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关藤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通关藤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SOX方案化学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通关藤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53、CA199水平,以及肝肾功能和血清白蛋白,并检测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 观察组在降低血清CA125、CA199、PLR水平,提高KPS评分,防止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延长OS和PFS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关藤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降低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母婴阻断停药后肝炎活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启动以母婴阻断为目的的抗病毒治疗基线至产后96周内HBV RNA、HBV DNA、qHBsAg、qHBeAg、ALT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产后96周内肝炎活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于产后12周内停药、且完成产后96周随访的妊娠HBeAg阳性患者,观察抗病毒治疗基线、妊娠36周、产后停药时和/或产后24周、产后96周HBV RNA、HBV DNA、qHBsAg、qHBeAg以及生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共纳入146例中位治疗时间为16.4周的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DNA水平及qHBeAg逐渐下降,HBV RNA逐渐增高,qHBsAg水平在孕36周时较基线降低,停药时升高超过基线水平.产后24周上述指标均反弹接近或超过基线水平.产后96周随访,共5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无一例发生HBsAg清除.产后停药时与产后24周肝炎活动比例最高(30.1%vs.30.8%),但随访至产后96周,仅14例(9.59%)患者因肝炎活动需抗病毒干预.根据是否再次启动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4)与未复发组(n=132).10例患者在停药6个月以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3.5月.两组间抗病毒治疗药物类型、基线至孕36周HBeAg降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期间及停药后均有不同比例肝炎活动,停药时、产后24周达高峰,但仅少数患者需再次抗病毒干预,且与HBV活动相关的肝炎发作多发生在停药6个月以后,应加强停药后的长期规律随访.抗病毒基线至孕36周HBeAg降幅是预测产后停药肝炎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泽曲明山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泽曲明山复方是辽宁省名中医卢秉久教授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经验方.研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该经验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的影响.方法 适应性饲养1周后,所有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及水林佳组.对照组给予胆碱充足高脂饲料(choline-sufficient high fat diet,CSHF饲料).其余4组大鼠给予胆碱缺乏高脂饲料(choline-deficiency high fat diet,CDHF饲料)8周建立NASH模型,建立模型同时给予对应药物干预.观察相应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肝脏病理学检查、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体质量以及肝脏系数:5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系数不同程度下降,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2)肝功能以及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标水平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3)肝脏病理学检查: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脂肪空泡以及炎症细胞浸润;Sirius red染色可见中央静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证实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HE以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4)肝脏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AKT以及mTOR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以及mTOR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水林佳组改善最为显著.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荧光信号表达暗淡;中药组荧光信号表达略亮;水林佳组荧光信号表达较亮.结论 泽曲明山复方通过保护肝功能、调节血脂、改善肝脏病理、抑制PI3K/AKT/mTOR通路表达、上调PPARγ表达等方面治疗NAS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研究肾炎1号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肾炎1号方通过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1号方低(10 g生药/kg)、高(20 g生药/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梗阻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UUO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双蒸水,1次/d,连续4周。4周后,称重并测量左肾重量,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ALB、ALT、SCr、BUN水平;采用化学荧光测定试剂盒测定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左肾组织SOD、MDA水平;通过HE和普鲁士蓝染色法分别观察肾组织形态和含铁血黄素特异性蓝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Smad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炎1号方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 P<0.05),血清ALB水平升高( P<0.05),ALT水平降低( P<0.05),肾组织SLC1A5表达降低( P<0.05);肾炎1号方低、高剂量组左肾重量/体重降低( P<0.05);血清ROS、MDA水平降低( 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 P<0.05);肾组织TGF-β1、Smad3表达降低( P<0.05),GPX4表达升高( P<0.05),并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及铁离子沉积。 结论:肾炎1号方可能通过TGF-β1/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而抑制UUO大鼠肾纤维化,从而保护肾组织结构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妊娠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MCP-1、性激素、子宫动脉血流及妊娠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脂素、MCP-1、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分别为(11.03±2.17)ng/mL、(99.31±14.50)ng/L、(1.57±0.29)mmol/L、(6.57±1.30)U/L、(1.16±0.22)、(1.07±0.24)、(0.41±0.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7±2.56)ng/mL、(121.29±20.37)ng/L、(1.78±0.32)mmol/L、(8.40±1.88)U/L、(1.50±0.27)、(1.45±0.29)、(0.5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068、6.593、3.608、6.012、7.278、7.521、8.815,均 P<0.05);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81.67%(49/60)、35.00%(21/60),均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18.00%(9/50)(χ 2=4.385、3.97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明显降低血清内脂素、MCP-1表达,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提高妊娠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生化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生化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门诊诊断为UDCA生化应答不佳、加用非诺贝特治疗的早期PBC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治疗方案为非诺贝特+UDCA,疗效指标为有效率和生化应答率。联合治疗12个月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降至治疗前基线值以下为有效,降至<1.5×参考值上限为实现生化应答。安全性指标为非诺贝特相关不良反应(肝损伤、肾损伤等)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例,男性12例,女性30例;加用非诺贝特时年龄为(53±10)岁;联合治疗时间为5 d~34个月。对34例联合治疗患者的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时ALP平均水平较基线值下降,其中10例(29.4%)降至参考值范围,有效率为100%;治疗前ALP为235(210,326)U/L,治疗12个月时降至134(104,19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34例患者中25例(73.5%)患者实现生化应答,治疗前ALP为221(198,256)U/L,治疗12个月时降至125(99,14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42例患者中16例(38.1%)发生非诺贝特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肝损伤8例(19.0%,其中1例合并烧心),肾损伤4例(9.5%),肌痛、颜面部水肿、烧心、头痛、皮肤瘙痒伴皮疹各1例(各2.3%)。8例肝损伤患者4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3例为重度;轻度者未予干预,2个月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至基线水平;中、重度者,停用非诺贝特并予保肝治疗后ALT和总胆红素均恢复至基线水平。4例肾损伤患者中2例停用非诺贝特后血清肌酐(Scr)恢复至基线水平;2例未停药,Scr自行恢复至参考值范围。 结论:非诺贝特联合UDCA治疗生化应答不佳的早期PBC患者有效,有73.5%的患者实现生化应答。非诺贝特常见不良反应为肝损伤及肾损伤,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 +3(12周 +3~32周 +3)发现,1例于孕9周 +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胎样组织,1例葡萄胎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胎术,1例孕33周 +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胎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 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流行概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回顾、非干预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中国308家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将DILI患者分为慢性和急性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和预后,分析2组患者的可疑致病药物,采用logistic回归对慢性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25 9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性DILI(急性组)22 556例(87.0%),慢性DILI(慢性组)3 371例(13.0%)。与急性组比较,慢性组患者女性更多见,年龄更高,有肝病史者更多,从服药至发现肝损伤的时间更长,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疲乏、黄疸、瘙痒、肝区疼痛/不适、出血倾向者更多,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更高,而血清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更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5分者占比更高,全因病死率和肝病相关死亡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 OR)=0.76,95%置信区间( CI):0.69~0.83]是慢性DILI的保护因素,而既往肝病史( OR=2.00,95% CI:1.82~2.19)和低白蛋白血症( OR=0.96,95% CI:0.95~0.96)是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研究时段308家医院DILI住院患者中慢性DILI占比为13.0%。与急性DILI比较,慢性DILI患者年龄更高,女性患者更多,肝损伤更严重,预后较差;其中女性、有肝病史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入胞抑制剂依折麦布对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人血清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aRG)的实验模型中进行依折麦布对HBV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将成熟HepaRG细胞分成加药物的处理组和不加药物的对照组。在依折麦布预防实验中,处理组均是在感染前2 h及感染24 h期间对细胞进行药物处理;在依折麦布治疗实验中,处理组均是在细胞被HBV感染24 h后,立即用药物对其进行连续6~10 d的处理。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及细胞内cccDNA的表达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含量。多组间差异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对比中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 t检验,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依折麦布预防实验显示感染前及感染时加20、60、100 μmol/L依折麦布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前2 d上清液HBV DNA含量明显下降( P < 0.05);60 μmol/L依折麦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前2 d上清液中HBsAg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 < 0.05);100 μmol/L依折麦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10 d后细胞内cccD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 0.05)。依折麦布治疗实验显示细胞被感染24 h后,立即添加60 μmol/L依折麦布处理10 d,细胞中ccc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无论是在预防实验还是治疗实验中,入胞抑制剂依折麦布对HBV的感染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能结合和运输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也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肿瘤的靶向给药。通过在药物分子中添加功能性化学基团可实现药物与HSA的结合,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同时不会显著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放射性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集程度并延长浓集时间,改善其靶向治疗的效果。HSA结合型分子探针还可用于心脏功能和血管通透性评价以及淋巴显像。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HSA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