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期分级中医防治策略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效优势.根据CAP临床特点,提出CAP感染期、恢复期的分期概念,结合感染期轻症、中症、重症的疾病严重程度提出了分期分级的防治目标和策略.轻中症肺炎以提高治愈率、重症肺炎以降低病死率、恢复期以降低新发上下呼吸道感染事件为主要目标.中医防治策略:轻症肺炎治以疏散外邪,宣降肺气,祛湿化痰或清肺化痰;中症肺炎治以清肺解毒、燥湿化痰,佐以补肺健脾或益气养阴;重症肺炎根据邪实、正虚(脱)的主次,祛邪与扶正有所侧重;恢复期治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并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说明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对提升CAP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经临床调研确定中西医结合诊治PCAS的14个临床问题,对每个临床问题按照PICO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借鉴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当文献证据不足时,经专家讨论形成推荐建议及推荐级别,结合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围绕PCAS患者早期循环、呼吸支持及可逆病因解除,中期神经保护、改善凝血、防治感染、肾与胃肠保护及控制血糖,后期康复等3期14个方面形成28条推荐意见,为现阶段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等综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5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探讨联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治疗效果。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合肥华研白癜风防治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对肢端型白癜风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40岁)给予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治疗及调免促黑药物综合治疗12个月。5例患者综合治疗12个月后疗效显著,均有色素岛或成片黑素形成,1例完全复色,2例复色90%,2例复色80%。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及调免促黑药物综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CU后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病情危重、复杂的患者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而存活下来,但大部分患者因ICU后综合征(PICS)合并的心理、生理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PICS的早期识别与防治尤其关键,认识PICS的病理生理机制,在ICU住院期间严格执行ABCDEFG集束化管理措施〔包括气道管理(A),呼吸(B),合理镇痛镇静治疗(C),谵妄的防治(D),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E),家人的激励(F),良好的沟通(G)〕,关注合理的营养支持,优化血糖管理,通过家属的鼓励陪伴以及ICU日记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支持,对ICU转出/出院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提供多学科联合专业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找到中医干预的切入点和时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PICS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防治管理措施、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PICS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栓弹力图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DVT形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下肢DVT分为对照组(未发生下肢DVT, n=42例)与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n=20例)。比较两组常规凝血指标、TEG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经典凝血功能参数与TEG参数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29±3.40)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66±3.36)s;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3.83±0.46)g/L、D-二聚体(D-D)(1.77±0.4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7±0.51)g/L、(1.56±0.35)g/L( t=2.59、-2.68、-2.05,均 P < 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凝血反应时间(R)、细胞凝集形成时间(K)分别为(3.80±0.83)min、(3.38±0.5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49±1.21)min、(3.82±0.55)min;观察组凝血块强度最大值(MA)、细胞凝集形成速率(α-Angle)分别为(78.69±9.22)mm、(83.37±9.30)°,均大于对照组的(68.33±9.10)mm、(71.25±8.35)°( t=2.30、2.96、-4.17、-5.15,均 P <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大于上述各指标单独AUC面积( P < 0.05)。 结论:APTT、FIB、D-D、R、K、MA、α-Angle水平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下肢DVT与非DVT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各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的血栓防治依据,应用优势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卫健委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专家组,制定了《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经临床调研,确定了中西医结合诊治PCAS的14个临床问题,针对每个临床问题,按照PICO原则检索了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借鉴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当文献证据不足时,经专家讨论形成推荐建议及推荐级别,结合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围绕PCAS患者早期循环、呼吸支持及可逆病因解除,中期神经保护、改善凝血、防治感染、肾与胃肠保护及控制血糖,后期康复等3期14个方面形成28条推荐意见,为现阶段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较高的患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特效西药有限,而单一的西药治疗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认为流感属于时行感冒,因其易于入里化热、传染性强,亦属中医学"瘟疫"范畴。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瘟疫"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单用中药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如能中西医结合防治,优势互补,将更有其特殊优势,尤其对于轻症时期的早期干预更为重要。本共识通过中西医相关专家对现代医学防治儿童流感的进展、中医药防治儿童流感的文献分析、药物评价问卷及专家应用经验等制定,以期规范中西医药物的联合使用,切实解决儿童流行性感冒尤其是轻症防治的临床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亲子阅读法对学龄期哮喘儿童症状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亲子阅读法对学龄期哮喘儿童症状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30例学龄期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亲子阅读疗法,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记录干预期间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症状评分标准评价患儿日间和夜间症状,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价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哮喘发作次数(1.84 ± 0.51)次、急诊次数(1.16 ± 0.5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3 ± 0.85)、(1.34 ± 0.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281、2.084, P<0.05)。干预后试验组日间症状评分和夜间症状评分分别为(1.54 ± 0.35)分和(1.40 ± 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 ± 0.43)、(1.98 ± 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632、2.338, 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以及饮食、避免接触过敏原、哮喘发作的识别与处理、运动、服药得分分别为(3.08 ± 0.32)、(3.02 ± 0.83)、(2.54 ± 0.66)、(3.46 ± 0.50)、(3.09 ± 0.79)、(3.23 ± 0.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 ± 0.34)、(2.68 ± 0.65)、(2.18 ± 0.88)、(2.97 ± 0.79)、(2.77 ± 0.78)、(2.81 ± 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87~5.588, P<0.05)。 结论:亲子阅读法能够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和急诊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尤其老年人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PHN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与上市更是为高风险人群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可能,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西医抗病毒、止痛和尚存争议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问题,中医中药,及疫苗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越来越多的DKD患者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鉴于目前缺乏相关诊疗规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肾脏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微循环学会中医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考国内外指南,整合相关循证证据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本版共识内容在强调DKD筛查和诊断、代谢控制、治疗目标和药物选择等内容基础上,加入了辨病-分期-辨证、经典名方、有效中成药等内容,并制定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图,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把握适应证,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