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9年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孕前健康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获得孕前人群健康风险的时间、空间及人群分布数据。方法:对2010—2019年10年间云南省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 445 656对农村夫妇健康风险因素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9年间,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中,妻子生育年龄风险逐年增高(线性检测值5 175.82, P<0.001),偏瘦率逐年降低(线性检测值503.43, P<0.001);丈夫和妻子超重率逐年上升(丈夫线性检测值6 358.09, P<0.001;妻子为4 947.09, P<0.001);生育间隔期避孕率逐年下降(线性检测值40 389.67, P<0.001)。云南省16个州市的地区分布方面,超重率、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患病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梅毒阳性率、糖尿病风险、地中海贫血风险、环境暴露、不孕症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州市卡方检验均 P<0.05)。人群分布方面,备孕胎次越高,孕前健康风险越高;经济越落后,生育年龄风险越高,乙肝梅毒阳性率越高,地中海贫血、不孕症风险越高;经济越发达,超重率越高,环境暴露风险越高,男性吸烟饮酒率越高(线性检测均 P<0.05)。 结论:需高度重视超重、肥胖发展趋势,加强避孕节育宣传指导。乡村振兴应关注落后地区的乙肝、梅毒传播;地中海贫血综合防控资源的分配需要向滇南高风险地区倾斜;需精准防控孕前生殖健康风险,推进项目向及时、连续、完整、系统的服务转型,阻断疾病代际传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助力病区群众全面脱贫奔小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系统介绍了全国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进展及主要做法,论述地方病防治成效对于提高病区群众健康水平、全面脱贫奔小康的作用,展示了我国地方病防治经验以及对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的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脱贫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湖北省脱贫县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为提升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调查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结合秩和比法对湖北省脱贫县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构建了以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资源、服务效率为一级指标,包含11个二级指标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纳入32个脱贫县的299所乡镇卫生院进行分析,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权重系数最高的一级指标为卫生资源(0.43),二级指标为每乡镇卫生院年均出院患者手术人数(0.17)。32个脱贫县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资源、服务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的 Ci值均值分别为0.304、0.420、0.329、0.576和0.352。秩和比法分档结果显示,脱贫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被评为好、中、差者分别有6个、21个和5个。 结论:脱贫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不同脱贫县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差距明显。脱贫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在卫生资源与手术操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区域整合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村落特征与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改革传统的以行政区划分为基础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模式以实现配置公平和效率提高,更好地满足农村基层的卫生服务需求。作者在梳理当前村级卫生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区域整合理念,根据地理、人口、健康需求及信息技术等关键要素,提出乡-村协同、村域整合、村级组织协助3种区域整合理念下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模式及其选择策略,以期为更好维护和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农村中医药服务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人口公平性”维度分析上海农村中医药服务的资源配置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及中医药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农村中医药服务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上海农村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从2016年2月22日至2022年9月,全国农村中医药服务政策文件共纳入27份71条;上海1 235家样本村卫生室2019年中医诊疗设备、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诊疗人次、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药配置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7、0.20、0.40、0.80、0.80;总泰尔指数介于0.090 6~0.396 9,泰尔指数贡献率除中医诊疗人次外,其余四组指标组内大于组间,与基尼系数的结果保持一致。结论:上海农村中医药服务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良好,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影响上海农村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的不公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建设背景下乡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的急救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还明显滞后 [2],农民对优质高效医疗急救的可及性仍然较低,与此同时,城市医院急诊科的医疗需求激增现象日益明显。EMSS应朝着城乡融合、平衡协同和高效可及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正在稳步发展 [3,4,5]。随着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6,7],推动乡村EMSS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已逐步具备,应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乡村EMSS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地方病标准工作"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地方病标准化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稳步进展。本文主要对现行的地方病标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地方病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我国地方病标准"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在"十四五"期间,地方病标准工作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病标准化工作,建立起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标准体系,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年)》地方病消除目标的全面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健康扶贫效果评价研究:来自832个脱贫县和"三区三州"的证据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我国健康扶贫效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2009-2021年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统计调查数据,通过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前后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三区三州"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和居民就医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后,脱贫县和"三区三州"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和财政拨款收入增长速度提高,次均门诊费用增长速度下降.同时,脱贫县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次数增长速度下降,"三区三州"出院人次数增长速度提高.结论 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后,我国脱贫地区卫生健康系统得到有效加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高,居民就医负担有所缓解,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提高.建议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及其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衔接,重点关注脱贫地区卫生健康人力资源不足的破解之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乡土植物资源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开发与运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步骤.而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资源成为了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乡土植物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提升了乡村的观赏性及宜居性,也通过特色景观传承并发扬了乡村文化.与此同时,可借助生态理念模拟或还原自然植物景观所构成的乡村景观,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这对于构建特色乡村景观、维护乡村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薯类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征稿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薯类作物种类繁多,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葛根等,其中,马铃薯、木薯与甘薯并称为全球三大薯类作物.薯类作为"粉粮",是重要的粮食补充,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农产品.我国每年薯类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薯类产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薯类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繁殖更新、种质创新与推广利用,是推进薯类作物种业振兴和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