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新发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省蠓虫标本检出星状病毒序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云南省师宗县蠓虫携带虫媒病毒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2013年7月采集自云南省师宗县的74批3 705只蠓虫进行检测,然后对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中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X软件ALIGN进行序列比对和基于Maximum Likelihood (ML)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云南省采集74批蠓虫样品中3批标本(SZC33、SZC42和SZ625C8-2)扩增出600 bp左右大小电泳条带;经过对以上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SZC33和SZ625C8-2样本获得西藏环状病毒序列,而SZC42样品测序失败;对SZC42样品PCR产物进行克隆,挑取5个克隆进行测序,5个克隆均获得一段长为589个核苷酸(nucleotide,nt)序列,经BLASTx比对发现这5个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均与美国蚊虫中发现的星状病毒样病毒(culex bastrovirus-like virus, CAVL)的非结构蛋白基因氨基酸同源性最高,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蠓虫(SZC42)样本检测到的病毒基因序列与美国蚊虫中检测到的CAVL(NC_040647)、巴西污水中检测到的星状病毒(Astrovirus,AV)(MF042208)以及越南蝙蝠检测到的AV(NC_032426)遗传进化关系较近,但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论:云南省蠓虫中发现的SZC42病毒序列为星状病毒序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吸血库蠓中Tete病毒组病毒的首次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已从自然界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出多株正布尼亚病毒,包括Simbu血清群的Cat Que、曼扎尼拉和阿卡斑病毒,以及加利福尼亚血清群的Tahyna病毒。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未从蚊虫以外的吸血节肢动物中分离出正布尼亚属的病毒。在本研究中,JXLC1806-2病毒于2018年夏天从中国东部江西省黎川县采集的库蠓中分离,该病毒分离物在接种哺乳动物细胞(BHK-21)48小时内显示出显著的细胞病变作用,病毒滴度为1×10 5.6 pfu/mL。JXLC1806-2病毒不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引起CPE,而且在乳鼠中也可引起发病和死亡,但在C6/36细胞中不引起CPE,并且RT-PCR未检测到复制,提示该病毒为动物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JXLC1806-2病毒基因组由S、M和L三个片段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JXLC1806-2病毒的S、M和L基因属于正布尼亚病毒属Tete病毒组,但与Tete血清组的其他成员形成了独立的进化支。结果表明,JXLC1806-2病毒为Tete病毒组的一个新成员,命名为Lichuan病毒,这是中国首次分离到Tete病毒组病毒,也是首次从蚊虫标本之外的蠓虫标本中分离到正布尼亚病毒属病毒。由于该病毒是从养牛场的库蠓中分离,加强该病毒在当地牛群中的监测和检测,以及该病毒是否会在当地其他动物中引起感染和疾病的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省沧源县蠓虫携带版纳病毒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沧源县蠓携带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2018年在沧源县采集蠓,研磨后将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的同时用宏转录组学方法检测蠓携带病毒情况,用Perl、Mafft等软件进行病毒序列比对、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通过宏转录组学方法,从CYC1801组中获得1株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对全基因进行分析显示,节段4和节段7与越南株亲缘关系较近,其余节段均与中国株亲缘关系较近,根据节段12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CYC1801与A2基因亚型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A2型版纳病毒。结论:沧源县蠓携带有版纳病毒并可能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疾病流行,需加强监测及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辽宁省蚊蠓种类分布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调查辽宁省蚊、蠓的种类与分布.方法 采用人帐诱、人诱法、诱虫灯诱法采集蚊、蠓,实验室分类鉴定,同时参考文献整理辽宁省蚊、蠓种类及分布.结果 2015-2023 年辽宁省已知蚊科昆虫 5 属 44 种,分布在省内各市,其中广泛分布的种类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已知蠓科昆虫 3 属 50 种,分布在 11 个市,占辽宁省 14 个市的 78.6%.结论 该研究可为辽宁省蚊、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健康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于2019年动工,本研究基于修复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特征,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保护工程实施三年后修复区湿地生态系统演替阶段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022年春、夏、秋三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6种,隶属于5门6纲15科,昆虫纲动物在物种组成中占据优势地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表现为秋季(2.89 g/m2)>夏季(1.95 g/m2)>春季(1.90 g/m2),秋季与春季和夏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空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蠓科一种(Ceratopogonidae sp.)、石缨虫属一种(Laonome sp.)、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尖口圆扁螺(Hippeutis cantori)等物种密度与电导率、盐度、总碳、铵盐和亚硝酸盐等指标显著相关(P<0.01).快速生物综合评价指数评定修复区为"亚健康"状态.本研究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以及生态健康评价的分析,为修复区底栖动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为后续湿地修复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库蠓吸血习性及其携带病毒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库蠓属(Culicoides Latreille)昆虫是一群种类繁多、广布我国各地的吸血昆虫,除了叮咬骚扰人畜外,其中部分种类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故库蠓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了解嗜血昆虫的取食偏好对于研究病毒的扩增、传播网络以及关键媒介物种的监测至关重要.库蠓作为重要的医学昆虫,有关其宿主、取食偏好等研究逐渐增多,故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库蠓吸血习性及其携带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蠓类及蠓传疾病的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海南省不同养殖场库蠓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究海南省不同养殖场库蠓共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差异性.方法 2021年8-9月,在海南省文昌市、定安和乐东县5个不同的养殖场(牛圈、鸡舍、犬场、羊圈和猪圈),用紫外灯诱法采集库蠓,分别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总DNA后,通过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基因功能分布.结果 不同养殖场库蠓优势种不同,牛圈、羊圈和猪圈主要是尖喙库蠓,占比分别为92.91%,82.22%和95.85%;鸡舍和犬场均以荒川库蠓为主要优势种,占比分别为66.36%和98.22%.不同养殖场库蠓共生微生物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33.78%)、子囊菌门(9.09%)和厚壁菌门(8.88%)为主要菌门;在属水平上,均以不动杆菌属(22.48%)和梭菌属(7.25%)为优势菌属.属水平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5个养殖场共有的属最多,有3 357属.微生物基因差异分析显示5个不同的养殖场共有基因数目较少,为1 065个.此外,功能预测结果也显示,29.10%注释基因与新陈代谢相关,如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基因数目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库蠓种类组成越相似,样品共有基因数目越多.结论 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海南省不同养殖场库蠓共生微生物的核心菌群相对稳定,库蠓优势种相同的养殖场微生物群落相似度更高.该研究丰富了我国库蠓的微生物群落数据库,对今后库蠓的生物防控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海南省红树林生境库蠓属一新种及一中国新记录种记述(双翅目:蠓科)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描述海南省红树林生境库蠓属(Culicoides)新种和新记录种.方法 将2021-2022年采集自海南省红树林的库蠓属昆虫制作玻片标本,基于形态学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并对其主要鉴定特征进行拍摄、测量和绘图.结果 在海南省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1新种拟老挝库蠓(C.pseudolaoensis Deng&Li,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为:雌虫大鄂齿10枚,触角嗅觉器分布在第3、11~15节;中胸盾板浅黄色;小盾片褐色;翅基部淡斑大,向后延伸至臀室基部1/2;受精囊3个,椭圆形,位于中部的1个较大.雄虫阳茎中叶端部粗,柱状,阳基侧突基部末端粗壮.在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现1中国新记录种拟心形库蠓(C.pseudocordiger Wirth & Hubert,1989),其主要鉴别特征为:足第4跗节呈心形;中胸盾板褐色,表面布满粗鬃;翅r2室全部暗色;雄虫阳茎中叶基拱高且端部尖,阳基侧突端部弯曲且具长齿.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标本馆.结论 记述了库蠓属1新种及1中国新记录种,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红树林生境的库蠓种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中国须蠓属名录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蠓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记录了我国已知须蠓属Palpomyia 33种.报告了陕西省须蠓属Palpomyia1新种,命名为南泥湾须蠓Palpomyia nanniwana He,Liu and Yu sp.no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