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J管留置时间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分析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2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 167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双J管后消除明显感染症状,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双J管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 d)和研究组(>7 d),分别为 74 例和 9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无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 71 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3.38%),其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 3 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和留置双J管后第 7 天时的尿白细胞水平和血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在留置 7d后较留置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 1 个月内无石率相似(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在暂时性低热、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在研究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长的双J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临床特征及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附1 92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 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 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5、2.45, χ2=4.54, t=-4.92, Z=4.66, t=-7.31, χ2=6.90, 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31, χ2=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 t=-3.89、2.67、-3.61, 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 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 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00, 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2, P>0.05)。 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应用经验和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在上尿路修复和重建中应用肠道的经验,探讨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6例,女72例。年龄(35.54±21.35)岁,其中儿童9例,年龄(10.78±4.41)岁。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65例,右侧38例,双侧34例。孤立肾12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2例,下段狭窄24例。输尿管全长狭窄14例,输尿管多发狭窄54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22例,留置双J管88例。术前行B超、增强CT、CTU、MRU、顺行和逆行造影检查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5.93±4.67)cm。术前血肌酐(93.94±37.13)μmol/L,尿素氮(5.91±1.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3.53±25.18)ml/min。孤立肾患者术前血肌酐(104.83±69.14)mol/L,尿素氮(7.33±2.90)mmol/L,eGFR(64.53±14.46)ml/min。本研究138例,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回肠组)123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4.48±6.28)cm,选取回肠段长度(20.67±11.20)cm,替代输尿管长度(22.97±8.09)cm;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组)7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5.43±4.35)cm,截取回肠段(3.00±0.58)段,每段回肠段长度2.5~3.0 cm,重建回肠段长度(16.83±3.97)cm,重建回肠替代输尿管长度(11.50±5.65)cm;Yang-Monti结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6.00±0.93)cm,截取结肠段(2.75±0.46)段,每段结肠段长度1.5~2.0 cm,重建结肠段长度(5.13±1.13)cm,重建结肠替代输尿管长度(4.88±1.46)cm。Yang-Monti回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00);Yang-Monti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Yang-Monti回肠组( P=0.0001)和Yang-Monti结肠组( P=0.0003)与回肠组替代的输尿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术式术后留置术区引流管、尿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术后保留。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Yang-Monti回肠组手术时间(376.40±202.80)min、Yang-Monti结肠组手术时间(626.30±224.20)min,与回肠组手术时间(286.80±97.2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4, P=0.0001);Yang-Monti回肠组术中出血量(314.30±213.50)ml、Yang-Monti结肠组术中出血量(210.00±96.07)ml,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183.90±199.7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971, P=0.7157)。所有患者出院前肌酐(84.45±28.51)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9);尿素氮(5.79±2.61)mmol/L( P=0.6684),eGFR(89.11±25.17)ml/min( P=0.15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立肾患者出院前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Yang-Monti回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00±5.35)d和(9.24±6.45)d( P=0.7599),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17±4.79)d和(17.61±10.29)d( P=0.29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86±9.34)d和(16.02±10.70)d( P=0.3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ng-Monti结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4.88±7.81)d和(9.24±6.45)d( P=0.0202),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8.88±2.80)d和(17.61±10.29)d( P=0.018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88±17.04)d和(16.02±10.70)d( 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低钾血症,予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回肠组5例术后第2天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予纠正。回肠组6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尿管中发现黏液样分泌物,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后尿管中发现白色絮状物,予保持尿管通畅。回肠组5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Yang-Monti结肠组1例术后出现尿瘘,其中回肠组1例再次手术调整双J管后治愈,其余均保守治疗并延长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治愈。13例术后发热,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33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0例尿培养阳性,予敏感抗生素治疗;7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术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尿培养阴性。8例失访。130例术后随访2~36个月。肌酐(93.00±31.14)μmol/L( P=0.8279),eGFR(83.10±24.32)ml/min( P=0.913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6.82±2.46)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孤立肾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发生电解质异常。1例出院后7 d因黏液堵塞尿管发生尿潴留,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3 cm尿囊肿,更换尿管后消失。并发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各1例,再次行输尿管镜治疗。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同侧肾轻度积水。16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8例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论:对于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Yang-Monti回肠或结肠代输尿管术也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尿路结石成分与循环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组,320例)和同期非尿路结石患者(对照组,90例)的临床资料,再将结石组分为感染性结石组(80例)和非感染性结石组(240例),并将结石组患者按结石成分分为磷酸盐结石组(162例)、草酸盐结石组(106例)、尿酸盐结石(29例)和碳酸钙结石组(20例)、磷酸镁铵(2例)和胱氨酸结石(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同时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两组的维生素水平差异和引起上尿路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中占比最大的是磷酸钙结石,其次是草酸钙结石,占比最小的是胱氨酸结石。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维生素B1(2、6、9、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染性结石组和非感染性结石组的上述血浆维生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和碳酸钙结石组患者中的血浆维生素B2(6、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维生素B1、维生素B9、维生素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碳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较其他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尿酸结石组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9水平低于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石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尿酸结石组的血尿酸升高最明显。维生素B1与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 r=-0.878, P<0.05)。 结论:碳酸钙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升高,尿酸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B1、维生素B9降低,调整患者维生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定结石的形成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老年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医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上尿路结石患者160例,根据手术模式分为日间手术模式组和传统住院手术模式组各80例,评估两种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日间手术模式组和传统住院手术模式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91.3%(73/80)比90.0%(72/80)]、手术时长[60.0(41.0,90.0)min比61.0(50.0,96.5)min]和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8.8%(7/80)比12.5%(1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7, Z=-1.28,χ 2=0.59; 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长[5.0(5.0,6.0)h比18.0(16.2,30.0)h]明显缩短、总住院花费[(20 696.7±4 645.5)元与(31 030.8±6 275.1)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0.16, t=-11.85; P<0.05)。结果提示输尿管软镜日间手术在外科加速康复理念的指导和合理高效的运行下,老年患者的恢复和花费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肾功能、氧化应激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RL组( n=38,URL治疗)和RLU组( n=40,RL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RLU组术后 1 d Scr(79.59±6.02)μmol/L、BUN(6.93±1.17)mmol/L、NGAL(4.78±0.61)μg/L,均低于URL组[Scr(86.98±8.27)μmol/L、BUN(7.62±1.24)mmol/L、NGAL(6.03±0.79)μg/L]( t=4.53、2.53、7.85, P < 0.001、 P=0.014、 P < 0.001)。RLU组术后1 d IgA(1.94±0.25)g/L、IgM(1.55±0.24)g/L、IgG(6.59±1.25)g/L,均低于URL组[IgA(2.38±0.23)g/L、IgM(1.82±0.27)g/L、IgG(7.89±1.36)g/L]( t=8.08、4.67、4.40, P < 0.001、0.001、0.001)。RLU组术后1 d的MDA(7.49±1.26)mmol/L,低于URL组的(8.93±1.38)mmol/L( t=4.817, P < 0.001)。RLU组术后1 d的SOD(72.18±7.55)mg/L,高于URL组的(63.49±6.69)mg/L( t=5.37, P < 0.001)。UR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6/38),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 P=0.252)。 结论:与URL相比,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明显更轻,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1 972例结石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1 9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 323例,女性649例;年龄14~92岁,平均(52.7±13.8)岁。按照地域差异分为渝中西部地区组( n=1 532)和渝东南部地区组( n=440);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为渝较发达地区组( n=1 491)和渝欠发达地区组( n=481)。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患者的结石成分的影响。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各结石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情况分析采用趋势 χ2检验。 结果: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 972例中混合成分结石占多数,为92.9%(1 832/1 972),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40.8%(805/1 972);单一成分结石中以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2.5%(50/1 972)。女性患者相较男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3.6%(348/649)与43.5%(576/1 323), P<0.05]、羟基磷灰石[25.1%(163/649)与17.2%(228/1 323), P<0.05]及磷酸铵镁结石的比例[20.6%(134/649)与6.3%(83/1 323), P<0.05]明显更高,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草酸钙结石[91.4%(1 209/1 323)与80.7%(524/649), P<0.05]及尿酸结石的比例[9.4%(125/1 323)与1.5%(10/649), P<0.05]明显更高。<40岁的患者较40~70岁及≥70岁的患者碳酸磷灰石[39.6%(155/391)与48.4%(673/1 391)、50.5%(96/190), P<0.05]、磷酸铵镁结石[6.1%(24/391)与12.0%(167/1 391)、13.7%(26/190), P<0.05]及尿酸结石[3.3%(13/391)与7.4%(103/1 391)、10.0%(19/190), P<0.05]的比例明显更低;而<40岁患者草酸钙结石的比例明显更高[93.6%(366/391)与87.2%(1 213/1 391)、81.0%(154/190), P<0.05]。本研究中渝中西部地区与渝东南部地区、渝较发达地区与渝欠发达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而草酸钙及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年龄≥40岁的患者,以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2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直径≤8 mm)胆总管结石患者230例,治疗方法包括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同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二期LC、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势及疗效。结果:ERCP+同步LC 69例(69/70)取石成功,ERCP+二期LC 118例(118/120)胆管取石成功,LTCBDE 38例(38/40)取石成功。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TCBDE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F=243.22, P=0.000)、平均住院费用最少( F=300.40, P=0.000)及并发症发生率最少(10.00%, P<0.05)。 结论: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LTCBDE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障碍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氢甲烷呼气试验检测SIBO发生率,采用钡餐检测小肠动力,采用16S rRNA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每个样本的物种丰富度低于使用相同序列的对照组,观察组Sha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32 vs 3.41±0.25, P=0.008)。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和进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门水平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观察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 P<0.05);属水平两组患者拟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真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毛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氢气浓度值和甲烷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SIBO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80.95%;对照组SIBO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28.57%,两组患者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9.611, P=0.002)。观察组小肠运行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机制,对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粉末化"和"颗粒化"两种碎石方式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颗粒化"和"粉末化"两种碎石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13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基本资料、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其中以"粉末化"碎石方式为主的患者纳入粉末化组(68例),以"颗粒化"碎石方式为主的患者纳入颗粒化组(6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血肌酐差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颗粒化组的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粉末化组( P<0.05)。进一步将结石大小纳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大小的结石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显示:①1 cm<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1 cm<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患者( P<0.05),结石直径≤1 cm的颗粒化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结石直径≤1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②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预留J管率高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③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④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中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 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颗粒化"和"粉末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颗粒化"碎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粉末化"碎石,对于不同大小的结石患者,两种碎石方式各有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