(SF)、情感职能(RE)和躯体功能(PF)决定,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0.387、0.538和-0.490.结论 患者的血常规临床相关指标与其生活质量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予以重视,综合多方面因素提高职业性苯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及认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尘肺患者疫苗接种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2019年5月住院并完成出院后1年随访的尘肺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住院次数、吸烟状态、是否合并慢阻肺等资料。随访其出院后近1年收入,共同居住人数,流感、肺炎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影响接种决策的主要原因。对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获知途径和未接种原因进行占比分析。结果: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共474例,其中合并慢阻肺96例(20.3%);尘肺病患者的流感、肺炎疫苗知晓率为13.1%(62/474),1年内疫苗接种率为7.6%(36/474);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1年内疫苗接种率为8.3%(8/96)。接种疫苗的正相关因素有多次住院、≥3人居住及合并慢阻肺, OR(95% CI)值分别为10.49(2.39~46.08)、5.17(1.08~24.72)和2.59(1.11~6.07)。疫苗接种获知途径主要为医生推荐(86.1%)。 结论: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流感、肺炎疫苗接种率低;医生宣教为患者获知的主要途径,需加强尘肺科医生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963-2020年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生存状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疾病负担水平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全面的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至12月,对1963-2020年石嘴山市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开展回顾性调查,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析职业性尘肺病引起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63-2020年,石嘴山市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3 263例,其中1 467人死亡(44.96%),中位生存时间为26.71年,平均死亡年龄为(70.55±10.92)岁。不同种类、诊断年龄、接尘工龄、行业、初次诊断期别以及是否晋级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降低,当生存时间≥50年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为4.20%。Cox回归分析提示,尘肺病种类、行业、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初次诊断期别和是否晋级是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P<0.05)。1963-2020年石嘴山市归因于职业性尘肺病的DALY为48 026.65人年,其中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为15 155.39人年,平均YLL为10.33年/人,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为32 871.26人年,平均YLD为10.07年/人。归因于煤工尘肺、矽肺的DALY分别为39 408.51人年(82.06%)、6 565.02人年(13.67%),诊断年龄40~49岁组、初次诊断Ⅰ期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造成的DALY较高,分别为20 899.71、36 231.97人年。随着时间推移,职业性尘肺病平均YLL、平均YLD呈波动下降趋势。 结论:石嘴山市由职业性尘肺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议为患者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分级诊疗,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0例复发性流产病因分析及环孢素A治疗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20例复发性流产(RSA)病因组成,并观察环孢素A(CsA)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科就诊的12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病因,并将6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URSA)按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环孢素A+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并随访截止2019年10月1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成功率及两组在孕6、8周外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和雌二醇(E 2)水平。 结果:120例RSA患者,父母染色体异常7例(5.83%),解剖异常10例(8.33%),内分泌异常6例(5.00%),凝血异常6例(5.00%),感染因素2例(1.67%),男方因素5例(4.17%),复合因素异常22例(18.33%),不明原因62例(51.67%)。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0.00%(27/30),足月分娩健康儿12例,15例在孕中期,3例再次自然流产;对照组保胎成功率66.67%(20/30),足月分娩健康儿8例,1例早产,11例在孕中期,10例再次自然流产。观察组孕6周和8周的HCG、E 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SA病因以不明原因为主,其次为复合因素。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加用环孢素A治疗提高了保胎成功率,为URSA患者提供新的保胎药物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水平。方法:于2018年9月,对6家输电工程和3家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工艺进行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变电工程破碎工接触矽尘、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分别为2.72、14.03 mg/m 3,输电工程木工及变电工程破碎工、钢筋工、木工、架子工和筑路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结果分别为87.9、92.5、87.1、92.5、93.0、90.2 dB(A),输电工程瓦工及变电工程的瓦工、普工3、筑路工1、筑路工2接触手传振动的4 h时间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分别为5.36、5.21、5.28、10.71、5.22 m/s 2,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电焊工肢体电焊弧光有效辐照度分别为401.19、319.68 μW/cm 2,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各岗位化学性有害因素、高温及热辐射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多个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超标情况,应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斜方肌肌皮瓣携带部分背阔肌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评估下斜方肌肌皮瓣携带部分背阔肌修复头顶枕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下斜方肌肌皮瓣携带部分背阔肌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6~68岁。病变均为恶性肿瘤所致的颅骨缺损及硬脑膜外露。本组病例对斜方肌肌皮瓣切取进行了改进,利用下斜方肌肌皮瓣携带部分背阔肌修复上述缺损,即切取肌皮瓣时远端自背阔肌深层分离,组织瓣携带部分背阔肌,其大小视硬脑膜缺损大小而定。结果:8例患者的创面面积为12 cm×8 cm~17 cm×15 cm,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7例肌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2 d组织瓣远端出现水泡和瘀斑,经换药10 d后痊愈。本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均存活,术后背部供区少许瘢痕增生,复查肩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携带部分背阔肌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及其他影响因素与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关联。方法:于2019年7月,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整群抽取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22家广州市三甲医院的2 708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2010至2018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收集其基本人口学信息、各个监测周期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和各年度放射职业健康检查中眼科检查结果,采用含时依协变量Cox模型对晶状体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0至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发病密度为185.90/万人年;与年龄<30岁组放射工作人员(93.74%)比较,年龄≥50岁组5年晶状体正常率(72.5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工龄<10年组放射工作人员(92.69%)比较,工龄≥20年组5年晶状体正常率(83.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因素( HR=14.485, P<0.01)。与年龄<30岁组工作人员比较,30~岁组、40~岁组和50~岁组5年发生晶状体混浊风险分别增加4.9%、10.1%、15.5%。性别、吸烟、饮酒、工种、工龄和年均有效剂量对晶状体混浊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是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严格控制其放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做好放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病程分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且病程记录完整的35名OMDT患者资料,分析其从入院至2019年5月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选择连续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指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等心肌酶指标。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对研究对象以周为单位的病程时间点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变化趋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程分期;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率或平均水平,分析患者体质特征、疾病特点和治疗措施与各病程分期时长的相关性。结果:OMDT患者一般病程可分为急性期(3.0±1.5)周和慢性期(11.0±4.4)周,慢性期又分慢性前期[平均(5.0±3.0)周]和慢性后期[(6.5±3.7)周]。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白细胞分类计数(除嗜酸性粒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心肌酶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 P<0.05)。与慢性后期患者比较,慢性前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除发热)、白细胞分类计数(除淋巴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急性期时长与开始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 rspearman =0.62, Padjust<0.01),慢性前期时长( rspearman =0.96, Padjust<0.01)、慢性后期时长( rspearman =0.91, Padjust<0.01)均与期内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 结论:本研究综合多项客观指标确定了OMDT患者的一般病程分期,并分析了各期主要指标变化特点和病期时长的可能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