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卫生健康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推进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并评估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根据浙江省出台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2021年7月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初始指标池,以会议形式展开专家头脑风暴确定指标体系,邀请19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值。结果:构建的卫生健康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性指标、均衡性指标、普惠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326 4、0.242 8、0.245 8和0.185 0。其中,发展性指标包含8个二级指标,人均健康期望寿命的权重最高;均衡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倍差的权重最高;普惠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的权重最高;可持续性指标包含10个二级指标,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权重最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为全国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是否有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汇总更新。方法:基于2015年发表的1项系统分析,就其后有数据更新的GLOBOCAN、《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和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3个数据源,新增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2017)、《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鉴)3个数据源,摘录6个数据源中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部位构成变化等数据,主要采用世标率,分析最新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 Trend Analysis Software 4.7.0.0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作为广义疾病负担的一部分,采用文献法汇总整理我国结直肠癌经济负担相关数据。结果:①现状: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1/10万和7.9/10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和城乡比分别为1.5和1.4,死亡率分别为1.6和1.4。与年报数据接近,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为6.9/10万。GBD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达425.4万人年(为1990年的2倍),占全球22.4 %。②趋势:年报数据显示,2009-2015年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0.2 %和9.5 %,城市亦均下降,但农村均上升(增幅分别为20.0 %和15.2 %);对应Joinpoint分析提示全国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6 %( 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1.5 %和-1.4 %)(均 P<0.05),农村发病率上升(AAPC为3.3 %)( P<0.05)。年鉴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7年城市和农村死亡率分别增加9.8 %和20.6 %,但Joinpoint分析AAPC无明显变化( P<0.05)。③分部位: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分别占49.6 %、49.2 %和1.2 %,对应2009年占比依次为51.3 %、47.6 %和1.1 %,结肠癌占比始终为城市(>52 %)高于农村(<44 %)。CI5第Ⅺ卷细化部位信息显示,结肠癌以升结肠和乙状结肠居多。④经济负担:我国结直肠癌例均诊治费用年均增长率在6.9 %~9.2 %不等,患者确诊1年内的个人卫生支出约占其家庭收入的60 %。 结论: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整体平稳中可能略有下降,在农村的上升应关注;与前期研究一致,城市和男性仍为防控重点;结肠部位的癌症占比在城市更高,提示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对疾病发生发现有影响。此外,结直肠癌所致经济负担在持续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80年至2017年美国医学院校收入与美国卫生支出的关系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美国医学院校收入及结构与卫生支出的关系,为我国建立稳定的医学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官方网站公布的1980年至2017年的美国医学院校收入数据,与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CMS)发布的1980年至2017年的美国卫生支出数据,分析美国医学院校收入和美国卫生支出近40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两者及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美国卫生总支出每年约3万亿美元,美国医学院校总收入每年约1 000亿美元;1980至2017年美国医学院校收入中医疗服务收入与美国个人卫生保健支出的比值均值为2.2%(40.49/1 879.93);医学院校的联邦政府科研经费收入与卫生投资支出的比值均值为11.1%(13.6/122.43);美国医学院校总收入与美国卫生总支出的比值均值为3.4%(74.94/2 227.68)。结论: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政府可以拓宽我国医学教育经费筹措渠道,适当扩大我国卫生总支出中科研经费的投入,可考虑结合国家卫生总支出构建医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西省卫生总费用趋势及结构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对江西省 2023-2030 年的卫生总费用及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为江西省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基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中江西省 2013-2022 年卫生总费用及其结构的相关数据构建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对 2023-2030 年的数据进行预测.[结果]2023-2030 年江西省卫生总费用及其结构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卫生总费用从 2023 年到 2030 年将增长近 2.16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11.64%.在卫生总费用结构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比重已优化为 24.63∶48.61∶26.75,政府卫生支出到 2030 年将达 1281.39 亿元,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将增长近10.00%.[结论]江西省现阶段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需进一步降低;江西省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与中部其他地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江西省卫生总费用结构有待优化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时代我国卫生总费用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区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分析2012-2022年我国卫生筹资水平及筹资结构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为后续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来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地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程度以及新时代(2012-2022年)区域卫生总费用差异的变化特征.结果:2012年以来,各地区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速均高于本地区经济增速;31个省份卫生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相对差异在波动中有所收敛,但绝对差距仍然很大;人均卫生总费用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绝对差异缩小的同时,相对差异也逐渐缩小.结论: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增速差异明显,建议"适宜增长"与"精准控费"并行;我国卫生投入地区间差距未有改善,尤其是人均投入水平地区差异持续加大,缩小地区差距是一项长期任务;地区间筹资结构差距有所收敛,但差距仍然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核算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总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以筹资来源法卫生总费用核算为基础,分析湖北省2007-2021年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及构成,并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分位点下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2021年达到3051.01亿元,卫生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6.0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2%).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筹资逐渐以社会筹资为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不断降低.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3个宏观因素对人均卫生总费用均有正向影响,分别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比例.结论:湖北省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逐渐优化,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低,但居民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应适度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着重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老龄人口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的资金倾斜;科学整合医保制度,提高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卫生总费用合理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人群就医负担国际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剖析国内外人群就医经济负担差异及成因,为我国居民就医经济风险保障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及我国的经常性卫生费用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探究人群就医经济负担与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结果: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个人卫生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平均为3.00%,我国此比重为5.24%;我国公共筹资占经常性卫生费用比重为54.81%,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个人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医疗用品和门诊服务,我国个人卫生支出主要用于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结论: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是就医经济负担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卫生服务供给体系是减轻民众就医经济负担的基础,完善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可合理引导医疗服务需求,"防—诊—控—治—康"协同服务链是缓解就医经济负担的根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天津市卫生总费用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及其筹资结构的情况,并预测"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与其筹资结构的未来发展走向,为制订并改进相关单位的健康方针、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以2011-2020年天津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利用Excel软件分析卫生总费用及其筹资结构发展现状,并对"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和筹资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从411.10亿元增加到907.87亿元,年均增速为12.08%,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从25.4%减少到21.1%,社会卫生支出从37.8%上升到49.8%,而个人卫生支出方面的比例由36.8%降低至29.1%."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持续稳步增长,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为25.68%.结论 天津市卫生费用筹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社会卫生支出成为卫生总费用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仍有下降余地,应稳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以减轻居民个人就医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我国农村居民卫生负担趋势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分析2013-2020 年我国农村居民卫生负担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降低其卫生负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农村居民卫生负担的影响因素,揭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与卫生资源配置对农村居民卫生负担的空间差异,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农村居民卫生负担增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全国农村居民卫生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卫生负担系数从2013 年的0.071 增加2020 年的0.083,预计2030 年将会上涨至0.121.个人卫生支出、农村老年抚养比、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三级医院总数、城市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数等与农村居民卫生负担关联密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关联程度不高.不同地区间各要素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结论:2013-2020 年全国农村居民卫生负担呈现增长迅速、空间格局分布明显的特点.未来仍需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织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乡村医生、全科医生等制度体系,以老龄化应对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202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