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陕西省三带喙库蚊中淡色库蚊浓核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对2019年陕西省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的病毒(SX1943)进行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蚊虫研磨液接种组织培养细胞,对分离物进行病毒学和病毒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在2019年于陕西省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中获得1株病毒分离物(SX1943),将该病毒接种至C6/36细胞后第3天发生明显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聚集和脱落等,分离物可稳定传代。然而,该批标本在BHK-21细胞连续传代3次均未发现显著细胞病变。SX1943病毒接种至C6/36细胞后经电子显微镜(负染)观察,可见大量圆形病毒颗粒,直径约25 nm。SX1943病毒基因组扩增与测序结果显示,该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为3 594 nt,共编码3种蛋白,分别为非结构蛋白(NS1和NS2)和衣壳蛋白(VP),3种蛋白的基因长度分别为2 376 nt、1 098 nt和1 136 nt。经病毒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X1943病毒与浓核病毒亚科 Brevidensovirus病毒属中的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ulex pipiens pallens Densovirus, CppDN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述结果提示SX1943病毒为CppDNV。 结论:陕西省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CppDN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缅边境蚊媒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发现乙脑的潜在疫源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蚊虫丰富多样,本研究于2018年在腾冲市采集了蚊虫,采用RT-PCR的方法对这些蚊虫进行研究,共检出15株乙型脑炎病毒(JEV)、2株伊蚊黄病毒(AeFV)、2株云南库蚊黄病毒、1株Culex theileri黄病毒、1株Yamadai黄病毒(YDFV)和1株按蚊相关黄病毒(AAFV),其中成功扩增到1株JEV和1株AeFV的全序。基于E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新检出的腾冲JEV均属于GI-b型,与2010年腾冲检出的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与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比较在E蛋白上存在6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且三带喙库蚊的JEV带毒率为2.4 (1.4~3.9)/1 000。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腾冲是潜在的乙脑疫源地,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有必要在当地广泛持续的开展虫媒病毒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昌市虫媒病毒核酸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蚊虫样本中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丰富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虫媒病毒的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的研究数据。方法:2018年6月对采集自西昌市3个村不同猪圈环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提取核酸,使用云南环状病毒属、版纳病毒属、西藏环状病毒属(S7、S10)、黄病毒属、甲病毒属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9 012只,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对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分88批次进行扩增,分别检测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JEV)、7株版纳病毒(BAV)、7株西藏环状病毒(TIBOV)和1株云南环状病毒(YOUV),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7株新检测病毒株均与云南分离株遗传关系接近,2株JEV位于GⅠ-b进化支;7株BAV为A2进化分支;7株TIBOV中,6株位于同一进化支;1株TOUV与云南分离株在同一进化支。结论:西昌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存在携带JEV、BAV、YOUV及TIBOV等病毒的可能,其中JEV为GⅠ-b型病毒,BAV为A2型,为西昌市虫媒病毒的检测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1和2019年甘肃省库蚊黄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揭示2011年和2019年甘肃蚊虫中库蚊黄病毒的分子遗传差异。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获得甘肃2011年和2019年蚊虫中库蚊黄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利用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毒基因差异。结果:共获得10株库蚊黄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2011年8株(均来自于淡色库蚊)、2019年2株(来自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病毒E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肃2019年分离的病毒与2011年分离病毒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8.4%~100%,氨基酸相似性95.4%~97.3%。库蚊黄病毒E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甘肃分离的2株库蚊黄病毒(GS1975和GS1976)与2011年的8株库蚊黄病毒均属于基因1型B组库蚊黄病毒;2019年分离的GS1975病毒与我国辽宁(2010年和2011年)和内蒙(2018年)分离病毒处在共同的进化簇,而2019年分离的GS1976病毒与我国内蒙(2018年)和甘肃2011年分离病毒形成共同进化簇。结论:甘肃2011年和2019年分离的库蚊黄病毒均属于基因1型病毒,2019年分离的2株病毒分布在不同的进化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库蚊黄病毒基因组在发生变化,为此需要开展当地库蚊黄病毒分子差异的长期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云南省祥云县蚊虫携带病毒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蚊虫中蚊媒病毒携带情况。方法:2017年8月在祥云县水涨地、清华洞捕蚊,对蚊虫分类鉴定、计数,接种至BHK-21细胞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用RT-PCR扩增序列,鉴定分析病毒种类和分子特征。结果:共捕获蚊虫20 276只,其中86.87%为三带喙库蚊,7.89%为按蚊,1.29%为致倦库蚊,3.95%为其他未分类蚊种。病毒分离后获得阳性分离物17株,均为乙脑病毒I型,其中16株来自三带喙库蚊,1株来自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为祥云县的主要优势蚊种和带毒蚊种;首次在祥云县分离到乙脑病毒,且均为基因I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辽宁省蚊蠓种类分布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调查辽宁省蚊、蠓的种类与分布.方法 采用人帐诱、人诱法、诱虫灯诱法采集蚊、蠓,实验室分类鉴定,同时参考文献整理辽宁省蚊、蠓种类及分布.结果 2015-2023 年辽宁省已知蚊科昆虫 5 属 44 种,分布在省内各市,其中广泛分布的种类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已知蠓科昆虫 3 属 50 种,分布在 11 个市,占辽宁省 14 个市的 78.6%.结论 该研究可为辽宁省蚊、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2017-2021年四川省三带喙库蚊种群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 2017-2021 年四川省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掌握四川省三带喙库蚊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变化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 年在四川省 21 个市州采用诱蚊灯法捕获不同生境中的三带喙库蚊.结果 2017-2021 年共捕获三带喙库蚊 106 841 只,平均蚊密度为 0.609 只/(灯·h),农村监测点的平均蚊密度为 1.407 只/(灯·h),城市监测点的平均蚊密度为 0.079 只/(灯·h),农村平均蚊密度显著高于城市.四川东部城市的蚊密度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蚊密度的峰值月份为 6-9月.2019 年 7 月蚊密度最高,为 3.476 只/(灯·h).结论 三带喙库蚊在四川省内分布广泛,在部分城市已成为优势蚊种,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三带喙库蚊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盐城市盐都区2016-2022年成蚊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盐城市盐都区 2016-2022 年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变化、生境分布、季节消长特征,为预防控制蚊虫及蚊媒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灯诱法在居民区、城区公园、医院、农村民房、稻田处和湿地公园等生境进行蚊密度监测,比较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生境的蚊种和密度变化规律.结果 共捕获蚊虫86 959只,平均蚊密度为29.34 只/(灯·夜),在不同年份间总体呈下降趋势.前3 位的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总捕蚊数的 64.14%、19.59%和 11.12%.6 种生境中湿地公园蚊密度最高,达 76.69只/(灯·夜);农村民房、稻田次之,分别为 22.87、37.29 只/(灯·夜).不同蚊种和不同生境均呈现以夏季为高峰的单峰曲线季节消长.结论 盐城市盐都区蚊虫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优势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农村地区和湿地公园等野外环境是蚊虫防治重点区域,需要在夏、秋季高峰期到来前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线粒体ND5基因的我国三省三带喙库蚊种群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三带喙库蚊是乙型脑炎病毒等多种虫媒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我国江苏、浙江和海南省普遍种植水稻,为三带喙库蚊孳生的适宜环境.为了调查三带喙库蚊在这三省的种群分化状态,本研究拟以线粒体ND5 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对各区域三带喙库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区域三带喙库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 0.533~0.981,且浙江省三带喙库蚊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944)要略高于海南省(0.931)和江苏省(0.910).各三带喙库蚊种群以单倍型H1、H2 和H3为主,而单倍型H9 和H12 仅分布于海南海口(HNHK)、单倍型H15 和H18 仅分布于浙江金华(ZJJH)、单倍型H20、H21 和 H22 仅分布于江苏连云港(JSLG)以及单倍型 H24 和 H25 仅分布于江苏盐城.UPGMA聚类结果表明该区域三带喙库蚊种群共演化出两个聚类分支,且海南海口株(HNHK)与江苏连云港株(JSLG)、江苏淮安株(JSHA)以及江苏盐城株(JSSY)之间的基因流较强,分别达到 13.927、17.423 和 10.976;江苏连云港株(JSLG)与浙江台州株(ZJTZ)之的基因流达到 11.222.AMOVA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三带喙库蚊种群分化的主要分子变异来于区域内的各种群之间,所占变异百分比为 95.93%;同时,中性检测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种群未出现明显的种群扩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浙江省龙游县姜席堰2019-2021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龙游县姜席堰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为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2019-2021年在龙游县姜席堰开展鼠类、蚊类和蜱监测,其中鼠类监测选用夹夜法.成蚊监测选用诱蚊灯法,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蜱选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蜱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生境的病媒生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结果 2019-2021年龙游县姜席堰鼠总密度为4.05%,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41.53%.共检测鼠肺118份,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54%;鼠血118份,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9%.蚊类监测优势种为淡色/致倦库蚊,占76.11%,其次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2019-2021年平均BI值为27.25.未捕获到蜱虫.结论 姜席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