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研究"十大皖药"品种——九华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in Jiuhua Mountain)块状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九华黄精生药材的8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并通过1 H NMR、13C NMR、HR-ESI-MS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为 polygodoside H(1)、polygonatumoside G(2)、25(S)-funkioside B(3)、typaspidoside A(4)、芦丁(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0)、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5)、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6),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九华黄精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3、5~8均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NO,且无细胞毒作用,IC50值范围为8.28~41.85 μmol/L,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UPLC-ESI-QTOF/MS快速表征鉴定九华黄精的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结合UNIFI软件对九华黄精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表征和鉴定.方法 采用ZORBAXSB-C18(2.1 mm× 100 mm,1.8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30 ℃,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质谱采用正、负离子MSE的全扫描模式分别采集质谱数据.结果 正、负离子下共表征鉴定47个化学成分,包括甾体皂苷类15个、黄酮类8个、有机酸类9个,生物碱类4个,氨基酸类1个,其他类10个,其中3个经对照品鉴定,8种化合物为首次从九华黄精中发现.结论 该方法实现了九华黄精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质谱表征和鉴定,为九华黄精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九华黄精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查阅古今文献,对九华黄精的基原植物及药材使用进行本草考证.九华黄精基原植物为多花黄精,叶序类型为互叶型;九华黄精作为药用,其炮制方法主要为九蒸九晒法,近现代九华黄精从药用转为食用,可以进行九华黄精的食品开发,为九华黄精的现代化生产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仅能确定湖南、贵州、广西、安徽九华山所产多花黄精为佳,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从而确定现代九华黄精是否可以成为道地药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九华黄精的炮制工艺沿革及现代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九华黄精为道地药材,其主要炮制方法有切制、单蒸、重蒸、九蒸九晒(曝)、酒蒸、酒炖、复制法等.其有效成分是黄精多糖和甾体皂苷,并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力、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对九华黄精炮制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研究进行综述,为其炮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其GMP炮制的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结构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九华黄精酒制和九蒸九晒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的结构差异.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透析纯化得到九华黄精生药材及其炮制品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解析炮制前后多糖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结构差异.结果 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黄精多糖含量分别降低20.94%、26.51%.生黄精多糖的分子量为5.34 kDa,酒制和九蒸九晒后多糖分子量增大;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多糖均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酒制黄精半乳糖醛酸含量比生黄精降低11.1%,而鼠李糖含量增加了5.31%.3种多糖均是含有β-糖苷键的吡喃环杂多糖,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后分别有19.64%和15.72%羧基发生了酯化.结论 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黄精在多糖含量、分子量、单糖组成、酯化程度等方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该结果 为黄精的炮制过程及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九蒸九制"对黄精滋味品质及多糖结构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黄精"九蒸九制"过程中滋味变化规律及其与黄精多糖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九华黄精为研究对象,利用味觉分析系统(电子舌)评价其滋味特征,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等测定黄精多糖结构,并将味觉指标与黄精多糖结构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法).结果: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黄精的酸味、涩味和甜味增加,而鲜味和咸味减小;多糖和糖醛酸含量下降,分子量排布随炮制次数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黄精的苦味、鲜味与多糖含量(P<0.01)和糖醛酸含量(P<0.05)呈显著正相关,而酸味、涩味与多糖含量(P<0.001)和糖醛酸含量(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苦味和酸味的变化可能与大分子量多糖的形成和含量变化有关,甜味的变化则可能与5 kDa多糖含量减少有关.结论:在炮制过程中多糖的结构及含量变化对黄精的滋味有重要影响,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为黄精类产品食用或药用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