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导管置管患者行血气分析的临床操作规范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将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的相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依据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将获得的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证据应用前、证据应用后护士实践依从性、知识掌握情况、标本采集正确情况、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被血块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证据应用前比较,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审查指标2、3、7、9、10、11、12、14、15、17的执行率提升( P<0.05)、知识掌握程度提升( P<0.05)、第1次标本采集正确率提高( P<0.05)、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血块未堵塞发生率升高( P<0.05)。 结论:经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最佳证据的知晓率,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提高了血标本合格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审查指标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开展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为证据应用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英国医学杂志、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通过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确定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方案并进行现状审查,分析影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16条,其中1条指标执行率为85%,其余指标执行率为0~55%。障碍因素:医护层面缺乏相关知识;临床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护人员存在抵触心理;制度、流程、量化工具、仪器设备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促进证据有效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欧洲精神病学协会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评估指引(全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认知功能损害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导致严重功能残疾的原因。尽管认知功能对精神分裂症预后起关键作用,但无论是在科研研究中,还是临床实践中,相关评估都非常不足。方法:本文对科学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详细阐述在科研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的若干推荐。结果:专家共识和系统综述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最佳评估提供了指导。基于遴选的证据,本欧洲精神病学协会精神分裂症认识功能损害评估指引(下文简称指引)建议,在精神分裂症的全病程以及精神病风险人群中进行神经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2个领域的全面且系统的评估。指引不仅建议使用知情者报告,也建议使用自我报告和基于访谈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指引还系统地回顾了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高危人群的评估现状。结论:对证据的全面审查和推荐建议可能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有利于进行更好的认知功能评估,并避免与其他精神病理学维度重叠。该指导性文件的传播可促进涉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的相关指南的制定,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并获得临床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最佳证据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onna Briggs Institute (JBI)临床证据应用程序和证据转化实践应用系统,通过检索、筛查和评估CABG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的相关证据并制订审查指标。2019年9月—2020年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41名护士和收治的109例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最佳证据应用前收集56例患者资料,最佳证据应用后收集53例患者资料。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护士和患者对最佳证据知识掌握程度、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对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13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运动锻炼知识得分从(53.66±14.01)分提升为(71.59±14.93)分,患者得分由(26.22±17.46)分提升为(60.49±1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61、-9.40; P <0.01)。证据应用后,患者的6MWT距离从(241.82±72.05)m延长至(246.25±69.2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38, P<0.05);但证据应用前后LVEF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ABG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和患者对证据知识的掌握程度,延长CABG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45,X/46,X,psu idic(Y)新生儿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0年11月9日就诊于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足月出生,体质量为3 260 g,身长50 cm,无特殊面容,出生后发现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阴茎向下弯曲,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根部,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图1)。B超检查在膀胱后方探及2.5 cm × 0.4 cm类子宫回声,内见线状高回声,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隐睾。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G显带核型分析示45,X[76]/46,X,psu idic(Y)[24]?(图2A、2B)。后加做C显带证实部分细胞系为46,X,psu idic(Y)(q12)(图2C)。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提示X染色体拷贝数为1,Y拷贝数为0.5(图3),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出生后48 d性激素检查结果(括号内为参考范围):黄体生成素9.47 IU/L(参考值:男0.62 ~ 4.08 IU/L,女< 0.05 IU/L),卵泡刺激素15.37 IU/L(参考值:男0.41 ~ 3.02 IU/L,女1.23 ~ 17.4 IU/L),雌二醇77.07 pmol/L(男< 47 pmol/L,女< 79 pmol/L),睾酮4.51 nmol/L(参考值:男0.69 ~ 7.6nmol/L,女< 0.4 nmol/L)。抗苗勒管激素152.5 pmol/L(参考值:男425 ~ 1 810 pmol/L,女< 49 pmol/L)。患儿父母均为34岁,外观无异常,否认近亲结婚,既往曾生育1女,表型正常。此次妊娠孕24周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34周时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好。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Q/ZXYY-ZY-YWB-LL202252),患儿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审查指标构建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现状,分析证据临床转化中的障碍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以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指导,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根据FAME原则(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有效性)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选取2020年4月30日至8月31日山西省人民医院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护士及医生为审查对象,按照审查指标逐条进行基线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改进措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17条审查指标,其中5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分析其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不完善、个人层面医护人员VTE预防与管理知识水平不高等。结论: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科学系统地制订临床审查指标、严谨全面地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针对性地构建改进措施,不仅为今后开展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证据转化提供基础,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变革和持续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将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性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2—12月入住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2—8月未应用循证实践时入院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应用前研究对象(53名),以2019年9—12月应用循证实践后入院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应用后研究对象(59名)。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效果评价4个阶段构建并应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循证实践方案。于循证实践应用前后分别采用自制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问卷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对63名新生儿科护士及新生儿父母进行调查,并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新生儿出生后2 h内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循证实践共应用了7条证据。循证实践应用后,GDM母亲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2 h以内的低血糖发生率从20.8%(11/53)下降至3.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06, P<0.05);63名新生儿科护士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问卷得分从(7.00±1.43)分提高至(7.84±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53, P<0.05);证据应用前后,新生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分别为87.00(65.00,99.50)分和59.00(43.00,7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728.500, P<0.01)。 结论:通过循证实践对GDM母亲分娩新生儿进行血糖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其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护士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制定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策略。方法: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利用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运用证据的可行性、证据的适宜性、证据的临床意义、证据的有效性(FAME)结构展开讨论,采纳所有有效的证据,然后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喉头水肿发生率以及对于基于循证的各项审查标准护士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标准的执行情况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应用基于证据的气囊漏气试验策略,可预防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降低气管导管再插率,提高了护士依从性,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合作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开展护士主导的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以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团队,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框架,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得出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根据证据制订审查标准,评估证据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采取行动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行为,比较应用最佳证据前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审查标准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及肺康复知识知晓率的改变。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由18.2%(6/33)降为0( χ 2值为4.264, P<0.05)。证据应用前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憋气试验、6 min步行试验分别为(76.1 ± 3.3)%、(27.2 ± 1.5)s、(522.6 ± 13.0)m,证据应用后分别为(82.7 ± 2.8)%、(31.0 ± 5.3)s、(561.5 ± 16.4)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600、-3.007、-10.542, P<0.01);10条审查标准在证据实施后依从性均提升至8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6.834~64.000, P<0.01);证据应用前后患者肺康复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4.2%(8/33)、83.9%(26/31),明显提升( χ2值为22.823, P<0.01),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 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以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照护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母源性平衡易位致14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伴父源性罗氏易位胎儿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年龄为34岁,G 5P 0,因"孕17周血清学筛查提示21三体临界风险,超声检查未见胎儿异常"于2020年5月13日至我院就诊。曾于孕70 + d发生胚胎停育3次,孕40 + d发生自然流产1次,流产物均未进行检测。夫妇双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否认近亲结婚与家族遗传病史。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孕妇核型为46,XX,t(10;14)(q26.3;q32.1)(图1A),其丈夫为45,XY,rob(13;14)(q10;q10)(图1B)。孕18周时通过羊膜腔穿刺术采集胎儿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der(10),t(10;14)(q26.3;q32.1)mat,rob(13;14)(q10;q10)pat(图1C),提示胎儿10号染色体长臂的衍生片段源自14号染色体q32.11q32.33片段的重复;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为14q32.11q32.33(90280000_107300000)×3,提示胎儿染色体14q32.11q32.33区存在17.02 Mb重复(图2)。本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KS-2018-KY-36),夫妇双方均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