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免疫重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 U=103.5, 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 U=1 298.5, 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 U=166.0, 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 U=404.0, 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 U=406.0, 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 U=494.0, 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 U=483.5, 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 U=498.0, 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 U=263.0, 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 U=288.5, 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 +回输剂量5.91(4.23,6.02)×10 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 6/kg( U=291.0, 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 U=421.0, P=0.001)。 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 +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磷酰胺与环孢素联用致卡波西肉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2岁女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因病情控制不佳加用环孢素。应用环孢素4个月余,患者右下肢出现暗红色皮疹,行病变皮肤组织活检,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提示卡波西肉瘤。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未见异常,不支持免疫缺陷性疾病,考虑与免疫抑制药物作用过强有关。将环磷酰胺和环孢素改为雷公藤多苷,糖皮质激素减量,7 d后患者皮疹好转;2个月余后,患者右下肢皮疹消退,皮肤平整、无肿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西罗莫司替代环孢素预防GVHD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西罗莫司替代环孢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8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行allo-HSCT,并因肾功能不全使用西罗莫司替代环孢素预防GVHD的11例患者,评估GVHD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感染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单倍型相合移植6例,同胞全相合移植5例。开始使用西罗莫司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0 d(范围7~167 d),使用西罗莫司的中位疗程为52 d(范围9~120 d)。使用西罗莫司同时,1例未合并使用其他预防药物,6例同时联合霉酚酸酯(MMF)及CD25单抗,3例联合MMF,1例联合CD25单抗。11例使用西罗莫司预防GVHD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1例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并死亡;1例患者出现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0 d(范围54~819 d),非复发死亡1例,复发死亡1例。结论:在因肾功能不全而不耐受环孢素的allo-HSCT患者中,基于西罗莫司的替代预防GVHD方案是一种潜在的可行选择,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优化及前瞻性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儿童指南共识类文章中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指南推荐意见中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为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的规范化报告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补充检索了医脉通指南数据库,以2018—2020年期刊发表的中国指南共识类文章为研究对象,提取其中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分析纳入指南的基本特征以及超说明书药品品种和类别的排名、药品信息排名、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和推荐依据的引文研究类型占比。结果:纳入108篇包含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的中国指南共识类文章,共获取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364条。108篇文章中,48篇(44.4%)为中华医学会发布,疾病类型中14篇(13.0%)以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较为关注。364条超说明书用药的推荐意见中,药品品种有环孢素A 16条(4.4%)、甲氨蝶呤和芬太尼各11条(3.0%);药品类别主要为免疫系统用药68条(18.7%)、抗感染药66条(18.1%)和肿瘤用药56条(15.4%);药品信息有适应证364条(100.0%)、剂量204条(56.0%)、给药途径198条(54.4%);超说明类型有超适应证175条(48.1%)、超人群127条(34.9%)、超年龄72条(19.8%)。仅129条(35.4%)推荐意见标注引文,共追溯到205篇引证文献,其研究类型主要有临床指南48篇(23.4%)、综述22篇(10.7%)、儿童随机对照试验22篇(10.7%)。结论:中国儿科指南共识类文章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但是其推荐意见的报告差异较大,支撑证据质量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苏州地区近10年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药敏变迁情况,以期对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建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21 176例因呼吸道感染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年龄、季节、基础疾病情况及本次入院期间有无重症监护室(ICU)入住史进行分组,监测PA感染流行特点并动态观察PA药敏变迁情况。结果:21 176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191份培养出PA,阳性检出率为0.90%(191/21 176份)。年检出率不同,以2009年最高[2.24%(50/2 234份)],2014年最低[0.41%(9/2 207份)];PA检出率以>6个月~1岁组检出率最高[1.52%(53/3 497份)],>5岁组最低[0.57%(11/1 934份)]。春、夏、秋、冬各季节PA检出率依次为1.11%(60/5 420份)、1.21%(61/5 046份)、0.81%(46/5 670份)、0.48%(24/5 040份),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11, P<0.001)。21 176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占18.89%(4 000/21 176例),有基础疾病组PA检出率为1.28%(51/4 000份),高于无基础疾病组[0.82%(140/17 176份)];ICU组PA检出率为4.41%(15/340份),高于普通组[0.84%(176/20 836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678、47.623,均 P<0.05)。未检出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 唑敏感菌株;2010年至2017年未检出对头孢曲松敏感菌株;对亚胺培南药敏试验敏感率在2012年至2015年较低,最低为2014年(仅66.7%);对氨曲南药敏试验敏感率各年间波动明显;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均高度敏感。 结论:PA感染易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病情相对较重的小年龄儿童,夏季为高发季节,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普遍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SAA患者,应用免疫磁珠分选S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全身照射(TBI)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方法制备SAA小鼠模型,其中未接受预处理的正常对照组10只;仅接受TBI组10只;接受TBI及DLI组15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及SAA小鼠模型中外周循环CD4 +/CD8 +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CD8 +T细胞培养基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构建SAA小鼠模型研究各组用药后血象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 结果:共纳入初治SAA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年龄35岁)。在IL-2浓度20.0、200.0和2 000.0 U/ml刺激时他克莫司可抑制CD8 +T细胞增殖(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SAA患者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IL-2组[(2.25±0.76)%、(6.70±0.82)%比(9.10±1.90)%,均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CD8 +T细胞IFN-γ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给SAA小鼠用药10 d后,他克莫司组S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SAA组(均 P<0.05)。他克莫司组SAA小鼠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SAA组[(18.39±6.65)比(29.99±9.83), P<0.05)]。SAA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18.6 d,90 d存活率为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4.6 d,90 d存活率为8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生存时间长于SAA组( P<0.05)。 结论:他克莫司对SAA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与环孢素A类似,对CD8 +T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监测2018年中国院内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至12月全国13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M100S(第29版)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判断。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共收集1 214株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血和无菌体液标本来源占96.7%(1 174/1 214)。主要抗菌药物对871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率依次为阿米卡星(93.2%,812/871)、美罗培南(92.0%,801/871)、厄他培南(88.9%,774/871)、亚胺培南(88.4%,770/87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4.0%,732/871)、头孢哌酮/舒巴坦(83.1%,724/871)、头孢吡肟(71.4%,622/871)、米诺环素(68.9%,600/871)、头孢他啶(66.9%,583/871)及左氧氟沙星(54.4%,474/871)。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1.5%(155/252)(头孢曲松)和60.7%(153/252)(头孢噻肟)。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6.3%(125/222)(头孢曲松)和57.7%(128/222)(头孢噻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4%(127/252)和18.0%(40/222),且全部ESBLs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95%。碳青霉烯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分别为2.8%(7/252)和20.3%(45/222)。对阴沟肠杆菌、产气克雷伯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96.3%~100%)、阿米卡星(94.9%~97.1%)、美罗培南(89.8%~96.6%)及亚胺培南(89.8%~94.9%)。奇异变形杆菌、摩根摩根菌和黏质沙雷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大于90%。对67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进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显示,45株为丝氨酸型碳青霉烯酶,20株为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73.2%(112/153)和66.0%(101/153)。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的敏感率最高(100%,163/163),其次是替加环素(87.1%,142/163)。血标本与其他感染来源的标本相比较,肺炎克雷伯菌[17.6%(27/153)比21.7%(15/69)]和鲍曼不动杆菌[68.3%(71/104)比71.2%(42/59)]碳青霉烯耐药比例低,而大肠埃希菌[2.5%(4/198)比0%(0/54)]和铜绿假单胞菌[37.0%(33/89)比18.8%(12/64)]碳青霉烯耐药比例高。结论: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尤其是仅产ESBLs的菌株。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足够重视。产碳青霉烯酶是当前我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至2019年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流行特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在区的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腹泻病原主动监测情况,使用冷增菌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型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率的比较。结果: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腹泻患者12 941例,0.7%(88/12 941)患者经确认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7.0%(59/88)患者为单一感染,33.0%(29/88)患者为混合感染。年度病原检出率呈升高趋势(0.3%~1.2%)。<5岁年龄组(1.1%,37/3 218)和春季(1.1%,32/2 998)检出率最高(χ 2分别为18.64和9.76, P<0.05)。58.0%(51/88)患者的粪便性状为水样便,15.9%(14/88)患者有发热症状,14.8%(13/88)患者有呕吐症状。3/O:3型为优势菌型(53.4%,47/88),其次为1A/O:8型(15.9%,14/88)和1A/O:5型(6.8%,6/88)。3/O:3型在<5岁年龄组占比89.2%(33/37)。所有3/O:3型菌株4种致病性毒力基因( ail、 ystA、 yadA、 virF)均阳性,11/14的1A/O:8型菌株和4/6的1A/O:5型菌株 ystB基因阳性。对氨苄西林(80.7%,71/8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6%,63/88)的耐药率最高,63.6%(56/88)菌株为多重耐药。3/O:3型和非3/O:3型菌株间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萘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4.68、43.80、41.86、30.54、5.07, P<0.05)。 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儿童中的检出率高于成人,优势菌型为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的3/O:3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7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门诊治疗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 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 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 P=0.001)。 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7例应用单份UCBT治疗成人PNH受者的临床资料。7例受者中6例重度PNH,1例极重度PNH。原发性PNH 4例,PNH-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综合征3例。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29岁(20~47岁),中位体重60 kg(50~71 kg),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为62.5个月(7.7~171个月),全部受者均伴输血依赖。预处理方案:清髓性6例,减低强度1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均为环孢素A联合短程吗替麦考酚酯,均未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输入脐血有核细胞的中位数为2.4×10 7/kg(1.71~4.28×10 7/kg),其中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1.58×10 5/kg(0.88~3.02×10 5/kg)。 结果:所有受者均获得髓系及红系植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 9/L的中位时间17 d(15~21 d),网织红细胞计数≥1%的中位时间27 d(22~45 d)。6例受者获得血小板植入,血小板≥20×10 9/L中位时间37 d(25~101 d),血小板≥50×10 9/L中位时间62 d(27~157 d)。100 d急性GVHD发生率28.6%(95%CI 0~55.3%),其中2例Ⅱ度急性GVHD,仅1例受者发生局限慢性GVHD。全部受者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3~71.4个月),6例受者存活,1例PNH-AA综合征伴铁过载受者死于消化道出血。2年总存活率为83.3%(95%CI 27.3~97.5%)。 结论:单份UCBT治疗PNH,可获得很好的植入率及存活率,PNH-AA综合征伴铁过载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