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防治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管钙化是一个病变阶段,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但目前临床上能够完全逆转或治愈血管钙化的药物屈指可数.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钙磷稳态失衡、细胞自噬障碍、内源性钙抑制丧失及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炎症风暴、细胞成骨转分化和基质囊泡的释放.围绕"温经通脉,活血化瘀"和"补肾健脾,祛湿化浊"的治疗理念,大量中药单体/提取物及中药复方/中成药对血管钙化显示出很好的改善作用,但是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该文系统地概括了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中药防治血管钙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为中药防治血管钙化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斑块位置、斑块长度、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的结果.随访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ROC分析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CCTA检查和CAG检查的斑块和冠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患者MACE发生15例,发生率为16.67%.MACE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特征指标(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ROC曲线结果显示,重塑指数(AUC=0.731)、狭窄程度(AUC=0.676)、非钙化斑块体积(AUC=0.729)和斑块负荷(AUC=0.699)均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预测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高分辨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和图像表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CT(CT)在高冠状动脉钙负荷患者的超高分辨率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和质量.方法 纳入20例患者接受PCD-CCTA,使用离散视觉量表评估图像噪声和冠状动脉斑块和邻近血管腔,表征图像噪声纹理.结果 CCTA在所有患者中都是可行的.在Bv40核和0.6 mm层厚重建的患者中,虚化伪影最大(55.2%±9.8%),血管锐度最低(477.1±73.6 ΔHU/mm),信噪比最高(27.4±5.6),CNR最高(32.9±6.6),噪声最低(17.1±2.2 HU).考虑到薄片厚度为0.2mm的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CNR、血管清晰度和虚化伪影在不同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随着内核清晰度的提高,信噪比和CNR不断降低,图像噪声和血管清晰度增加,其中Bv89内核的清晰度最高(2383.4±787.1 ΔHU/mm).结论 超高分辨率CCTA结合CT是可行的,可以实现钙化冠状动脉的可视化,图像质量好,清晰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腕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 男,6岁,5年前发现左腕部肿物,肿物缓慢增大,近期出现局部胀痛,既往无外伤及其他特殊病史.临床检查:左腕桡掌侧皮肤隆起,可触及质硬肿物,不规则,轻微压痛,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该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非CVC组101例和CVC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CVC组糖尿病史占比、甘油三酯、血清校正钙、血清磷、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非CVC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校正钙>2.35 mmol/L及高血清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CVC、年龄、血清白蛋白<35 g/L、高血清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CRP、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校正钙及高血清磷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VC发生密切相关,CVC、年龄、血清白蛋白<35 g/L、高血清磷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乳腺癌Ki-67、CMTM6表达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乳腺癌Ki-67、趋化素样因子MARVEL跨膜结构域包含 6(CMTM6)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 145 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CMTM6 的表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 Ki-67、CMTM6 表达的预测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织 Ki-67、CMTM6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0.34%(131/145)、88.97%(129/145),均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9.66%(14/145)、11.03%(16/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7、199.1,P均<0.001).常规超声检查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和有无微钙化与乳腺癌Ki-67、CMTM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WE征象中硬环征、黑洞征与乳腺癌Ki-67、CMTM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特征以早增强、晚消退灌注与乳腺癌Ki-67、CMTM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微钙化、硬环征、黑洞征及早增强、晚消退灌注是乳腺癌Ki-67、CMTM6 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可用于预测乳腺癌Ki-67、CMTM6 的表达,从而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锁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女,59岁.左锁骨肿物伴疼痛1年;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及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显示左锁骨旁软组织密度灶伴骨质破坏,皮质旁骨肉瘤不除外,左肺上叶尖后段高密度灶,双肺多发钙化、索条灶(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 120 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 56 例和有症状组 54 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学改变,分析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4例AFH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AFH患儿中,男童11例,女童3例;年龄11个月~12岁11个月,平均5.9岁.肿瘤位于四肢3例,躯干5例,头颈部5例,颅内1例.镜下肿瘤细胞核呈空泡状,合体样、漩涡状排列,可见纤维性假包膜及淋巴细胞鞘.9例可见假血管腔隙,2例可见钙化,2例核分裂活跃(活跃处11 个/10 HPF).3 例镜下见硬化、黏液样间质.免疫表型:desmin(10/14)、EMA(12/14)、CD99(12/14)、SMA(9/12)、ALK(7/8)阳性,Ki67平均增殖指数16%.分子检测EWSR1基因断裂7例、EWSR1-ATF1融合2例、EWSR1-CREB1融合2例.14例患儿平均随访46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AFH是一种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儿童患者预后良好,很少复发或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EWSR1、FUS基因检测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斑块特征预测稳定型心绞痛进展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斑块特征在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重大不良心脏事件(MACE)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首次确诊的2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冠状动脉三大主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旋支)近段的管腔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包括每支血管斑块内的脂类、纤维脂类、纤维和钙化成分体积及占比)及其周围的FAI.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稳定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AI联合斑块特征对稳定型心绞痛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7,28)月后,274例中63例发生MACE.与稳定组相比,进展组的FAI值显著较高(P=0.001),重度狭窄(≥70%)占比较大(P<0.001),脂类成分体积明显较大(P<0.001).FAI联合斑块的脂类成分体积及管腔狭窄程度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MACE的效能明显优于仅采用斑块特征和狭窄程度的模型(AUC分别为0.713和0.644,P=0.006).结论:FAI联合斑块的脂类成分体积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为临床识别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