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扩张症的气道病理生理特点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及气道重塑被认为是支气管扩张症重要的气道病理生理特征,常常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促使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和发展.文章从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和重塑角度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对关键作用靶点的干预,能有效应对该病的治疗.目前部分临床研究提示有些中西药对支气管扩张症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及气道重塑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多数研究样本量小,缺乏充分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源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肝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文章介绍黄源鹏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肝癌经验.黄源鹏教授认为老年肝癌的核心病因病机是"脾、肾"本虚,"痰、湿、瘀、毒"为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主要从脾肾论治,攻补兼施,重视该病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病症结合,同时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设立基础核心处方,随症加减,治疗期间重视顾护脾胃,食药同源,结合中药抗肿瘤药理研究,选取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控制疾病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能够在治疗该病的同时提高患者对西医治疗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实现晚期患者有生活质量的"带瘤生存",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是老年肝癌患者今后的治疗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良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现代医学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方案日趋成熟,但对其并发症即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还在探索中,由于缺少特效药物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临床收效欠佳.程良斌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工作,在治疗中总结经验,认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病因包括血热生风、湿热相搏、血虚风燥和瘀血阻络,主要病机为气血失和、生风化燥.治疗中程教授采用内外同治法,内治主张分期论治,强调化瘀祛风的重要性;同时善用解郁安神法改善患者因瘙痒导致的焦虑、失眠等精神类问题.外治则采用中药熏洗,根据瘙痒不同症状及体征临证选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借鉴整合医学模式探讨糖脂代谢病的中药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整合医学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整合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整合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形成的新医学体系.糖脂代谢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核心,包括糖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其多阶段、多机制、多途径发病,多病并存等特点使管理难度增加,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本文借鉴整合医学模式,探讨中药在糖脂代谢病防治中的应用,包括借鉴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整个防治过程的动态整合.以脏腑相关为依据,整合中医发病机制;整合调控靶点,多途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并利用代谢组学、基因测序等现代技术,优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实现协同增效.不仅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还注重其心理和情绪状态,整合身心同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刊物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及时追踪,以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反映我国医学领域基础、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2.论著、专题研究、新技术、中西医结合栏目的论文需要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论文题目、作者名及作者单位均需要译成英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经临床调研确定中西医结合诊治PCAS的14个临床问题,对每个临床问题按照PICO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借鉴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当文献证据不足时,经专家讨论形成推荐建议及推荐级别,结合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围绕PCAS患者早期循环、呼吸支持及可逆病因解除,中期神经保护、改善凝血、防治感染、肾与胃肠保护及控制血糖,后期康复等3期14个方面形成28条推荐意见,为现阶段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从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分期论治、专方专用、专法专药、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分别展开论述,综合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况,为临床治疗IM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积了丰富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取得良好效果,但如何结合两种体系优势协同诊疗尚缺乏相关共识的指导。为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就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我国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的实施现状。方法:2022年5月至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微信平台将调查问卷向参与调查的麻醉医生发送,系统自动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共6 230名麻醉医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 160份,有效率为98.88%。参与问卷调查的麻醉医生分布于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来自三级医院的比率为32.59%,二级医院的比率为67.41%,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率为9.8%。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在三级医院应用率高于二级医院(9.51% vs. 6.31%, P<0.05),在中医医院应用率高于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医综合医院(26.15% vs. 7.26% vs. 2.49%, P<0.05)。在参与调查的省份中,广东省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率最高(13.60%)。围术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麻醉医生中非药物治疗应用率最高(59.0%),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率最高(47.4%),大部分(68.1%)的麻醉医生是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选取中医适宜技术。围术期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麻醉医生认为中医适宜技术具有减少围术期恶心呕吐发生(66.8%)、减轻围术期疼痛(54.8%)、促进围术期胃肠功能恢复(49.8%)和减少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47.0%)等功效;围术期未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少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和相关指南(87.11%)、缺乏相关收费项目(58.30%)、操作者的技术水平(46.20%)、外科医生不支持(43.40%)、病人不配合操作(27.10%)。 结论:目前我国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率普遍较低,且不同省份、不同级别医院应用率差异较大。应该多渠道扩大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不断优化中医适宜技术的实施方案及指南,加强围术期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草乌甲素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调节剂口服草乌甲素片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法的临床试验,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5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一线用药加巴喷丁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口服草乌甲素片,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主要观察指标: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好转50%为目标结局,比较两组患者达到目标结局的有效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次要观察指标:治疗第1、2、3、4周及治疗后第8、12周不同时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量表(ID-pain评分、DN4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评分),以评估在口服一线药物基础上,联合草乌甲素片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28(7,84)d,有效率为68.3%(28/41);对照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56(14,84)d,有效率为52.9%(18/34)。Cox回归分析显示,口服草乌甲素片的分组因素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HR=2.063,95% CI:1.059~4.018, P<0.05),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的概率是对照组的2.063倍( P<0.05)。同时,病程长组(>6个月)的转归概率仅为病程短组(<6个月)的0.201倍( HR=0.201,95% CI:0.073~0.551, P<0.05)。两组VAS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ID-pain评分、DN4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 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口服草乌甲素片能改善加巴喷丁的镇痛治疗效果,在短期3个月内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