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膈疝为首发症状的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7 d,以"产前发现膈疝1月余,出生后1周"于2019年5月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其母孕35周时超声发现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肝大、双肾大,羊水多。出生后发现患儿呼吸频率较快,就诊于我院,收入院后完善检查,家长拒绝手术后出院。出院后1周患儿呼吸频率仍较快,遂入院。患儿系其母孕38周经剖宫产分娩,第2胎,出生时患儿体重为4 000 g。患儿母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遗传代谢病家族史,第1胎因先天性心脏病夭折,本次孕期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患儿入院接受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可,面容特殊,头较大,眼距宽,鼻梁宽,嘴较大,肌张力略低。患儿口周及肢端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弱阳性,呼吸促,55次/min。左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许肠鸣音;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左上腹可见1个多余乳头,腹部略饱满,肝位于肋下约5 cm,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触诊软,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患儿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基本正常。胸片及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肠管疝入左侧胸腔(图1),诊断为左侧膈疝。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为开放状态,管径约4 mm,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宽约2 mm;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肝、胆、脾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大,肝上界位于右锁中线第6肋间,肋下约4.3 cm,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肾约为8.3 cm×3.4 cm×3.1 cm,右肾约7.5 cm×3.9 cm×3.9 cm,双肾实质回声略增强。睾丸精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睾丸鞘膜积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共35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重、动脉导管直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术中采用右侧90°卧位,观察孔及两操作孔置于腋中线第五肋间、腋前线第四肋间及肩胛下线第六肋间,辅助孔置于腋前线第七肋间,术中均采用7号丝线双重或三道结扎动脉导管,术后撤除呼吸机后送普通病房。结果:3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0~84 min,平均50.5 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住院时间1~6 d,平均1.8 d;术后动脉导管残余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1例,随访3个月后好转。平均住院费用5.4万,术后随访1~6个月无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及可靠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中线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改良中线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留置改良中线导管患者分为血栓组9例和非血栓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留置改良中线导管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7.14%(9/12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与原发病类型( χ2值为6.331, P<0.05)和导管预处理( χ2值为4.016, P<0.05)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和导管预处理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炎患者和0.9%氯化钠预处理导管的血栓发生率较高,在血栓发生前需进行预防性护理,血栓发生后需尽早溶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X线透视指导下猪心房间隔穿刺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X线透视指导下猪心房间隔穿刺的标准化流程和方法,提高房间隔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X线透视指导下对48只浦东白猪进行房间隔穿刺,房间隔穿刺点的定位条件:(1)穿刺点高度为后前位透视下沿脊柱中线冠状静脉窦(CS)口上1个椎体高度;(2)以10°为间隔,按照右前斜10°~60°和左前斜10°~60°完成对CS导管的透视,可以判断CS 5-6和7-8电极的连线为垂直于卵圆窝的关系,确认CS 5-6和7-8电极在同一直线上的透视角度;(3)在此透视角度下,调整房间隔穿刺针及鞘管远段弧度消失呈直线状或接近直线状.结果 成功对48只浦东白猪进行房间隔穿刺,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证实房间隔有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穿刺平均手术用时(25.7±11.5)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14.0±3.4)min,平均辐射剂量(47.6±20.2)mGy.结论 以CS电极为参考,X线透视指导下行猪心房间隔穿刺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胃异位胰腺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误诊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断性疼痛,未向右肩背部放射,胸骨后偶有烧灼感,无明显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无黄染,病初自行口服胃痛药物(名称和剂量不详),无明显缓解后于当地检查显示胆囊结石,发作时口服消炎利胆片后症状缓解,为求手术治疗就诊。精神和食欲尚可,两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专科情况:双肾未触及。腹部平软,腹壁静脉不明显,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瘢痕,全腹未触及包块,右下腹脐周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明显异常,墨菲征(-),双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肋间,肝区、双侧肾区和肋脊角叩击痛(-)。听诊肠鸣音弱,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64排CT平扫示胃小弯侧壁类圆形软组织影,截面大小约1.5 cm×2.2 cm(图1A),增强扫描呈明显持续均匀强化,瘤周脂肪间隙模糊,肝右叶见截面大小约4.4 cm×3.3 cm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和静脉期进一步填充,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内见点状高密度影,胆囊壁增厚,右肾窦见点状高密度影,肠系膜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多发小淋巴结影(图1B~E)。诊断:胃小弯侧病变,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血管瘤;右肾结石;肠系膜脂膜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腹腔镜下行胃肿物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可见腹腔轻度粘连,胆囊轻度充血水肿,贲门下方约2 cm处胃小弯侧可见局部稍隆起型肿物,大小约2.0 cm×1.0 cm,基底部达黏膜下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56(神经+),CDX-2(部分+),CgA(胰岛+),CK5/6(-),CK7(部分+),Ki-67(约1%+),Syn(胰岛+),Villin(+),CD10(导管+)。病理诊断:(胃壁肿物)胰腺异位;慢性胆囊炎,胆囊管慢性炎,胆囊结石(图1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两种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法.方法 将130例拟行迷你中线导管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法,导管留置于前臂浅静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导管留置于上臂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64例、观察组6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85.94%);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两种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短期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156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试验组置入10 cm迷你中线导管,对照组置入25 cm中线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试验组为33.33%、对照组为11.54%,x2=10.646,P=0.002;因并发症拔管率试验组为17.95%、对照组为2.56%,x2=10.029,P=0.003;导管留置时间试验组为6.00(5.00,6.00)d、对照组为5.00(5.00,6.00)d,Z=0.617,P=0.537.结论 在短期输液治疗的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迷你中线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因并发症拔管率均高于25 cm中线导管,但两者的留置时间并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Amplatzer Ⅱ型血管塞治疗巨大且迂曲的成人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3/2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胸闷1周余"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6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49/79 mmHg.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无心前区异常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心律齐,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响亮连续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钙化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基于钙化特征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经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钙化的患者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 569 例、DCIS组 263 例.采用深度学习建立钙化特征检测和分类模型,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特征参数及深度学习模型、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对DCIS的诊断效能.结果 20 个特征参数中线样分支状钙化数、细颗粒状钙化数、段样分布率、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等 5 个参数在良性病变组与DCI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DCIS组数值较高(P均<0.05).线样分支状钙化数、细颗粒状钙化数、段样分布率、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识别DCIS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2、0.732、0.725、0.757、0.810,灵敏度分别为 81.2%、85.9%、80.1%、87.8%、86.4%,特异度分别是 76.0%、71.6%、70.3%、73.4%、63.7%.通过这 5 个特征参数组合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DCIS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3、89.3%、77.3%,高于独立特征参数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K-邻近算法、线性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AUC分别为 0.771、0.801、0.765、0.734,灵敏度分别为 79.7%、80.9%、77.8%、74.4%,特异度分别为 57.8%、62.9%、56.6%、47.9%).结论 筛选诊断价值较高的钙化特征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上DCIS的诊断识别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缺损大小5~36 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2~4 cm,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 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