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透析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是治疗原理不同的两种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均可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和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起源于HD,由于其可靠的生命支持作用,已成为重症救治领域必备的基本技术.与HD相比,PD在AKI及重症救治领域应用相对不足,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大量研究显示,PD在AKI及严重顽固心力衰竭救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腹腔复苏(DPR)技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PD治疗模式,可以有效纠正腹腔微循环障碍,已成为重症救治领域重要的复苏技术.PD技术兼具DPR和CRRT的功能,它在危重症救治领域中的作用令人期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有效方法之一[1~3],可清除患者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及多余代谢产物,改善患者内稳态平衡状态[4,5].尽管CRRT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30%~60%的AKI患者在治疗后死亡[6].本研究探讨AKI患者经CRRT治疗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瘟败毒饮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内毒素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清瘟败毒饮高、中、低剂量组.膜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给药第 3d、第 7d,每组各取 6 只小鼠处死.采集小鼠的血液,分离小鼠肺组织,测定小鼠肺组织湿干比(湿重/干重,W/D);ELISA与PCR检测小鼠血清及肺组织的相关因子表达;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清瘟败毒饮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组织W/D下降,小鼠血清的白介素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 Toll 样受体 4(TLR4)、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核因子 κB(NF-κB)、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对LPS造成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征为克隆性造血、血细胞减少(即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和细胞形态学发育异常,伴TP53突变时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预后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组获得性、异质性疾病,由针对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介导,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MDS合并AIHA出现的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伴TP53突变MDS并AIHA的患者,在应用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去甲基化药物治疗2个周期后MDS完全缓解,直接Coombs试验转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5年各期重点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第1期 消化系统疾病 第2期 血液性疾病 第3期 神经及感染性疾病第4期 肾脏及内分泌疾病 第5期 呼吸系统疾病 第6期 心血管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代谢生化指标实验规范(2024)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骨吸收和骨形成完成骨重建,骨重建也是贯穿生命始终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参与和维持骨代谢的生化物质决定骨质量和骨密度,调控骨代谢的内环境及生物活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方法获得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在骨质疏松临床诊断、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评估、科学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依据.为提高诊断质量,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应完善实验方法互认、检测结果稳定、数据共识的实验规范.该文对实验方法原理、样本采集保存、检测结果分析及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旨在提供应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200例气虚血瘀型眩晕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生蛭胶囊治疗,两组均维持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与85.0%,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可改善气虚血瘀型眩晕相关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可改善气虚血瘀型眩晕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论脾为之卫治疗骨质疏松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易引发骨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并解决的一个健康问题.本文通过阐释对POP的中医认识,提出POP与中医理论中的骨痿最为相似,并引出其发病机制与脾虚相关,进而提出"脾为之卫"理论.文章梳理了"脾为之卫"理论源流及理论内涵,脾为之卫,即脾作为后天之本,通过运化水谷精微之悍气,生成卫气来行使维护机体的功能,即人体之免疫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化生血液以充养肾精,精生髓,髓居骨中,影响POP的发生、发展与防治;另外治痿者独取"阳明",从"阳明"之意的三方面分别加以论述脾为之卫对POP防治的理论依据;最后通过探讨脾为之卫在POP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意义,以期对临床治疗POP带来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研究 1 400 种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获取 1 400种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的SNPs进行分析.通过IVW、WM、MR-Egger回归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检验 1 400 种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完成敏感性和多效性检验.结果 6 种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显著相关,GCST90199879、GCST90200092、GCST90200368、GCST90200656、GCST90200664、GCST90200973 与骨质疏松症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IVW法的OR值分别为 0.973(95%CI:0.954~0.991,P=0.004)、0.883(95%CI:0.805~0.968,P=0.008)、1.111(95%CI:1.030~1.197,P=0.006)、1.147(95%CI:1.038~1.267,P=0.007)、1.069(95%CI:1.022~1.119,P=0.004)、0.741(95%CI:0.602~0.914,P=0.005),表明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IVW(P>0.05)和 MR-Egger回归(P>0.05)的 Cochran Q 检验表明 SNPs 并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法的egger_intercept和 0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s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了 6 种血液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为探讨血液代谢物介导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19例T-ALL/LB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巩固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组,比较各组的5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有效随访的113例患者中,79例(69.9%)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 17例(15.0%)达部分缓解(PR),治疗总反应率(ORR)达84.9%。诱导治疗获得CR或PR的患者中,化疗序贯allo-HSCT组较单纯化疗组具有更高的5年OS率(55.6%对11.4%, P=0.001)和5年PFS率(54.2%对8.9%, P<0.001),而化疗序贯allo-HSCT组与化疗序贯auto-HSCT组比较5年OS率及5年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271, P=0.197)。对获得CR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同样结论。在仅获得PR患者中,化疗序贯allo-HSCT组仍然较单纯化疗组显示出生存优势(5年OS率分别为37.5%和0, P=0.064)。不同供者来源的allo-HSCT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胞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无关供者移植分别为61.1%、63.6%和50.0%, P>0.05)。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非ETP-AL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化疗组中ETP-ALL患者较非ETP-ALL患者5年OS率更低(0对12.6%, P=0.045),而在进行allo-HSCT的患者中,ETP-ALL患者与非ETP-ALL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对62.9%, P=0.852)。诱导治疗未达CR、巩固治疗未采用移植、LDH≥2倍正常值上限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P值均<0.05)。 结论:allo-HSCT可改善T-ALL/LBL患者预后,无论是对诱导治疗达CR还是PR患者,均可作为有效的巩固治疗方法。供者来源不影响allo-HSCT患者长期生存率,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克服ETP-ALL/LBL的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