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尿路结石成分与循环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组,320例)和同期非尿路结石患者(对照组,90例)的临床资料,再将结石组分为感染性结石组(80例)和非感染性结石组(240例),并将结石组患者按结石成分分为磷酸盐结石组(162例)、草酸盐结石组(106例)、尿酸盐结石(29例)和碳酸钙结石组(20例)、磷酸镁铵(2例)和胱氨酸结石(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同时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两组的维生素水平差异和引起上尿路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中占比最大的是磷酸钙结石,其次是草酸钙结石,占比最小的是胱氨酸结石。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维生素B1(2、6、9、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染性结石组和非感染性结石组的上述血浆维生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和碳酸钙结石组患者中的血浆维生素B2(6、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维生素B1、维生素B9、维生素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碳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较其他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尿酸结石组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9水平低于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石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尿酸结石组的血尿酸升高最明显。维生素B1与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 r=-0.878, P<0.05)。 结论:碳酸钙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升高,尿酸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B1、维生素B9降低,调整患者维生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定结石的形成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肾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危害严重。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成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而目前并无很好的针对性预防策略。随着16S rRNA、宏基因及代谢组学等方法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影响已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指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能和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肠道菌群可影响草酸的稳态;另一方面,短链脂肪酸经肠道吸收循环到达肾脏后可参与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并调节相关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将系统地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1 972例结石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1 9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 323例,女性649例;年龄14~92岁,平均(52.7±13.8)岁。按照地域差异分为渝中西部地区组( n=1 532)和渝东南部地区组( n=440);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为渝较发达地区组( n=1 491)和渝欠发达地区组( n=481)。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患者的结石成分的影响。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各结石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情况分析采用趋势 χ2检验。 结果: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 972例中混合成分结石占多数,为92.9%(1 832/1 972),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40.8%(805/1 972);单一成分结石中以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2.5%(50/1 972)。女性患者相较男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3.6%(348/649)与43.5%(576/1 323), P<0.05]、羟基磷灰石[25.1%(163/649)与17.2%(228/1 323), P<0.05]及磷酸铵镁结石的比例[20.6%(134/649)与6.3%(83/1 323), P<0.05]明显更高,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草酸钙结石[91.4%(1 209/1 323)与80.7%(524/649), P<0.05]及尿酸结石的比例[9.4%(125/1 323)与1.5%(10/649), P<0.05]明显更高。<40岁的患者较40~70岁及≥70岁的患者碳酸磷灰石[39.6%(155/391)与48.4%(673/1 391)、50.5%(96/190), P<0.05]、磷酸铵镁结石[6.1%(24/391)与12.0%(167/1 391)、13.7%(26/190), P<0.05]及尿酸结石[3.3%(13/391)与7.4%(103/1 391)、10.0%(19/190), P<0.05]的比例明显更低;而<40岁患者草酸钙结石的比例明显更高[93.6%(366/391)与87.2%(1 213/1 391)、81.0%(154/190), P<0.05]。本研究中渝中西部地区与渝东南部地区、渝较发达地区与渝欠发达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而草酸钙及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年龄≥40岁的患者,以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湖北省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特征,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和京山县人民医院四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将符合标准的2 0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结石成分,并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中50~65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6.60%(932/2000);男性患者1297例(64.85%),为女性患者的1.85倍;其中≤12岁和>75岁患者中的男女比例比值最大,为3∶1。结石主要位于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占比较少,尿道不常见。结石成分主要草酸钙,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和尿酸类,胱氨酸和磷酸铵镁结石不常见;仅在女性患者中发现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占0.5%~0.7%),同时女性磷酸铵镁成分明显比男性常见( P<0.001)。首发和复发患者结石成分占比大体相似,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碳酸磷灰石结石常见,尿酸类和磷酸铵镁结石出现率不高,胱氨酸、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不常见。 结论:湖北省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草酸钙成分和肾脏发病最为常见,男女结石部分成分存在差异,可为该地区临床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草酸钙晶体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崇明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与血尿酸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通过分析崇明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及与血尿酸的关系,探究血尿酸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结石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显示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结石的标本成分,选取每个样本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该结石样本主要成分并进行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尿酸及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测定,分析不同结石成分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和草酸钙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石组的吸烟、饮酒、结石家族史及空腹血糖(PBG)、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尿酸结石组患者的血清TC水平明显高于磷酸盐结石组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 P<0.05)。草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尿酸、TC、TG水平明显高于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 P<0.05)。草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 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 P<0.05)。高TG、高TC、低HDL-C、高血尿酸是影响草酸钙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崇明地区结石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最高,与TC、TG、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有关。血尿酸作为草酸钙结石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获得的泌尿系结石成分,探讨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与年龄、性别等关系,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特点,分析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1984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特点。结果:在1984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中,按每10岁年龄大小分组排序,统计各年龄阶段泌尿系结石发病情况,男性患者有1346例,女性患者有638例,男性年龄(50.23±14.48)岁,女性年龄(47.87±14.51)岁,男、女患者比例约2.11∶1。在66~75岁年龄段,尿路结石发病率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成分以混合性结石为主,以混合性结石为主,共1582例,占79.76%。其中1665例(83.92%)为上尿路结石,上、下尿路结石的比例为5.22∶1,其余为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上尿路结石中男性1062例,女性603例,男女比例为1.76∶1;下尿路结石中男性284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8.11∶1。青壮年(年龄≤45岁)泌尿系结石患者草酸钙为主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中老年(年龄>45岁)泌尿系结石者草酸钙为主结石、尿酸类结石多见。感染性结石患者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延安地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泌尿系结石。同时,不同年龄段结石构成成分具有差异。对于年龄≤45岁患者,主要以草酸钙为主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这与结石整体发病率基本一致;而对于年龄>45岁患者,主要以草酸钙为主结石、尿酸性结石多见。表明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结石患者,可以根据上述结果在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上综合考量,给予明确而更加合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Nox4)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Randall钙斑芯片,按照GSE73680的样本描述,将样本分为无结石对照组(6例)和草酸钙结石组(24例)。采用GEO2R分析正常人肾乳头和草酸钙肾结石患者肾乳头组织中Nox4及成骨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变化。采用高钙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Nox4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x4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测定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GEO2R分析结果显示Nox4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726倍( t=2.040, P<0.05),基质Gla蛋白(MGP)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下降,差异表达倍数为-1.228倍( t=-1.230, P>0.05),骨钙素(OCN)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439倍( t=1.241, P>0.05),骨保护素(OPG)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639倍( t=0.888, P>0.05),骨桥蛋白(OPN)在草酸钙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1.664倍( t=1.171,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钙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平均荧光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651、1.446、1.480, t=8.023、6.477, P<0.05)。Western blot显示相对于未处理的正常对照组,高钙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表达明显增加(0.426、0.594、0.734, t=28.954、53.082, P<0.01),BMP-2表达也呈增高趋势(0.242、0.472、0.676, t=12.765、14.257, P<0.01)。此外,高钙处理NRK-52E细胞后,MDA含量增加(0.188、0.390、0.650, t=2.679、6.686, P<0.05),SOD活性下降(40.630、38.060、36.230, t=4.079、10.390, P<0.05)。 结论:Nox4在肾结石患者肾乳头中表达明显增加,Nox4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外泌体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C57小鼠30只(6~8周龄,体重24~26 g),其中24只野生型(WT)小鼠,6只纯合子Rab27a -/-(KO)小鼠。WT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造模1周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WT造模组),Rab27a -/-小鼠为KO造模组,每组6只,1.25%乙二醇灌胃,分别持续给药0、1、2、4及4周,构建肾结石小鼠动物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肾小管损伤,Von-kossa染色评估结石晶体形成,Masson染色评估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及外泌体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63(CD63)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HE染色显示,在野生型小鼠中,造模1周、造模2周及造模4周肾小管损伤逐渐加重(0.57±0.18比1.30±0.19, t=6.248, P<0.05;1.30±0.19比2.30±0.28, t=6.642, P<0.05),Von-kossa染色显示,肾脏晶体形成逐渐增加(1.42±0.61比5.24±0.55, t=10.410, P<0.05;5.24±0.55比10.01±0.94, t=9.94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造模1周、造模2周及造模4周CD63阳性表达面积逐渐增加(1.33±0.34比4.92±0.71, t=10.250, P<0.05;4.92±0.71比8.55±1.04, t=6.44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造模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沉积面积高于NC组(8.57±0.84比0.60±0.34, t=19.660, P<0.05),α-SMA阳性表达面积高于NC组(11.30±1.04比1.63±0.55, t=18.430, P<0.05),Fibronectin阳性表达面积高于NC组(12.85±0.68比2.78±0.55, t=25.81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T造模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沉积面积高于KO造模组(8.57±0.84比5.53±0.74, t=6.082, P<0.05),α-SMA阳性表达面积高于KO造模组(11.30±1.04比6.63±0.91, t=7.553, P<0.05),Fibronectin阳性表达面积高于KO造模组(12.85±0.68比8.80±0.93, t=7.87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肾小管损伤加重,外泌体分泌增加。同时,抑制外泌体分泌能减轻草酸钙晶体诱导的肾脏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菌群在肠-肾轴中对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酸代谢的细菌不仅限于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钙结石患者具有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肠道菌群,其通过肠-肾轴调节草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影响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本文阐述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总结肠道菌群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潜在功能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