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用户画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督导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南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93名指导医师的教学查房督导检查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评估内容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93名指导医师中,33名(35.5%)医师运用外语词汇不足,24名(25.8%)查房物品准备不足,21名(22.6%)互动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医师教学查房主要存在病例不合适、病情不熟悉、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医师主要存在分析检查报告、病历书写点评、引导鉴别诊断和指导诊疗计划方面不足等问题;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医师主要存在提问与解答不足的问题。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用外语词汇不足,专业技术职称不同的指导医师存在的问题不同,建议分层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保障系统框架和《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10号)》要求构建初步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参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代表性医院,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客观指标评估所需的改革前(2016年至2017年)和改革后(2018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基于指标体系中的主观指标自行设计问卷,对医院职工、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医院收支、医疗费用、薪酬水平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改革前后相关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薪酬水平与结构、薪酬治理与信息建设、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医疗产品与技术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其中客观指标28个,主观指标10个。对4家代表性公立医院的评估结果显示,人力成本、卫生材料收入、治疗收入、护理收入、医事服务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较改革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患者例均医疗费用、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占总收入的比例较改革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门诊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和手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年龄、专业、专业技术职称、雇佣类型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36名职工的实际薪酬为期望薪酬的56.26%,其薪酬满意度总得分为(3.33±0.86)分,公共服务动机、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得分分别为(3.52±0.78)分、(3.72±0.65)分和(3.91±0.77)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64±0.23)分和(4.82±0.45)分。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对医院改革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形美容医学摄影规范化培训对非摄影专业人员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整形美容医学摄影规范化培训对非摄影专业人员摄影技术提升的效果。2019年1—9月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务人员17名(男7名,女10名,年龄22~29岁,平均25岁)于2019年6—8月进行医学摄影规范化培训。根据开展手术情况,取每位摄影人员培训前、后各10例患者共170例照片,对培训前、后医学摄影质量进行分类比较。由10名高级职称整形美容外科医师从取景范围规范度、体位规范度、照片清晰度、暴露规范度及照片亮度5个方面进行5分法评估,满分25分,求得均值录入数据。培训前医学摄影照片的主要问题有照片清晰度差、取景范围不合适、体位不规范及缺少特殊体位照片、暴露不规范、照片亮度不佳。通过规范化培训,医学照片质量明显提高,由培训前总分(11.42±2.10)分提升至(21.91±0.92)分( P<0.05)。对非摄影专业医学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显著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医学摄影技术,能较好满足整形美容医学临床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高等医学院校职称评审制度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主导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也是激发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机制。本研究通过收集和整理21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文件,对评审条件中的基本要求、教学授课、学生指导、教学竞赛、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破格晋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现状。方法: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0日,选择江苏省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向上述14家机构的成分制备科负责人发送江苏省输血协会血液制备专业委会制定的《江苏省血站成分血制备情况调查表》,对其工作模式、设备配制、工作关键控制点(CCP)信息化开展、人员配置情况,以及2017-2019年主要成分血制备量进行调查。结果:对这14家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科的调查结果如下。①工作模式:以血液制备+待检库为主要工作模式,占7/14。②血液制备设备配置:离心机、血液成分分离机、速冻机、融化箱、红细胞处理机、无菌接驳机的配置率均为14/14,而病毒灭活柜、白细胞过滤监测仪、贴标签机的配置率分别为13/14、5/14和4/14。③成分血制备流程中,CCP信息化开展情况:全血离心、全血分离、血浆速冻、血浆融化4个CCP信息化开展率均为14/14,其余CCP信息化14家均未完全开展。④成分血制备:2018和2019年这14家机构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及洗涤红细胞的制备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59%和6.84%、3.85%和1.38%、4.97%和8.34%、11.88%和19.10%。⑤人员配制:截至2019年12月,这14家机构成分制备科在职工作人员总计为179人,其中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63.7%,114/179)、本科学历(65.4%,117/179)、20~35岁的年轻(66.5%,119/179)及女性(84.9%,152/179)工作人员为主。结论:江苏这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量逐年增加,成分血制备全流程CCP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开展。为满足当前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工作需要,应提高工作人员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明确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推进内镜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件,经过跨文化调适,充分咨询国内专家意见,编制《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向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所内镜医疗机构的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匿名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7所内镜医疗机构,调查对象252人,其中内镜护士144人,年龄(35.87±7.43)岁,53.5%为初级职称,68.8%为本科学历;内镜医师65人,年龄(39.66±5.62)岁,46.2%为中级职称,40.0%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内镜护理管理者43人,年龄(43.12±5.78)岁,46.5%为高级职称,90.7%为本科学历。整体252名调查对象对消化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及10项专业实践能力与现状符合程度的评分均>3.5分。与现状的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角色职能为"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8±0.57)分、"卫生及感染控制"(4.54±0.62)分和"内镜设备处理、维护、储存"(4.47±0.65)分;对未来消化内镜护士承担角色职能认同程度最高的3项则为"卫生及感染控制"(4.58±0.55)分、"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2±0.62)分、"医疗安全"(4.52±0.58)分。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目前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符合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现状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为"合作的能力"(4.32±0.61)分与"交流的能力"(4.25±0.63)分,同样也是未来发展认同程度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4.48±0.58分,4.46±0.58分)。对现状符合程度与对未来发展的认同程度评分差距最大的一项为"循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3.80±0.77比4.20±0.73, P<0.001)。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护士将来发展10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同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于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对于未来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观点一致;均高度认可目前消化内镜护士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且期待在将来发展这两项能力,而"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则是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内镜护士未来需要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1年中国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放射治疗师的基本职业情况,为放射治疗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和回收调查表,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7日至2021年6月15日。结果:30个省级行政区域共获取2 928份有效问卷,男女性别比例为69∶31,平均年龄35岁(18~65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放射治疗师来自三甲医院,比例为84.7%;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以及中专所占比例分别为0.2%、6.9%、76.6%、14.9%和1.4%;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以及技士所占比例分别为0.5%、5.8%、32.5%、52.2%和8.2%;职业年限为0~、5~、10~、20~年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3.74%、25.79%、25.51%和14.96%;放射治疗师的专业来源主要为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5.9%)、临床医学专业(19.1%)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1.9%)。结论:中国放射治疗师总体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队伍规模正迅速发展壮大,用人单位应重视放射治疗师的职业规划继续教育,提高放射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放射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为构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我国东、中、西部54所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差异分析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或卡方检验。 结果:在被调查院校中,近3年平均每年招生规模6 415人,其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最大,占比47.39%。师资队伍方面,不同地区在学历、职称结构、职业资格和专业背景上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训条件方面,仅有26.42%和3.77%院校配置虚拟仿真实训室和口腔材料学实训室,以及18.52%和22.22%院校配备椅旁修复系统和虚拟仿真软件。 结论: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实训条件和课程建设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传染病医院人员职称晋升与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如何从职称晋升角度加强传染病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传染病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官方统计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传染病医院发展及专业技术队伍总体情况,以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为例,对其职称晋升机制设计和人员职称晋升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十三五时期传染病医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扩大原有医院规模、完善学科建设等方面。样本医院中传染病医院不同系列人员晋升通过率及晋升年龄显示研究人员晋升通过率高,晋升最快;护理人员通过率低,晋升慢。结论:传染病医院人员职称晋升是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为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应加强对高级职称考核,盘活人才资源,形成能上能下的职称晋升机制;以职称晋升为抓手,提高护理专业水平,稳定护理人员队伍;职称晋升日常管理融入精细化理念,服务传染病医院发展战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管理者对实践导向内涵评价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护理管理者视角剖析实践导向内涵,为构建实践导向的护士职称晋升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江苏省4所三甲医院的12名护理管理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其进行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技术能力(护理工作量、技术难易程度)、质量安全(患者健康结局、满意度管理)、资源利用(护理服务成本)、贡献情况。结论:护理管理者对实践导向内涵的评价涵盖多个主题,但部分指标仍以主观评价为主,未来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可科学量化的实践导向的护士职称晋升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