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不同头部位置的鼻腔冲洗数值模拟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价三种不同头部位置对鼻腔冲洗的效果.方法 本论文根据健康成人鼻腔CT扫描图像构建鼻腔模型,通过Ansys Fluent 2022R2软件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临床上使用广泛的前侧位、侧卧位和仰头位三种不同头部位置鼻腔冲洗的效果,得到了冲洗液在整个鼻腔和鼻腔上部区域的实时覆盖率.结果 发现在鼻腔冲洗的过程中,三种不同头部位置的冲洗效率结果如下:冲洗时间在0~0.1 s内,三种头部位置的总体冲洗液覆盖率大体相同;在0.1~0.4 s时,侧卧位的冲洗液覆盖率最高,仰头位最低.到达半冲洗周期时,仰头位和侧卧位的冲洗周期最短,前侧位的周期略长,但覆盖率最高.当完成一个冲洗周期时,侧卧位的冲洗周期最短,前侧位的冲洗液覆盖率最高.在对鼻腔上部的冲洗过程中,侧卧位的覆盖率最高,冲洗液更容易进入窦口的位置,针对鼻窦相关疾病冲洗效果最好.根据速度流线图中结果,发现当采用侧卧位时冲洗液进入鼻腔后,流速平缓,仅有少量水流缓慢流入鼻咽部,引起呛水的风险性不高.当采用仰头位时,冲洗液进入鼻腔后流速急剧升高,有大量冲洗液以较快的流速进入鼻咽部,因此有呛水的风险.当采用前侧位时因为冲洗角度影响,冲洗液大部分从上鼻道进入后流速加快,并在狭小鼻道中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冲洗流速,能有效带走鼻腔中的粘液、过敏原等物质.结论 采用侧卧位时对鼻腔上部的覆盖率最高,更适合治疗鼻窦相关疾病,且水流流速缓慢,流入鼻咽部的水流少,舒适度高,是儿童鼻腔冲洗的首选.采用前侧位时冲洗效果好,操作简便,适合用药依从性高的成年人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前后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5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较术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ACP的临床疗效好,能全面地清理病灶,且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较低,较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十三味辛夷滴鼻剂治疗腺样体肥大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患者,男,18岁,2020年9月20日初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诉长期鼻塞感、睡眠差,并呈张口呼吸状。内镜检查:鼻中隔无明显偏曲;总鼻道略狭窄,可见少量黏脓涕存留;鼻腔黏膜轻度糜烂,右侧明显,前端血管纹理暴露明显,几近破溃,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苍白水肿,双侧中鼻道略狭窄,未见异常新生物生长;双侧鼻咽部均可见明显隆起,界限约为鼻咽部2/3,咽隐窝消失,弥漫性充血状,表面均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不易出血(见图1a)。诊断为慢性鼻炎、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治疗使用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生产厂家: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0131,生产批号20190814)喷鼻1个月,每天2次,每次2喷,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鼻。分别于9月26日二诊、10月8日三诊、10月14日四诊,患者自诉鼻塞感逐次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张口呼吸状消失,镜检总鼻道逐渐清洁通畅,鼻腔黏膜修复良好,鼻咽部腺样体体积逐步缩小,10月21日复查,双侧鼻咽部均可见不规则隆起物,体积 < 1/2,较前相比表面明显光滑清洁;咽隐窝可见;未见异常分泌物附着,未见破溃出血(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修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EMBB)是眼眶内壁及下壁交界区域的特殊复合骨结构,该支撑结构对于眼眶及筛窦、上颌窦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复合骨折虽较单眶壁骨折发生率低,但具有更加明显的眼球内陷、双眼复视等临床症状。EMBB骨折的病理机制可能更加支持眶底扣压学说,即外力的挤压作用导致筛颌缝处骨膜撕裂、骨缝分离,眶内容由于挤压和重力作用形成"漏斗样"疝出,抑或挤压导致筛骨纸板、上颌骨上壁及筛颌板3处骨质受损断裂移位,造成眶壁大面积塌陷,眶腔明显扩大。近年来针对眼眶内壁及下壁联合骨折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而对于累及EMBB的眼眶爆裂性骨折专题研究报道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眼眶骨折修补技术仅能恢复两眶壁间的联系,而暂无整体恢复EMBB"支架"作用的方案。因此,如何恢复其支架作用,并恢复窦口-鼻道复合体对鼻窦的正常引流是今后EMBB型手术修复需要面临的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EMBB的解剖及骨折后临床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和手术修复方案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民航招飞体检211例鼻窦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招飞体检鼻窦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检查结果,为民航招飞和航空医学鉴定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参加华东地区民航招飞耳鼻喉科体检,在民航上海医院行鼻窦HRCT检查的211例招飞学生的医学影像学资料。根据体检不合格原因分组,并比较招飞体检标准修改前后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慢性鼻窦炎学生体检不合格情况。结果:211例招飞学生中合格112例(53.08%)。不合格学生所患疾病排第1位的是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构成比为37.37%。执行新招飞标准后鼻窦HRCT检查的不合格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0, P<0.001)。37例既往有慢性鼻-鼻窦炎史的招飞学生中,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不合格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中/下鼻甲肿大组、单纯鼻道积涕组和鼻甲水肿+鼻道积涕组不合格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8, P=0.004)。鼻中隔高位偏曲组不合格人数多于鼻中隔低位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值=0.08, P=0.040)。 结论:鼻窦HRCT检查仍是民航招飞耳鼻喉科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招飞体检中应正确掌握检查适应证以期提高招飞体检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的4例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整理其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30~57岁(平均48岁),1例病变位于双鼻腔嗅裂、鼻中隔上部,1例位于右后鼻孔,1例位于鼻中隔后端,1例位于双中鼻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内镜下为息肉样肿块。镜下见呼吸上皮下增生的浆液黏液腺呈小叶状或随机排列,部分病例合并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呼吸上皮和浆液黏液腺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S-100蛋白和SOX10在浆液黏液腺成分中表达,呼吸上皮则阴性。4例中有3例浆液黏液腺缺乏肌上皮,p63阴性,1例呈腺体周围散在阳性。呼吸上皮则显示p63完整的基底细胞着色。结论: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少见,可能与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为同一病变谱系。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因常缺乏肌上皮,与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鉴别尤为重要,应避免漏诊或过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部分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5~61岁。手术分4期进行,Ⅰ期在额部置入合适额定容量的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并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翻转瘢痕瓣移植重建鼻部内衬,瘢痕瓣面积较缺损面积扩大约10%;采用以缺损对侧眶上血管或滑车上血管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帯蒂转移修复鼻部缺损,扩张皮瓣面积较瘢痕瓣切取、翻转后的鼻部缺损面积扩大约20%。将扩张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转移术后3周,行Ⅲ期皮瓣延迟术;延迟术后1周,行Ⅳ期皮瓣断蒂术。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额定容量、注水量及扩张时间。观察患者Ⅰ期术后感染、血肿、扩张皮瓣破溃等及Ⅱ、Ⅳ期术后皮瓣血运障碍或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观察患者皮瓣色泽、额部供区瘢痕情况、两侧眉毛的对称度,以及鼻部外形、外鼻道通气功能。结果:26例患者共埋置26个扩张器,扩张器额定容量为100~300 mL,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1.5倍,扩张时间为2.5~4.0个月(平均3个月)。各期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皮瓣色泽与鼻部正常皮肤相近,额部瘢痕不明显,两侧眉毛基本对称,鼻部外形较佳,外鼻道通气功能未受影响,但部分患者有鼻尖表现点下旋或者鼻尖表现点不突出的情况出现。结论:采用翻转瘢痕瓣重建鼻部内衬及预扩张后额部皮瓣重建鼻部皮肤、不联合游离软骨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术后鼻部外形较佳,且不会引起外鼻道通气功能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眶CT评估及鼻内镜检查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眼眶CT评估及鼻内镜检查应用于修复泪小管断裂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眼科外伤性泪小管断裂34例(34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眼眶CT评估,对评估结果为伤侧鼻腔下鼻道狭窄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置入硅胶泪道支撑管,吻合泪小管,并观察吻合效果。结果:34例中,29例一次吻合成功,治愈率85.29%(29/34),好转4例(11.76%),有效率为97.06%(33/34)。无效1例(2.94%)。结论:泪小管断裂术前眼眶CT评估有重要意义,鼻内镜手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非常罕见,是一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低度恶性上皮源性肿瘤。本病发病年龄广泛,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易漏诊或误诊为鼻息肉。本文报道1例64岁男性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临床表现为鼻出血,鼻内镜示中鼻道新生物,镜下形态温和,肿瘤细胞呈密集背靠背腺管状及筛状、局部乳头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GCDFP15、SOX10、细胞角蛋白7均阳性,荧光原位杂交示ETV6基因重排阳性,术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示惰性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多表型鼻腔鼻窦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多表型鼻腔鼻窦癌(HPV-related multiphenoytpic sinonasal carcinoma,HMSC)是第5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新纳入的独特罕见病种,是一种与HPV相关的双相型上皮性肿瘤。病理学上需要与组织形态相似的腺样囊性癌相鉴别。患者女,82岁。因右侧鼻塞进行性加重入院。CT平扫示右侧鼻腔内团片状软组织肿块影。电子鼻内镜见右侧中鼻道被肿物充填。光镜下,组织形态与腺样囊性癌相似,局灶呈鳞状上皮分化,伴角化,可见多灶坏死,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SOX10弥漫强阳性。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证实高危型HPV33型感染,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结果阳性,MYB/NFIB融合基因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