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痛觉评分量表(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VAS评分(1.11±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13±0.75)分( t=16.808, 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评分(17.67±2.16)分,高于对照组的(14.28±2.31)分,而NDI评分(7.54±2.66)分,低于对照组的(12.44±4.08)分( t=6.947、6.520,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46.52±3.25)°和后伸活动度(47.32±2.61)°,高于对照组的(41.02±2.65)°和(42.36±2.80)°( t=8.500、8.398,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4.29%)(χ 2=5.143, P<0.05)。 结论: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及颈椎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阴茎硬结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阴茎硬结症的病因迄今不明,治疗也尚在探索之中,早期患者首选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但顽固病例此方法难以奏效,外科治疗通常是最后的选择。以往的阴茎硬结症外科治疗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机械牵引、阴茎体外冲击治疗、电离子渗入疗法、放射治疗等,但都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现已不建议采用。现今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斑块内注射治疗、白膜折叠术、阴茎假体植入术、白膜部分切除/补片移植术等,均有了一定的改进。本文就近年来阴茎硬结症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前列腺炎(CP)/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又称为Ⅲ型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之一,在中青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约占30%~40%。目前国内外指南认为CPPS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评价应以症状改善为主,治疗方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近些年一些物理治疗方法相继出现,特别是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CPPS在临床上得到推荐和研究。目前ESWT治疗主要使用的是聚集式冲击波(fESWT),近年来也有研究使用放射式冲击波(rESWT),这些研究报道均表明ESWT治疗CP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对CPPS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对其排尿症状和勃起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ESWT治疗CPPS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物理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和规范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栓弹力图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DVT形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下肢DVT分为对照组(未发生下肢DVT, n=42例)与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n=20例)。比较两组常规凝血指标、TEG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经典凝血功能参数与TEG参数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29±3.40)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66±3.36)s;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3.83±0.46)g/L、D-二聚体(D-D)(1.77±0.4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7±0.51)g/L、(1.56±0.35)g/L( t=2.59、-2.68、-2.05,均 P < 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凝血反应时间(R)、细胞凝集形成时间(K)分别为(3.80±0.83)min、(3.38±0.5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49±1.21)min、(3.82±0.55)min;观察组凝血块强度最大值(MA)、细胞凝集形成速率(α-Angle)分别为(78.69±9.22)mm、(83.37±9.30)°,均大于对照组的(68.33±9.10)mm、(71.25±8.35)°( t=2.30、2.96、-4.17、-5.15,均 P <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大于上述各指标单独AUC面积( P < 0.05)。 结论:APTT、FIB、D-D、R、K、MA、α-Angle水平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下肢DVT与非DVT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各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的血栓防治依据,应用优势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遵循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放散式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SWT)肱骨外上髁炎(LE)的疗效。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疼痛门诊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LE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先行肩胛背面(冈下三肌压痛点)RSWT,后行肘外侧区域压痛点RSWT。对照组行肘外侧区域压痛点RSWT。两组患者均治疗4次,每周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病患网球肘评价(PRTEE)以及无痛握力(PFG)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6.5±1.6)、(4.0±1.1)、(3.9±1.5)、(1.7±1.1)分,对照组分别为(6.2±1.4)、(3.8±1.3)、(4.2±1.2)、(2.6±1.2)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点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PRTEE、无痛握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0.05)。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PRTEE、NRS分别为(18±11)和(1.7±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11)和(2.6±1.2)分(均 P<0.05)。 结论:RSWT可改善LE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选择肘外侧联合肩胛背面RSWT优于单纯肘外侧RSW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疗养院)康复医学中心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既往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针刺每天1次,体外冲击波每7天1次,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仅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每7天1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一定下降。经协变量调整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F=112.38, P < 0.001);即调整干预前VAS评分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1.417(95% CI:1.151~1.68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3, P=0.042)。 结论: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洁牙术后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恢复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洁牙术后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正畸术前拔出牙齿的患者95例为观察对象,共计拔出241颗牙实施超声洁牙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洁牙后无处理作为对照组(60颗)、GC护牙素组(60颗)、氟保护漆组(60颗)、GC护牙素+氟保护漆组(61颗),根据外缘性染色观察、牙釉质表面粗糙度测定、牙釉质表面磷钙质量分数等比较不同措施下牙釉质表面形态恢复效果。结果:根据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GC护牙素组、氟保护漆组、护牙素+氟保护漆组的钙(Ca 2+)、磷(P 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t=3.42、3.21、3.55、4.01、6.01、7.22,均 P < 0.05);经外源性染色定量分析得出,染色数值各组均有增加(均 P < 0.05),且护牙素+氟保护漆组的染色差异值最低( P < 0.05),在牙面着色方面三组较对照组着色更浅( P < 0.05),且护牙素+氟保护漆组着色数值最低;扫描电镜显示在超声洁牙后四组牙釉质表面刮痕深浅不一,较对照组其余三组的牙釉质表面超微结构改善明显,且护牙素+氟保护漆组改善最佳( P < 0.05);在粗糙度上,三组超声洁牙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洁牙后第2周三组粗糙度值测定由洁牙后1 d的(1.49±0.2)μm、(1.50±0.3)μm、(1.48±0.2)μm,逐渐降低至(1.20±0.3)μm、(1.19±0.2)μm、(0.95±0.3)μm( t=6.24、8.52、11.41,均 P < 0.05)。 结论:通过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可在超声洁牙术后有效促进牙釉质表面形态恢复,确保Ca 2+、P 3+质量分数。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冲击波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与对照组(接受牵伸训练治疗)。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足底筋膜的弹性模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底筋膜厚度及弹性模量,并分析治疗12周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与弹性模量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52足)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49.9±8.2)岁;损伤侧别:左侧16例,右侧14例,双侧11例;病程为7.0(6.0,12.0)个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VAS评分为1.0(1.0,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0(2.0,3.0)分];弹性模量为(79.48±17.65)kPa,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7.08±14.16)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周疼痛VAS评分与弹性模量存在显著相关( r=-0.708, P<0.001)。 结论:与单纯牵伸训练相比,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舒通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应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100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50例(对照组),前列舒通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5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卵磷脂小体(SPL)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44/50)比7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88, P<0.05)。两组治疗前NIH-CPSI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CPSI疼痛不适、排尿情况、症状影响、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5±1.04)分比(6.72±1.13)分、(1.23±0.39)分比(1.88±0.48)分、(1.31±0.39)分比(1.91±0.35)分、(1.68±0.34)分比(2.35±0.32)分和(8.37±1.02)分比(12.86±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治疗前前列腺液和血清IL-6、IL-8和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列腺液和血清IL-6、IL-8和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治疗前CD 3+、CD 4+、CD 8+和CD 4+/CD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CD 3+、CD 4+和CD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CD 4+/CD 8+明显高于对照组(1.48±0.33比1.3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SPL和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SPL明显高于对照组[(33.25±4.08)μg/L比(20.96±4.13)μg/L],PSA明显低于对照组[(0.81±0.23)μg/L比(0.97±0.2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前列舒通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CP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前列腺液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冲击波联合温针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温针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肩峰下滑囊炎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温针治疗,观察组接受冲击波联合温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75%(79/80)]高于对照组[88.75%(71/80)](χ 2=6.82, P < 0.05);观察组治疗后感觉项评分[(8.73±1.52)分]、情感项评分[(3.23±1.03)分]、现时疼痛强度[(2.09±0.88)]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15.42±3.4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69±2.34)分、(6.51±1.14)分、(3.14±0.75)、(26.76±4.54)分( t=17.28、14.91、6.33、13.83,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外展[(118.81±10.45)°]、前屈[(153.52±9.28)°]、内旋[(73.51±8.83)°]及外旋活动度[(48.42±6.2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5.63±11.42)°、(145.13±8.74)°、(58.34±7.21)°、(41.14±8.29)°( t=5.90、4.56、9.21、4.87,均 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综合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81.23±4.06)分、(85.52±10.04)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75.42±4.33)分、(71.38±11.43)分( t=6.78、6.44,均 P < 0.05)。 结论: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接受冲击波联合温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