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倍基因组长度C2亚型HBV重组体的表达和多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获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C2蛋白的HBV多肽。方法:同源重组法构建含1.2倍HBVC2全基因组表达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HepG2和Huh-7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核心抗原(HBcAg)水平和分布。电转染法转染人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B-lymphoblastoid cell line,BLCL),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分离鉴定HBV多肽,生物信息学预测亲合力,并检索已报道序列。结果:成功构建了含3881 bp目的片段的HBVC2全基因组的重组体,即pAAV/HBV1.2 C2。HepG2和Huh-7细胞转染重组体后24、48和72 h,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HBsAg和HBeAg均呈现较高水平;HBcAg多分布在细胞核,均在48 h表达水平达高峰。从5株BLCLs细胞裂解液中检出来源于HBsAg、HBeAg和HBcAg的HBV多肽(序列长度≥8aa)共95条。比较分析共同序列和包含或重叠(≥8aa)序列,67条多肽形成了11个HBV多肽热点核心区域,有92条已见报道。51(53.68%)条多肽有相应的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分型,而与5株细胞所携带HLA等位基因一致的共有21条。 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pAAV/HBV1.2 C2,获得了真实世界的HBVC2多肽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南通地区2 361例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订淋巴瘤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HCR)方法,从平台筛选出南通市肿瘤医院2002年至2017年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资料,以来源于南通地区7个市、区、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描述,包括亚部位(亚型)、性别、年龄、入院年份、患者来源(户籍)等观察指标。结果: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数从2002年95例增加至2017年243例,住院患者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 36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共产生10 260例次住院记录,每例患者平均住院4.35次。恶性淋巴瘤占同期全部恶性肿瘤(74 448例)的3.17%。男性1 382例(58.53%),女性979例(41.47%),性别比为1.41∶1。根据恶性淋巴瘤国际疾病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L)119例(5.0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 108例(89.28%),多发性骨髓瘤(MM)134例(5.68%)。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呈负偏态分布:首次入院的中位年龄为61.00岁;在45~49岁组显著上升,在65~69岁组达到高峰。按住院患者来源,来自启东市137例(5.80%),海安市153例(6.48%),海门市185例(7.84%),如东县391例(16.56%),南通市区437例(18.51%),如皋市508例(21.52%),通州区550例(23.30%)。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未见常规检测项目如Rh血型系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指标的异常情况。结论:南通地区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有增多趋势,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恶性淋巴瘤中NHL为主要亚型,其次为MM,HL占比最低。患者来源的地区分布可能与服务半径和范围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2015-2017年急性乙型肝炎病例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例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乙肝病例620例,通过巢式PCR扩增获得全长HBV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HBV基因型,结合基础资料分析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620例急性乙肝病例中,成功分型519例(83.71%,519/620),包括A型(0.19%,1/519)、B型(27.17%,141/519)、C型(62.04%,322/519)、D型(9.06%,47/519)、I型(0.77%,4/519)和CD重组型(0.77%,4/519);2个主要的基因亚型为B2(95.03%,134/141)和C2(72.67%,234/322)。基因型在我国7个地区分布不同,C型在东北(94.55%,52/55)、华北(93.85%,61/65)、华东(78.87%,56/71)和华南地区(58.14%,50/86)的比例较高,B型在华中(58.07%,36/62)和西南(52.94%,45/85)地区的比例较高,西北地区的D型(48.42%,46/95)比例较高;共有515例成功获得血清型,包括adr(57.48%,296/515)、adw(30.87%,159/515)、ayr(0.19%,1/515)、ayw(11.46%,59/515)。B型以adw血清型(92.14%,129/140)为主,C型以adr血清型(91.88%,294/320)为主,D型均为ayw血清型;不同性别、年龄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2015-2017年我国急性乙肝基因型以B、C和D型为主,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C型为主;华中、西南地区B、C型均有,B型为主,D型多分布于西北地区;急性乙肝基因型与血清型存在相关性,B型以adw血清型为主,C型以adr血清型为主,D型均为ayw血清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急性乙肝基因型分布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为青年女性,慢性病程,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孕晚期发病,妊娠结束后尿蛋白量逐渐增多,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血肌酐轻度增高、补体C3轻度下降和中度贫血。肾脏病理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突出的病理改变特点为免疫荧光检查IgG亚型中只有IgG3(3+),呈融合团块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轻链κ呈优势表达,补体C3(3+),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单克隆带。诊断为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G deposits,PGNMID)。对血液中未检测到M蛋白及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PGNMID,文献报道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治疗。本例为国内首例采用半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PGNMID的病例报道,随访2年,蛋白尿完全缓解,肝肾功能、补体C3及血红蛋白正常,乙肝病毒无复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15个民族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人群感染HBV的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结合系统抽样的方法从2020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阳性样本库中抽取样本,利用巢式PCR扩增阳性样本HBV S区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判定HBV基因型和亚型,结合社会人口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成功扩增15个民族的1 539份样本,检出B、C、D、I型和C/D重组型5种基因型。B型占比较高的民族包括汉(74.52%,623/836)、壮(49.28%,34/69)、彝(53.19%,25/47)、苗(94.12%,32/34)和布依族(81.48%,22/27);C型占比较高的民族为瑶族(70.91%,39/55);D型占比较高的民族为维吾尔族(83.78%,31/37);C/D重组型占比较高的民族为藏族(92.35%,326/353);检出I型11例中,8例来自于壮族。除藏族外,各民族的B型中B2亚型均>80.00%;在C型中,C2亚型占比较高的民族包括汉、藏、彝、维吾尔、蒙古、满、回和苗族8个民族,C5亚型占比较高的民族包括壮(55.56%,15/27)和瑶族(84.62%,33/39);在D型中,彝族均为D3亚型,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均为D1亚型。C/D1和C/D2亚型在藏族占比分别为43.06%(152/353)和49.29%(174/353)。I型均为I1亚型。结论:我国15个民族中发现HBV 5种基因型和15种基因亚型,不同民族的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差异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西双版纳地区汉族和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哈尼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基因序列测定等技术获取HBV全基因组序列后,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遗传距离鉴定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 在此地区人群中共检出3种HBV基因型:B基因型139例(76.0%),其中以B2亚型为主(105例,57.4%),quasi B3亚型次之(34例,18.6%);C基因型41例(22.4%),主要为C1亚型(33例,18.0%),其次为C2(4例,2.2%)和C5(4例,2.2%)亚型;I基因型3例(1.6%).三民族人群HBV基因型与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哈尼族人群HBV基因型分布与其他两个民族显著不同(哈尼族vs汉族:χ2=8.416,P=0.006;哈尼族vs傣族:χ2=15.636,P<0.001),其B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民族,同时没有发现I基因型;三民族人群HBV基因亚型组成也显著不同(汉族vs傣族:χ2=33.598,P<0.001;汉族vs哈尼族:χ2=22.102,P<0.001;哈尼族vs傣族:χ2=16.129,P=0.001),quasi B3亚型仅存在于傣族和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人群,汉族人群中未检出;傣族C1亚型较其他两个民族人群高,且C5仅在傣族人群中发现;哈尼族人群C基因亚型全部为C1亚型.结论 此地区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复杂且不同民族人群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具有民族的自身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省潮州地区献血者乙肝感染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潮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35 18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筛查.采用荧光定量PCR、PCR-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分析部分HBsAg阳性样本的病毒载量、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 结果 35 184份样本共筛查出HBsAg阳性样本824份,阳性率为2.34%.男性献血者的阳性率(2.56%)明显高于女性(1.8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6,P<0.01).在73份乙肝基因分型的结果中,B基因型占87.7%(64/73),C基因型占8.2%(6/73),B+C混合基因型占4.1%(3/73),未检出D基因型,不同HBV亚型D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73份样本中,仅检测出HBV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4例,未检出任何HBV阿德福韦耐药突变基因. 结论 潮州市献血者HBV感染阳性率呈平稳趋势.献血者中存在少量乙肝耐药基因突变,我们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广西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广西乙肝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扩增广西东、南、西、北、中5个地区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 DNA S区,用直接测序法获取S区序列进行基因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结果:379例标本中,C基因型占54.35%(206/379),B基因型占43.54%(165/379),G基因型占2.11%(8/379),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各基因型在不同地区、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9),在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B基因型中有160例成功分型,其中B2亚型占96.25%(154/160),B4亚型占3.75%(6/160),B基因亚型在不同地区、年龄组及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P=0,67、P=0.41).C基因型中有204例成功分型,其中C1亚型占72.06%(147/204),C5亚型占25.49%(52/204),C2亚型占2.45%(5/204),C基因亚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49).结论:广西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桂北、桂西地区以及40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以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桂东、桂南、桂中以及40岁至59岁人群则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亚型以B2、C1亚型为主.B2亚型主要分布在桂北,C1亚型主要分布在桂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孕妇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α"抗原决定簇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江西地区待产孕妇慢性感染的HBV表面抗原"α"抗原决定簇变异特征,探讨HBV母婴传播相关的病毒因素.方法:产前24~48h,收集3948例待产孕妇血清,酶免疫法筛查HBV感染者.抽提HBV阳性血清HBV DNA,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应用Clustal X和Bioedit软件将不同感染者的HBV S基因核苷酸与参考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α"抗原决定簇的变异与HBV血清型.在线genotyping软件分析感染的HBV基因型.结果:3948例检测出178例HBV阳性标本,从146例血清标本中成功扩增出HBV S基因,112例感染B基因型HBV,属于adw亚型,感染率为76.71%;34例感染C基因型HBV,属于adr亚型,感染率为23.29%,B基因型和C基因型HBV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18例S基因序列上检测到"α"抗原决定簇有突变(突变率12.33%),突变分为7种类型,5例T126A、2例P127T/S、2例Q129H/R、2例M132L、3例T140/I、1例T143M和3例G145R.B和C基因型HBV"α"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和"α"抗原决定簇双环之间的突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江西地区孕妇感染的B和C基因型HBV及其"α"抗原决定簇的点突变可能是致母婴传播高度相关的病毒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世居藏族人群HBV全长准种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探讨世居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准种变异特点.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在藏南地区进行HBV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到藏族HBsAg阳性样本24例,作为高原世居藏族组,同时在感染科门诊收集24例样本作为平原汉族对照组,提取HBV DNA并扩增病毒全长序列,构建全基因组测序文库,采用第三代测序平台PacBio RSⅡ进行测序;借助ClustalW、MEGA、SimPlot等生物信息工具进行序列准种特征分析.结果 29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并测序,其中高原世居藏族组9例,每个样本平均获得65条准种序列;对照组20例,每个样本平均获得124条准种序列.经比对分析,高原世居藏族组发现7例(7/9,77.8%) C/D1型重组HBV,由D4亚型与C2亚型HBV在750 nt重组而成;1例C/D2型HBV,由D3亚型与C2亚型HBV在1 500 nt重组而成;1例为C2型.C/D型HBV preC/C区复杂度、非同义突变率高于平原汉族对照组.C/D型HBV核酸变异谱与对照组不同,C/D重组型HBV核酸突变以Enh Ⅱ、BCP、preS区变异为主;而对照组HBV序列除了有BCP、preS变异,还有preC、S、X基因区变异.结论 世居藏族人HBV以C/D重组型为优势毒株,且以C/D1型占多数;世居藏族人C/D型HBV preC/C区准种复杂度、非同义突变率更高,而核酸变异集中在Enh Ⅱ、BCP、preS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