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嗪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嗪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核心靶点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人类疾病信息相关数据库(CTD、DisGeNET、GeneCards、OMIM)筛选出川芎嗪作用靶点与ANP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导入Cytoscape软件进一步分析,利用cytoHubba插件得到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PyMol和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川芎嗪组在制模后经腹腔注射10 ml/kg川芎嗪注射液。造模后12 h,取胰腺组织,常规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关键靶点在胰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眼眶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药物平台筛选出137个川芎嗪作用靶点,疾病数据库筛选出513个ANP相关靶点,通过交集得到的25个靶点,最终获得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和B细胞淋巴瘤样蛋白1(BCL2L1)共5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生殖结构、系统发育,对抗生素、化学应激和活性氧的反应等,细胞组成主要为囊泡腔、膜筏、膜微区和分泌颗粒腔等靶蛋白,分子功能主要包括SH2域、磷酸酪氨酸残基、蛋白酶结合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和核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为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铂类药物耐药、磷脂酶D信号通路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5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的平均结合能为-4.20 kcal/mol。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ANP组大鼠腺体结构较紊乱,小叶间隙明显增大,腺泡、血管周围以及腺体间隙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川芎嗪组大鼠胰腺小叶间隙略微增大,中性粒细胞轻度浸润。ANP组大鼠胰腺组织EGFR、CASP3和MAPK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川芎嗪组表达量较ANP组显著降低( P值均<0.01);ANP组BCL2L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川芎嗪组又较ANP组显著升高( P值均<0.05)。ANP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川芎嗪组则均较ANP组显著降低( P值均<0.01)。 结论:川芎嗪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减轻ANP后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阻断细胞凋亡半胱天冬酶解级联反应,对ANP大鼠胰腺组织起保护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经典名方甘露饮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金黄地鼠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甘露饮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党参黄芪汤联合氢氧化钠晶体灼烧构建金黄地鼠口腔溃疡模型验证甘露饮的药效.使用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ETCM)筛选甘露饮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运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口腔溃疡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GO)及基因组(KEGG)富集分析.结果 金黄地鼠实验研究证实甘露饮能显著减小口腔溃疡面积,改善溃疡程度和病理变化,同时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IL-1水平,降低组织中的MDA和SOD水平.网络药理学共获得甘露饮219个活性成分可以作用于与口腔溃疡相关的136个靶点.富集分析显示AGE-RAGE信号通路可能为甘露饮治疗口腔溃疡主要作用途径.结论 甘露饮治疗口腔溃疡具有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通过抗炎及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减少体内氧化应激,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发挥对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泽曲明山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泽曲明山复方是辽宁省名中医卢秉久教授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经验方.研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该经验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的影响.方法 适应性饲养1周后,所有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及水林佳组.对照组给予胆碱充足高脂饲料(choline-sufficient high fat diet,CSHF饲料).其余4组大鼠给予胆碱缺乏高脂饲料(choline-deficiency high fat diet,CDHF饲料)8周建立NASH模型,建立模型同时给予对应药物干预.观察相应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肝脏病理学检查、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体质量以及肝脏系数:5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系数不同程度下降,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2)肝功能以及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标水平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3)肝脏病理学检查: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脂肪空泡以及炎症细胞浸润;Sirius red染色可见中央静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证实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HE以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4)肝脏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AKT以及mTOR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以及mTOR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水林佳组改善最为显著.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荧光信号表达暗淡;中药组荧光信号表达略亮;水林佳组荧光信号表达较亮.结论 泽曲明山复方通过保护肝功能、调节血脂、改善肝脏病理、抑制PI3K/AKT/mTOR通路表达、上调PPARγ表达等方面治疗NAS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加味升降散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加味升降散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db/db小鼠动物模型验证药物疗效及机制,拓展经典方剂的临床运用.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加味升降散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潜在的作用靶点,然后通过Drug Bank数据库、Gen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收集DKD的疾病靶点;利用Draw Venn的Diagram平台获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再使用String平台建立PPI网络系统,获取药物与疾病的核心作用靶点.通过Metascape解析"中药-成分-靶点"及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及相关通路,然后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系统建立"加味升降散成分-糖尿病肾脏病靶点-通路"的网络系统.将30只8周龄db/db小鼠按照体质量分层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加味升降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另取6只8周龄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7.00 g/(kg·d)纯水灌胃,加味升降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低[3.50g/(kg·d)]、中[7.00g/(kg·d)]、高[14.00g/(kg·d)]剂量加味升降散灌胃,培哚普利组予培哚普利[0.48 mg/(kg·d)]灌胃,连续治疗1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24 h尿白蛋白、NGAL、TNF-α、IL-1β、VCAM-1、MCP-1、HbA1c;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 p-PI3K、PI3K、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分析,共获取加味升降散中85种主要药物活性成分、976个靶点,糖尿病肾脏病主要靶点872个,取得药物及疾病的交集靶点226个,其中药物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固醇、山柰酚、毛茛黄素、棕榈油酸等,核心靶点有PIK3CA、PIK3R1、AKT1、AKT2、MAPK14、IL1β、TNF、IL6等,参与的主要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Cr、BUN明显升高,24 h尿白蛋白增加,血清NGAL、TNF-α、IL-1β、VCAM-1、MCP-1、HbA1c水平升高,p-PI3K、p-PI3K/PI3K、p-Akt、p-Akt/Akt降低,p-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升降散可使db/db小鼠SCr、BUN下降,24 h尿微量白蛋白减少,NGAL、HbA1c水平降低,TNF-α、IL-1β、VCAM-1、MCP-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含量降低,并能上调p-PI3K、p-Akt的表达水平(P<0.05),抑制p-NF-κB p65蛋白的活化(P<0.05).结论:加味升降散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其机制可能为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复方玉液汤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复方玉液汤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复方玉液汤所含6种中药(黄芪、山药、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出活性化学成分以及与DCM相关的靶点;利用Drugbank、Gene Cards、OMIM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与DCM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PPI网络的构建和分析;Metascape进行核心靶点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9.1构建"中药-关键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对接的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建立糖尿病心肌病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液汤低剂量组(YYT-低组,0.29 g/kg)、玉液汤高剂量组(YYT-高组,1.15 g/kg),15只/组,药物剂量为生药含量.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脏组织病理切片,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电生理变化、血清中的LDH、CK、CK-MB含量变化以及心脏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BAX、IL-6、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后得到复方玉液汤中61个活性化合物,1057个靶点;3682个DCM相关疾病靶点,共同靶点551个.根据筛选获得的核心靶点富集得到的核心通路发现,凋亡和炎症及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DCM的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色酰胺醇酯、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与AKT1和PIK3R1的结合活性较好.利用动物实验对筛选的靶点及通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DCM模型组大鼠比较,复方玉液汤能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紊乱及炎性浸润的病理特征,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LDH、CK、CK-MB水平及模型大鼠心脏组织中BAX、IL-6、TNF-α的蛋白含量并升高P-PI3K和P-AKT的蛋白含量(P<0.05).结论 复方玉液汤防治DCM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方中主要活性成分金色酰胺醇酯、山柰酚等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DCM发病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发挥对DCM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左慈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围绝经期听力损失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 近年来,围绝经期听力损失(PMS-HL)症状得到普遍关注,但无针对性治疗.左慈丸治疗耳聋已有百年历史,但尚无该药治疗PMS-HL的相关研究.目的 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左慈丸对PMS-HL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点.方法 检索数据库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根据左慈丸的组方,通过TCMSP和Uniprot数据库挖掘该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根据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获取PMS-HL的蛋白靶点,取其交集,筛选左慈丸治疗PMS-HL的潜在治疗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功能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蛋白的功能及其通路进行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和Pymol对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确定核心靶点与左慈丸的关键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于 2022 年 9 月—2023 年 1 月建立绝经大鼠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左慈丸(ZCW)组,并检测血清中关键蛋白白介素1β(IL-1β)水平,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慈丸组方中化合物的活性成分 90 个,潜在蛋白靶点 226 个,PMS-HL相关靶点 2 481 个,左慈丸与PMS-HL交集靶点150个.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中获得生物过程共183个条目,分子功能103个条目,细胞成分103个条目;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前三位分别是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路和化学致癌的受体激活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左慈丸治疗PMS-HL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β-谷甾醇、异鼠李素、薯蓣皂苷、四氢鸭脚木碱和海风藤酮;左慈丸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白介素 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胱天蛋白酶 3(CASP3)、IL-1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结合能稳定.3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3,P<0.001).结论 左慈丸中的槲皮素等 90 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 等 226 个潜在蛋白,实现调控组织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调节血脂血糖代谢、抗肿瘤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保护围绝经期听力功能的作用,IL-1β可能是其中发挥作用的关键靶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紫丁香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研究紫丁香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灌胃给药紫丁香后大鼠血清中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 技术,色谱条件为Welch XB-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 ℃;进样量:2 μL.通过对照品比对、结合文献数据及MassBank数据库信息,对紫丁香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表征.结果:从紫丁香提取物中推测出38个化学成分,主要为木脂素和倍半萜类成分;从灌胃后大鼠血清中推测出40个入血成分,包括14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产物.结论:该实验运用UPLC-Q-TOF-MS 技术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快速分析了紫丁香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探究了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为紫丁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抗焦虑药效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明确酸枣仁-五味子对孤养结合束缚应激(RS)模型大鼠的抗焦虑药效,并预测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后治疗焦虑症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采用RS模型大鼠,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酸枣仁组、五味子组、酸枣仁-五味子合煎液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前后治疗焦虑症的药效学进行评价;并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挖掘获得酸枣仁、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物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TTD、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得焦虑症的潜在靶点.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再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后治疗焦虑症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可造成大鼠焦虑;与模型组相比,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明显增加RS模型大鼠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次数及停留时间(P<0.05),显著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的百分比(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内 5-羟色胺(5-HT)的含量(P<0.05);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DA)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P<0.01);但对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Glu/GAB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酮(CORT)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中包含酸枣仁、五味子有效成分 13 个,有酸枣仁碱、当药黄素、胡萝卜甾醇、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戈米辛A等,潜在作用靶点 148 个,包括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钠依赖型 5-HT转运蛋白(SLC6A4)、钠依赖型多巴胺转运蛋白(SLC6A3)等,主要涉及的通路包括神经递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含血清素神经突触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酸-环磷酸鸟苷酸效应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还涉及与激素调节相关的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分泌通路、催乳激素信号通路.结论: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后抗焦虑药效显著,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与调节 5-HT、DA、BDNF等含量,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治疗焦虑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眩晕宁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分析眩晕宁的入血成分,探讨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的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及眩晕宁药液进行数据采集,结合MassLynx V4.1及UNIFI软件,并根据保留时间、准确质量及二级碎片信息鉴定眩晕宁的入血成分.结果 在眩晕宁给药大鼠血清中共鉴定28个原形入血成分,包括香豆素类、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等.结论 血清中鉴定出的入血成分,可能是眩晕宁潜在的活性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健脾养正消癥汤干预己糖激酶2介导的糖代谢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健脾养正消癥汤调控胃癌糖代谢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检索健脾养正消癥汤组方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相应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胃癌的靶基因,筛选出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寻找核心基因;应用RStudio进行GO、KEGG、DO富集分析;构建交集网络、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PPI网络;采用PyMOL软件进行小分子和蛋白对接.利用健脾养正消癥汤大鼠含药血清体外干预胃癌细胞株HGC-27和AG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分析细胞糖代谢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己糖激酶2(HK2)表达.结果 健脾养正消癥汤作用于胃癌糖代谢途径的关键化学成分共181种,包括槲皮素、柚皮素、光甘草定、山柰酚、刺芒柄花素等;关键靶点包括HK2、EGFR、HIF1A、HSP90AA1、ALB等;GO富集结果包括前体代谢物和能量的产生、NADP代谢过程、ATP水解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碳代谢、HIF-1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异生、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等通路,DO富集分析得到包括胃癌在内多种癌症;分子对接显示,HK2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癥汤能显著促进HGC-27、AGS细胞凋亡(P<0.01),下调HK2蛋白表达(P<0.01),减少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生成量.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干预胃癌糖代谢,其中下调HK2表达是其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