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戒烟行为改变技术使用情况及其与戒烟成功率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戒烟行为改变技术(BCTs)是指可以改变参与者吸烟行为的干预内容的明确表述,目前尚缺乏研究探索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BCTs使用现状.目的 了解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并探讨医务人员BCTs使用情况、感知效果与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2年2月—2023年3月,通过"问卷星"向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发放线上问卷,调查其44项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感知效果、所在门诊的戒烟成功率,以及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对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的影响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采用简单斜率分析进一步检验BCTs使用项数和感知效果的交互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285 份.285 名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平均使用BCTs项数为(29±13)项,对BCTs的感知效果平均评分为(3.15±0.96)分,所在戒烟门诊的平均戒烟成功率为(37.0±24.3)%.不同最高学历、所在门诊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情况医务人员的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戒烟门诊工作年限、医院职务、所在门诊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情况医务人员的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戒烟门诊工作年限、医院职务、所在门诊是否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 3 项变量后,医务人员BCTs感知效果能正向预测戒烟门诊的戒烟成功率[b(95%CI)=10.070(7.066~13.075),P<0.05],而BCTs使用项数不是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纳入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后,模型对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的解释度增加2.2%,BCTs感知效果[b(95%CI)=11.711(8.548~14.874),P<0.05]、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b(95%CI)=2.921(0.958~4.884),P<0.05]对戒烟成功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医务人员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对所在门诊的戒烟成功率有明显影响,且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对戒烟成功率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未来需要完善戒烟门诊干预技术培训方案,实现干预技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落实,以帮助更多的吸烟者成功戒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实践中探索 探索中前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系统性化疗。虽然近年来化疗方案较之前的吉西他滨单药有所进步,但仍未能带来生存期的明显延长。外科手术在胰腺癌肝转移患者中的探索和尝试一直没有停止。大量回顾性研究结果证实,未加选择地实施手术并不能给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手术仅对高度选择后的患者有意义。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学组发起的CSPAC-1研究拟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阐明胰腺癌肝转移患者手术的标准和价值。本文对胰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探索,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胸部CT评价COPD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缺乏一致性认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心胸学组专家,参考国际COPD的诊疗现状,结合我国胸部CT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形成以下共识,包括COPD临床诊断,胸部CT检查前准备及扫描方案,胸部CT定性、定量、功能评价,COPD急性加重及合并症的胸部CT评价以及胸部CT结构化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为眼科疾病及部分全身疾病诊断的检查提供了可视化条件,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医工交叉研究的基础,使眼科成为AI技术在医学诊疗中应用的主要领域。然而,AI-医疗交叉研究涉及人体大数据和影像结果的使用,其临床应用面临诸多伦理问题,而目前AI与医务人员对AI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伦理规范意识尚未建立,各管理层面对相关的伦理规范指导性和监管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组织眼科专家、AI相关专家和科技伦理相关专家组成"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针对AI在眼科应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复习,对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梳理、讨论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目的是在保障患者数据安全和个人权益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眼科AI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膝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ACL损伤发生率正逐年增加。对于ACL损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案与康复计划,目前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或指南。为了及时反映ACL损伤的诊疗新理念,规范其诊治并提高疗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骨科与运动医学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制订了《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2版),针对ACL损伤的诊疗与康复提出12条推荐建议,为提高ACL损伤的临床诊疗效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写在《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发布之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我国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加强心衰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诊疗流程,并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发布《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旨在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导意见,从而提升心衰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社区医疗负担。相较于2019年发布的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新指南在心衰分类中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这有助于在基层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定期随访,指导定期病情监测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此外,新指南进一步简化了诊断流程,明确了治疗建议,并提倡利用远程医疗和信息技术以及合理转诊,以适应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新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心衰基层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学科参与,多重指标综合调整,个性化方案及持续有效的管理。如何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点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立足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发挥中医药整体观、个性化及重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以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利用智能化信息工具持续管理,提倡血糖等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两标并重”理念。开展“三师共管”管理期间初步实现了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效果、生活质量与就医体验、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四个方面的提高,为实现糖尿病防治的两个重要目标(即防治并发症、优化生活质量)进行了“中国式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英语课程中的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共情能力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呼应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助于培养兼具医术和医德的卓越医学人才。本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通过医学英语课堂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紧扣共情能力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结合语言和人文课堂的教学特色,选择医疗题材的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了符合医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特点的教学方案。在对参与教学的109名学生的调查中,有95人(87.2%)对教学形式非常认可,认为医学英语对提升共情能力有帮助。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充分体现了语言类课程的人文属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难治性肺癌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难治性肺癌指对标准治疗反应低,或尚无标准治疗,缺乏高效低毒治疗方案的肺癌。目前对于难治性肺癌尚缺乏明确定义及治疗相关共识。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治疗难治性肺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的专家,针对我国肺癌实际诊疗情况,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数据、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本共识。共识围绕难治性SCLC、难治性驱动基因阳性NSCLC、难治性驱动基因阴性NSCLC、精准诊疗新技术方案等四个方面分别给出推荐意见,为我国医师提供难治性肺癌的用药建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