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食管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监测及评价规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三尖瓣介入治疗已成为全球热点。LuX-Valve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非径向支撑力依赖的原位三尖瓣置换装置,而LuX-Valve Plus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TVR)在其基础上将手术入路由经右心房改为经右颈内静脉,与第一代LuX-Valve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创伤和肺部并发症。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完成首次人体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全国多中心临床探索性研究。超声心动图在TTVR术前筛查、术中影像支持和术后即刻评估及随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2D-TEE)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术中监测和评估规范。本研究简述术中2D-TEE、3D-TEE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以确保TTVR的成功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的32例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9例;年龄32~74(53.8±9.2)岁;三尖瓣置换术30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16例于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6例经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生存率。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1.0(80.5,187.3)min,ICU停留时间4.0(2.0,10.5)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0(16.3,87.3)h,术后住院20.0(12.0,29.0)d。围术期死亡8例(25.0%,8/32),24例(75.0%,24/32)治愈出院。围术期主要并发症:32例患者中,低心排综合征6例(18.8%)、呼吸衰竭10例(31.3%)、再次气管插管8例(25.0%)、气管切开5例(15.6%)、肺部感染8例(25.0%)、胸腔积液5例(15.6%)、急性肾衰竭6例(18.8%)、急性肝衰竭1例(3.1%)、消化道出血2例(6.3%)、切口愈合不良3例(9.4%)。随访22例(91.7%,22/24),随访时间26.5(17.3,4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18例存活患者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恢复至Ⅰ~Ⅱ级。患者术后1、2、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9%、68.5%、63.2%。结论: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安全有效,围术期及术后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纯主动脉机械瓣血管翳清除术的短期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比较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在治疗主动脉机械瓣血管翳形成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26例患者(女性18例)因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血管翳形成导致瓣膜失功,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血管翳清除组(接受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瓣膜置换组(接受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本研究着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以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人工瓣膜血管翳上的疗效差异。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8例,三尖瓣修补术15例(置换3例,成形12例),主动脉根部手术2例,术后无早期不良事件发生。血管翳清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8.7 min对179.7 min, P<0.05)及升主动脉断时间(74.2 min对132.7 min, P<0.05)均显著少于瓣膜置换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低,两组患者在其他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相比,单纯血管翳清除术式能够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大幅降低转机过程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型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收治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行外科治疗的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5~82(62.6±12.1)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三尖瓣手术,其中,正中开胸手术8例,右侧小切口开胸4例,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手术10例;三尖瓣置换8例,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术中见起搏电极累及三尖瓣及瓣下结构10例,三尖瓣瓣环扩张7例,起搏电极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三尖瓣5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包括右胸小切口手术及胸腔镜手术的术后24 h引流量[281(120,489)ml比368(180,560)ml, P=0.02]、住院时间[9.2(4.8,14.5)d比11.2(6.3,16.9)d, P=0.03]均减少。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右房右室较术前明显减小,心功能正常。术后起搏器程控仪检测起搏电极参数(感知度、起搏阈值、起搏阻抗)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瓣膜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 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根据不同的病因机制积极外科手术行三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结果满意。微创腔镜三尖瓣手术是治疗单纯三尖瓣病变的新技术,创伤小、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导管植入SAPIEN3瓣膜治疗三尖瓣外科生物瓣衰败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对于外科手术评分高危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替代手术策略。该文报道了一例27岁的男性患者,出生时发现“法洛四联症”,先后接受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外科三尖瓣置换术。此次因三尖瓣生物瓣膜衰败入院,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逐渐危重,尝试经导管三尖瓣瓣中瓣植入术,最终成功利用瓣中瓣技术将SAPIEN3球扩瓣膜经股静脉入路植入衰败的外科瓣膜位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证实SAPIEN3瓣膜的位置和功能正常,无反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P<0.001)。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处置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总结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不同紧急治疗措施的效果。2017年12月至2022年5月,行成人心脏直视手术9 307例,术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6例,其中冠心病2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升主动脉扩张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男3例,女3例;年龄47~76岁,均合并高血压。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ATAAD发生率0.064%,紧急行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和主动脉窦部成形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和孙氏手术2例。紧急手术死亡1例。临床实践初步表明,心脏直视手术中出现ATAAD,尽快保障重要器官灌注,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术治疗复杂瓣膜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分析单中心应用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术治疗复杂瓣膜疾病的经验。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共40例瓣膜病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了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手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置换为31例(16例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病变,15例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变),主动脉瓣瓣中瓣3例,二尖瓣瓣中瓣5例,三尖瓣瓣中瓣1例。全组患者平均年龄(76.4±7.0)岁,65%为男性。术前平均STS评分和EuroSCOREⅡ评分分别为(6.8±4.6)%和(8.2±6.7)%。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术中中转开放1例,术中即刻瓣中瓣2例。术后发生卒中1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尖部假性室壁瘤1例。出院时,合并轻中度瓣周漏1例。随访期内,死亡1例。与术前峰值的流速和跨瓣压差相比,术后及随访期均显著降低。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系统对高危、高龄、二次换瓣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