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尿路结石动物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尿路结石的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总结归纳尿路结石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评判其优缺点、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发现尿路结石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其中吻合度偏高的模型有草酸前体法诱导的肾结石模型、纳米微粒注射法造成的肾结石模型、外科手术法造成的输尿管结石模型,虽然当下尿路结石造模方法很多,但模型中中医证型体现较少,模型动物检测指标与中西医诊断标准有差异.因此制备尿路结石中医临床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并且完善其评价标准,是尿路结石中医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三叉神经痛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标准以及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分析,系统性梳理与总结现有动物模型情况,以期构建吻合度更高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查阅相关三叉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文献,对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是"眶下神经损伤"手术模型,该模型在病理表现上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次,"青霉素注射"化学诱导模型在诱发急性疼痛样反应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而光化学诱导模型则能够有效避免手术造模过程中紧致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论 当前中西医结合的造模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未来应加强开发更多与中医症候证型紧密相关的动物模型,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在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慢阻肺(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风险预测因素及其量化评估方法.方法 选取COPD合并PE患者96 例(PE组),另选取本院同期COPD未合并PE患者96 例(非PE组).收集2 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病等一般资料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imer)、血清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合并PE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同时验证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2 组患者卧床时间≥7 d、伴静脉血栓、COPD分级、PaO2、D-dimer、NT-proBNP、Alb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7 d、COPD分级、D-dimer及NT-proBNP是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卧床时间越久、COPD分级越高、PaO2 越低、D-dimer水平越高、NT-proBNP水平越高,发生COPD合并PE的风险越高.验证模型表明,偏差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该模型的AUC值为0.947,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7.5%.结论 长时间卧床、高COPD分级、低PaO2、高D-dimer水平以及高NT-proBNP水平是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评估患者COPD合并PE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及其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进行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3例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9例,女184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41~81岁。基于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其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估。根据列线图模型对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总分进一步行递归分割分析,构建决策树模型对患者进行风险亚组分析。观察指标:(1)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2)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3)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4)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Studio 3.4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 结果:(1)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443例患者中,89例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09%(89/443)。(2)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T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χ2=12.177, Z=-2.754,-4.218,-4.254, χ2=3.908,33.025,30.387,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2.165,3.442,2.876,95%可信区间为1.380~3.396,1.787~6.633,1.631~5.071, P<0.05)。(3)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指标,包括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46。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与实际淋巴结转移概率吻合度较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阈值为0.001~0.819时,应用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收益。(4)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决策树模型根据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将患者分为6个风险亚组:A组,无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无转移;B组,无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1~3枚;C组,无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4枚;D组,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0~2枚+肿瘤位于胸上段或胸中段;E组,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0~2枚+肿瘤位于胸下段;F组,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3枚。A组为低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为11%;B和D组为中低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分别为27%和21%;C和E组为中高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分别为56%和55%;F组为高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为80%。 结论: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脉管侵犯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影响最大,胸部淋巴结转移数目次之,而肿瘤位置最小。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可将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分为6个风险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增厚性质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增厚性质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55例;年龄为(63±8)岁。2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1例和验证集61例。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和CT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吻合口恶性增厚的影响因素分析。(2)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3)3种预测模型性能比较。运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连续变量的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pa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医师CT主观征象和测量的CT数值变量一致性,Kappa值>0.6、ICC>0.6认为一致性较好。单因素分析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及Delong检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实用性。 结果:(1)吻合口恶性增厚的影响因素分析。20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吻合口恶性增厚97例,吻合口炎性增厚105例。2位医师CT主观征象和测量CT数值变量一致性,Kappa值和ICC均>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最大厚度、增厚组织CT强化方式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恶性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46,3.09,95%可信区间( CI)为1.26~1.71,1.18~8.12, P<0.05]。(2)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①临床预测模型: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吻合口最大厚度、增厚组织CT强化方式构建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95% CI为0.80~0.92)、0.77、0.77、0.80;验证集上述指标分别为0.78(95% CI为0.65~0.89)、0.77、0.77、0.80。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2, P>0.05)。②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提取202例患者854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2个影像组学特征(wavelet-LL_firstorder_Maximum和original_ shape_VoxelVolume),用于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95% CI为0.81~0.93)、0.80、0.75、0.86;验证集上述指标分别为0.73(95% CI为0.63~0.83)、0.80、0.76、0.94。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25, P>0.05)。③联合预测模型。联合多因素分析结果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95% CI为0.89~0.97)、0.84、0.90、0.84;验证集上述指标分别为0.79(95% CI为0.70~0.88)、0.89、0.86、0.9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22, P>0.05)。(3)3种预测模型性能比较。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均较好( χ2=4.88,7.95,4.85, P>0.0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分别与临床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预测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88,2.51, P<0.05);临床预测模型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2, P>0.0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对吻合口增厚性质的评估能力优于临床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结论:吻合口最大厚度、增厚组织CT强化方式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恶性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可鉴别吻合口良恶性增厚,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最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CCH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ACCHN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采用R 4.3.1软件Rms、Survival包构建预测ACCHN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300次重复抽样,对列线图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价;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70例ACCHN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4例;年龄[ M( Q1, Q3)]52岁(45岁,62岁)。70例ACCHN患者3、5年OS率分别为89.1%、79.8%,3、5年PFS率分别为80.2%、64.2%。不同年龄、肿瘤原发部位ACCHN患者的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肿瘤原发部位、Ki-67阳性指数及有无淋巴结转移ACCHN患者的5年PF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HR=4.867,95% CI:1.341~17.666, P=0.016)、肿瘤原发部位( HR=10.725,95% CI:1.214~94.776, P=0.033)和Ki-67阳性指数( HR=8.637,95% CI:1.266~58.903, P=0.028)是ACCHN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 HR=0.296,95% CI:0.105~0.840, P=0.022)、肿瘤原发部位( HR=7.185,95% CI:1.541~33.949, P=0.012)、有无淋巴结转移( HR=4.220,95% CI:1.233~14.444, P=0.022)和Ki-67阳性指数( HR=2.954,95% CI:1.084~8.049, P=0.034)是ACCHN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ACCHN患者OS、PFS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300次,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15(95% CI:0.697~0.933)和0.843(95% CI:0.747~0.939);列线图模型预测3、5年OS率的AUC分别为0.804和0.801,预测PFS的列线图模型预测3、5年PFS率的AUC分别为0.847和0.830;所有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有较好的吻合度。DCA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3、5年OS率和PFS率的临床净获益均较高。 结论:年龄、肿瘤原发部位、Ki-67阳性指数、有无淋巴结转移是ACCH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预后影响因素构建的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可能是ACCHN患者生存预测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预测因素及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预防性造口永久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需要权衡和考虑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风险。为方便临床评估,本研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取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1例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低位直肠腺癌、行LISR并行预防性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结直肠多原发癌、因肠梗阻或出血或穿孔而行急诊手术者以及未完成18个月的随访者。其中男性258例,女性113例,年龄(58.8±11.2)岁,体质指数(23.7±3.1)kg/m 2。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约7∶3的比例选择23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剩余97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本组病例均在术前由造口师确定造口部位,选择距离回盲部30 cm的末端回肠行预防性造口。观察全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建模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临床因素。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定义为术后18个月时患者预防性造口无法还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331例LISR患者中,共37例(11.2%)最终预防性造口永久化,其中建模组26例,验证组11例。37例患者无法还纳造口的原因包括:吻合口漏不愈合或吻合口漏导致的狭窄(16例,43.2%)、远处转移(16例,43.2%)、无法耐受二次手术(3例,8.1%)、放射性直肠狭窄(1例,2.7%)和肛门功能恢复不良(1例,2.7%)。建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肿瘤低分化、cT3分期以及合并远处转移与预防性造口永久化有关(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OR=3.078,95%CI:1.326~7.147, P=0.009)、cT3分期(OR=2.257,95%CI:1.001~5.091, P=0.049)以及合并远处转移(OR=16.180,95%CI:2.753~95.102, P=0.002)是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成功构建预测低位直肠癌LISR术后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最佳截断值0.890,灵敏度0.577,特异度0.885;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校正曲线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 结论:新辅助放化疗、cT3分期以及远处转移是LISR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其发生的概率。对于有高危因素行LISR的患者,外科医生术前应充分告知预防性造口不能还纳而致永久化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眶壁骨折修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眶壁骨折修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眼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眶壁骨折修复手术61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打印组31例行眶壁骨折修复,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补片预设计;常规组30例不用打印技术,进行常规手术。术后随访1个月,通过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植入的补片与骨折窗是否吻合。结果:术后观察植入补片与骨折窗的吻合度,打印组的吻合率为88.2%,高于常规组的吻合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20, P=0.026)。 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对术前补片的修剪更加个体化,提高了补片的解剖修复水平,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构建此类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患者资料为训练集,共计156例;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患者资料为外部验证集,共计54例。对训练集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后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训练集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评价验证。结果:颈椎Ⅰ度脱位( P=0.002)、颈椎Ⅱ度脱位( P=0.007)、损伤节段( P=0.042)、单侧关节突关节绞锁( P=0.027)及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 P=0.008)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一致性指数为0.88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Nomogram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8,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概率与实际牵引失败概率吻合度较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净获益阈值为0.03~0.84时,应用该Nomogram图模型有较好的收益;外部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9,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训练集Bootstrap法1 000次抽样内部验证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7,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 结论:颈椎Ⅰ度、Ⅱ度脱位、低位损伤节段、单侧关节突关节绞锁、不完全脊髓损伤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构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关节绞锁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经验证及评价认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可视化融合成像导航系统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融合成像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导航系统)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志愿者(志愿者1为胆管癌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志愿者2为胰腺癌行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8岁、40岁。采用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进行腹腔镜训练器模型(刚体模型、假体模型)测试和临床测试研究。观察指标:(1)模型测试情况。(2)临床测试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结果:(1)模型测试情况。初始腹腔镜模拟训练器的腹腔镜视野可见有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增强CT检查三维可视化重建可见有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和隐去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与腹腔镜实时画面叠加融合成像后,腹腔镜模拟训练器的腹腔镜视野可见被遮挡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刚体模型吻合度良好,标志点距离误差为(0.26±0.11)mm;假体模型吻合度良好,标志点距离误差为(0.29±0.18)mm。(2)临床测试情况。2例志愿者初始腹腔镜视野可见有遮挡的腹腔脏器和血管;增强CT检查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导航系统可显示肿瘤、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的位置;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与腹腔镜实时画面叠加融合成像后,腹腔镜视野可显示肿瘤、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的位置。志愿者1血管标志点距离误差为(1.36±0.57)mm;志愿者2血管标志点距离误差为(1.24±0.33)mm。结论:导航系统运用于腹腔镜胰腺手术效果满意,腹腔镜视野中能够显示常规腹腔镜胰腺手术无法明确的深层组织和血管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