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颌角截骨联合高密度聚乙烯隆颏的面下部轮廓重塑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下颌角截骨联合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假体植入隆颏一次性面下部轮廓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8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8例女性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岁),均一次性完成下颌角截骨联合MEDPOR假体植入隆颏面下部轮廓成形术,定期随访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8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2 h,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患者术后血肿致局部瘀斑2周消退外,其余患者术后1周出院。术后经2个月至3年随访,面部比例协调、双侧对称、口腔开闭运动及咀嚼功能正常,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下颌角截骨联合MEDPOR隆颏一次性面下部轮廓成形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解剖模型确定口腔种植位点的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解剖模型确定口腔种植位点的方法。方法:该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导开展,采用比格犬口腔种植模型,比较拔除前磨牙前后下颌骨的解剖结构的变化以及测量数据,分析安全种植区以及口腔种植位点的选择。结果:在所有的下颌前磨牙中,第1~4前磨牙(P1~P4)的牙根逐渐增加,双根牙P2、P3、P4的近中根的直径:P2为(2.72±0.45)mm,P3为(3.22±0.32)mm,P4为(4.16±0.34)mm,均小于远中根[P2:(2.98±0.29)mm,P3:(3.48±0.27)mm,P4:(4.58±0.22)mm],远中根的长度[P2:(8.79±0.41)mm,P3:(9.21±0.31)mm,P4:(10.12±0.36)mm]小于近中根[P2:(8.91±0.69)mm,P3:(9.48±0.27)mm,P4:(11.58±0.24)mm];在所有下颌骨中,颏孔至第1磨牙的管嵴距(H)和牙槽嵴顶宽度(W)依次增加[H1:(7.24±0.49)mm,H2:(8.28±0.71)mm,H3:(9.52±0.37)mm,W1:(5.71±0.81)mm,W2:(5.82±0.28)mm,W3:(6.72±0.54)mm]。结论:颏孔和尖牙根尖区外靠远中的区域是安全植入区,在安全种植区内,种植假体的长度和直径不超过植区的牙根长度以及颈部的颊舌向的最大直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产定制型全颞下颌关节假体的研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假体置换是关节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与自体骨移植置换关节相比,人工关节置换具有无需开辟第二术区、手术时间短、即刻功能恢复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关节重建的首选方案.其中定制型假体具有量身定制、去骨少等优势,然而中国尚无此类产品,因此研发一款国产化、定制型且符合中国人颌骨解剖特征的全TMJ假体十分重要.自2009年开始,笔者团队开始自主研发适合于中国人的全TMJ假体,历经3代假体的研发,已逐步实现了多孔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的稳定连接,金属-非金属连接关节窝假体制造工艺日益成熟.2017年团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成功研发出第3代定制型全TMJ假体.国产定制型假体的相关力学性能已超过国际同类产品,其临床初步应用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短期随访结果.同时为了确保假体从设计加工到临床应用的高效性和精确性,笔者团队制定了一条较为成熟的标准化流程,并改进了假体植入手术.该文对国产定制型全TMJ假体系统近10余年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国产假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三维打印钛假体修复髁突缺损两年随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道1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施髁突肿瘤切除、同期用三维打印钛假体修复髁突缺损并随访两年的患者.患者女性,50岁,术前诊断倾向于低度恶性髁突肿物.将术前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确定截骨位置后设计截骨导板及髁突假体,三维打印钛合金截骨导板和髁突假体.术中截骨导板就位可靠,髁突肿瘤及其累及的关节囊和关节盘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髁突软骨肉瘤.术后随访两年肿瘤未复发;患者咬合关系稳定,下颌运动无明显障碍;植入物未见排异反应,初步证实三维打印钛假体修复髁突缺损临床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体化假体复合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兔下颌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0.010)、C组(0.530±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0.009,t=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技术在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堆积粘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验产品[1].3D打印技术制作的人造骨骼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2].3D打印技术主要在复杂的骨肿瘤切除、骨盆骨折、髋部发育异常及骨折、脊柱畸形及头颅整型、El 腔下颌骨修复、肢体畸形、骨缺损和假体制作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通过提取患者CT或MR等影像数据,利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CAD等技术"量体裁衣、度身定做",并通过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实体模型、植入物及辅助器械,可有效提高疗效,确保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4-5],更好地跟患者及家属沟通.完全符合患者个性化的解剖特点,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直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手术程序简单化.解决了个性化治疗和护理的难题,本医院骨科于2016年开始运用3D打印技术治疗各类骨折患者67例,作者在运用3D打印模型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及基础疾病的全面评估,开展护理会诊,从个性化治疗的同时实施个性化精准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医、护、患三者均满意其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产个性化金属高分子一体式全颞下颌关节假体的临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介绍金属高分子一体式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假体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流程,并评估假体植入的精确性和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名患有终末期TMJ疾病需要接受全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获取患者的颅颌面CT数据,导入Mimics 18.0软件中设计个性化假体及数字化导板.分别利用3D打印、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pot welding,FSW)和计算机辅助加工(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M)制造并加工假体的不同组件.术后对假体植入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详细评估.结果·在数字化导板和虚拟手术计划(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VSP)的指导下,所有假体在手术过程中稳定就位并固定.术前术后的拟合结果显示,假体术后位置与术前设计吻合良好,全假体系统的平均偏差为0.417 mm(范围:0.279~0.561 mm).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现出良好的面部对称性,疼痛、功能和张口度等疗效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标准化流程的指导确保了国产个性化全TMJ假体临床应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定制型颞下颌关节-下颌骨联合假体的临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介绍定制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下颌骨联合假体的设计制造过程,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方法·收集6例TMJ-下颌骨联合病变患者,将术前颌面部CT数据导入Mimic 18.0软件中,个性化设计符合TMJ和下颌骨解剖结构和运动特征的TMJ-下颌骨联合假体,通过五轴精加工和3D打印等技术进行制造.手术选择改良耳颞、颌后和颌下切口,显露TMJ-下颌骨联合病变后完整切除;制备游离髂骨或带蒂腓骨肌皮瓣,并固定于联合假体内侧面,将该联合假体和自体骨共同植入缺损处并固定.术后分别进行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并将术前设计假体和术后假体的植入位置进行拟合,分析假体植入的精确性.结果·6例患者术中假体和自体骨均顺利就位且固定牢固.平均随访19个月后,术后疼痛、饮食、下颌运动和张口度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X线和CT检查均显示假体未见明显松动、移位、断裂等;术前和术后拟合结果显示,关节窝假体植入的平均误差为(0.891±0.127) mm,下颌假体为(1.240±0.246) mm,总体为(1.122±0.198) mm.结论·自行研制的定制型TMJ-下颌骨联合假体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D打印硫酸钡-聚醚醚酮个性化髁突假体用于颞下颌关节重建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3D打印硫酸钡-聚醚醚酮(Ba-PEEK)复合材料制作的颞下颌关节髁突假体在实验动物体内进行关节重建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条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n=4),根据实验组比格犬头部CT数据,采用Ba-PEEK3D打印技术制作比格犬的右侧下颌髁突个性化假体,然后行关节重建术,观察各组比格犬进食速率及开口度,用CT和组织学观察假体固位状态和髁突假体植入侧周围组织情况.结果:所有比格犬术后均存活;CT检查显示个性化下颌髁突假体固位良好,无松动移位与断裂;各组比格犬手术前后进食速率、开口度未见明显改变(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及关节盘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Ba-PEEK复合材料的下颌髁突假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植入假体后在观察期内比格犬的口颌功能无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探讨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聚醚醚酮植入体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患者2例.结果不但精确地重建了患者下颌骨部分缺损,获得了适宜的下颌骨外形及高度,且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炎症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对面形改善较为满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