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mRNA高通量测序初探雷帕霉素联合鞭毛蛋白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mRNA高通量测序初步探讨雷帕霉素(Rapa)联合鞭毛蛋白(FliC)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机制.方法:将4T1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Rapa组、FliC组、Rapa+FliC组等4组,CCK-8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mRNA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KEGG通路分析;此外,通过STRING分析Rapa+FliC组与Rapa组两组间的DEGs,构建DEGs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Hub基因.结果: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apa+FliC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活力抑制率和凋亡率都显著高于Rapa和FliC(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Rapa组和control组之间共有579个DEGs,主要富集于PI3K/Akt等信号通路;FliC组和control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于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Rapa+FliC组与Rapa组之间共有150个DEGs,主要富集于mTOR等信号通路.从PPI网络中,成功筛选出Atm、Itga2等10个Hub基因.结论:Rapa+FliC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Atm和Itga2基因可能是两者联合作用的关键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类抗原R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人类抗原R(HuR)对乳腺癌功能表型的影响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了解HuR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选取与HuR显著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富集分析(GSEA)。以MCF-7和SK-BR-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时转染小干扰RNA(siRNA)沉默HuR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uR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侵袭。通过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和 t检验。 结果:Hu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429±0.300比3.913±0.370, Z=-15.216, P<0.01),GO和GSEA结果显示HuR相关基因主要富集于通过死亡结构域受体对外部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负调节、血液微粒、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E2F信号通路及脂肪酸氧化。HuR在两株乳腺癌细胞系中沉默后,CCK-8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沉默HuR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0.148±0.001比0.151±0.001比0.160±0.002比0.159±0.003,0.163±0.002比0.163±0.002比0.172±0.001比0.172±0.000,0.214±0.002比0.215±0.001比0.238±0.003比0.236±0.002;0.146±0.002比0.146±0.003比0.155±0.002比0.154±0.001,0.156±0.001比0.158±0.002比0.172±0.002比0.172±0.001,0.193±0.002比0.197±0.001比0.229±0.007比0.229±0.006, F=29.811、45.663、105.662、16.735、65.344、53.219, 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24 h细胞迁移的能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038±0.020比0.067±0.025比0.223±0.047比0.167±0.035,0.082±0.040比0.140±0.027比0.318±0.023比0.254±0.041, F=20.045、30.130, 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实验组通过小室的MCF-7和SK-BR-3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971.000±154.049、873.333±186.100比1 939.333±11.547,1 301.333±81.132、1 152.000±109.421比2 278.000±244.461, t=7.328、8.067、8.190、9.442, 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株细胞中,实验组的PI3K、Akt及mTOR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560±0.015、0.738±0.011比0.968±0.030,0.866±0.003、0.788±0.030比0.970±0.021,0.843±0.009、0.832±0.014比1.003±0.009;0.862±0.011、0.855±0.020比0.981±0.020,0.754±0.083、0.821±0.024比0.939±0.083,0.708±0.038、0.687±0.027比0.936±0.049, t=30.666、18.216、9.036、14.279、20.708、22.206、10.934、11.440、5.026、3.665、10.549、11.288, P<0.01、0.05)。 结论:HuR可提高乳腺癌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且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PURPL-微小RNA-137-Ⅰ型跨膜受体蛋白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PURPL调控微小RNA(miR)-137抑制物/Notch同源物1干扰物信号轴对抗乳腺癌的调控机制。方法:生信系统分析PURPL与癌症相关性;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URPL,miR-137,Ⅰ型跨膜受体蛋白(Notch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蛋白和阳性信号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验miR-137抑制物与PURPL和Notch1的调控机制;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细胞伤口愈合实验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分别检测下调PURPL-miR-137-Notch1轴对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调控能力;构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体积和重量,生长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PURPL和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1.01±0.09比2.81±0.22、1.02±0.11比3.19±0.28, t=62.903、59.918, P<0.01),miR-137低表达(0.99±0.08比0.71±0.06, t=23.259, P<0.01);PURPL吸附miR-137,两者竞争性结合,miR-137抑制物逆转siPURPL下调Notch1调控作用(0.47±0.03比0.78±0.06, t=13.864, P<0.01);siPURPL-In-miR-137-siNotch1轴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 A值)(2.43±0.37比1.14±0.15, t=9.693, P<0.01)、侵袭细胞数[(75.61±8.78)个比(38.25±3.76)个, t=11.735, P<0.01]、迁移率[(35.56±3.74)%比(20.23±2.61)%, t=10.084, P<0.01]及促进凋亡[(14.91±1.74)%比(19.64±2.33)%, t=4.869, P<0.01];PURPL促进皮下肿瘤体积[(1 257.21±135.74) mm 3比(485.17±52.62) mm 3, t=12.990, P<0.01]、重量[(0.28±0.02) g比(0.71±0.08) g, t=12.773, P<0.01],而miR-137则相反,抑制皮下肿瘤体积[(714.38±82.61) mm 3比(296.27±27.64) mm 3, t=11.757, P<0.01]、重量[(0.47±0.05) g比(0.23±0.03) g, t=10.082, P<0.01]低于NC组。 结论:敲低PURPL可能对抗乳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小RNA-19a-3p调控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通路介导乳腺癌细胞微环境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共培养模型模拟乳腺癌的体内微环境,探讨微小RNA(miR)-19a-3p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乳腺癌细胞微环境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的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筛选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干预4T1细胞最佳浓度,构建4T1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和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构建并转染miR-19a-3p mimics、NC,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mics-NC组、mimics组、mimics-NC+PDTC组、mimics+PDTC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4T1细胞的miR-19a、NF-κB p65基因水平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4T1细胞NF-κB p65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MPVE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PVECs凋亡,免疫荧光检测各组MP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PDTC最佳作用浓度为80 mol/L,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高于对照组(1.67±0.02比1.26±0.04, F=268.8, P<0.01),凋亡率和miR-19a-3p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4.96±0.03)%比(12.26±0.05)%,mRNA相对值:0.22±0.02比1.00±0.05, F=141.3、392.6, P<0.01],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mRNA相对值:3.80±0.07比1.00±0.04,灰度值比值:0.69±0.05比0.13±0.02, F=221.6、206.3, P<0.01),VEGF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0.44±0.03比0.13±0.01, F=108.5, P<0.01)。miR-19a-3p mimic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模型组(1.60±0.04比1.67±0.02, F=268.8, P<0.01),凋亡率和miR-19a-3p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6.36±0.08)%比(4.96±0.03)%,mRNA相对值:0.60±0.03比0.33±0.01, F=141.3、392.6, P<0.05],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mRNA相对值:1.59±0.02比3.80±0.07,灰度值比值:0.50±0.02比0.69±0.05, F=221.6、206.3, P<0.01),VEGF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平均吸光度值:0.24±0.02比0.44±0.03, F=108.5, P<0.01)。 结论:miR-19a-3p调控NF-κB通路,抑制NF-κB p65蛋白磷酸化,从而介导乳腺癌细胞微环境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乳房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71岁,因左侧乳房红斑、斑块3个月就诊。3个月前患者左侧乳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红斑,其上逐渐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无痒痛等自觉症状,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自行外用"皮炎平",原有丘疹可变平,但仍有新发丘疹,并且逐渐融合成斑块。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家族遗传病及肿瘤病史,无外伤史。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房近胸部中线侧可见不规则浸润性暗红斑,边界尚清,其上可见不规则隆起性红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质轫,表面无脱屑、破溃、结痂(图1)。辅助检查:血常规、乳腺彩超、血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除双肾泥沙样结石外,其余均无异常;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双侧颈胸部、腋窝、腹股沟及腹盆腔散在轻度增大淋巴结;盆腔内部分肠管基于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请血液科会诊暂排除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骨髓穿刺,但患者家属拒绝。皮损活检:灰白组织1块,大小为2.6 cm × 1.5 cm × 1.0 cm,皮肤面积2.6 cm × 1.5 cm。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受累,表皮及真皮见无浸润带,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呈弥漫浸润模式,肿瘤组织内大量异形淋巴样细胞,可见多核分裂象,细胞异形明显(图2),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结果:人B细胞抗原CD2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MUM-1、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相关蛋白a链CD79a均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占80%,原癌基因阳性细胞占20% ~ 30%,Bcl-6、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共同抗原CD10、细胞角蛋白、黑素细胞分化标记物、外套层细胞淋巴瘤标记、神经黏附分子、黑素瘤特异性抗体、粒-单核细胞标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B细胞激活抗原、细胞周期蛋白D1、人抗疱疹病毒抗体均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SH-THSR-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大鼠乳腺摄碘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蛋白激酶A(PKA)、钠碘转运体(NI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THSR-环磷酸腺苷(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乳腺摄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适碘(NI)组、重度低碘(SID)组、中度低碘(MID)组、中度高碘(MIE)组、重度高碘(SIE)组,每组22只。另选取22只雄性Wistar大鼠,喂养情况与NI组一致。饲养3个月时,收集雌鼠24 h尿样,并将雌鼠与雄鼠合笼(5 ∶ 1),交配后,每只雌鼠单独喂养,在生育10 d时,处死哺乳期大鼠取甲状腺、乳腺组织。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甲状腺和乳腺组织TSHR、PKA及NIS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TSHR、PKA、磷酸化PKA(p-PKA)及NI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I组比较(162.59 μg/L),SID、MID组雌鼠尿碘中位数(3.16、6.36 μg/L)均较低,MIE、SIE组雌鼠尿碘中位数(2 356.27、11 507.29 μg/L)均较高( P均< 0.01)。HE染色可见,不同摄碘水平对甲状腺滤泡产生不同的影响:NI组多为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滤泡;MID组小滤泡增多,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或立方,滤泡腔变小,胶质减少;SID组滤泡变小,上皮细胞呈柱状或高柱状,滤泡腔内胶质减少或缺如;SIE、MIE组甲状腺滤泡出现多形性变化,既有部分滤泡明显增大,又有部分小滤泡增生。不同摄碘水平对乳腺大导管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与NI组相比,SID、MID组乳腺大导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而MIE、SIE组纤维化明显减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10.73、92.37、115.75, P均< 0.01);乳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0.25、39.63、14.92, P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TSHR、PKA、p-PKA、NIS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14、6.73、8.48、4.51, P均< 0.05),其中MIE、SIE组TSH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I组( P均< 0.05);SID、MID组PK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I组( P均< 0.05);SID组p-PK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但SIE组低于NI组( P均< 0.05);SID组NI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 P < 0.05)。 结论:哺乳期大鼠高碘摄入时乳腺组织TSHR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低碘摄入时PKA、NI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可能通过TSH-TSHR-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碘的摄入,从而对自身及子代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蒲公英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探讨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atman TCM、PubChem及SwissTargePrediction数据库和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蒲公英有效成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基于R软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8个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和42个差异基因,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中的MicroRN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及RNA聚合酶Ⅱ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有关,其中Akt1、PTGS2、ESR1、NFKB1、AR等基因可能为核心靶点。结论:蒲公英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阐述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藜芦醇通过Wn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他莫昔芬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通过Wn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他莫昔芬疗效的影响。方法:使用含有二甲基苯蒽的芝麻油成功构建60只SD乳腺癌大鼠模型(所有大鼠均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各10只。A组为溶栓剂对照组,给予10 mg/kg二甲基亚砜;B组为白藜芦醇组,给予10 mg/kg白藜芦醇;C组为他莫昔芬组,给予0.1 ml的5 mg/ml他莫昔芬;D组为联合用药组,给予10 mg/kg白藜芦醇联合0.1 ml的5 mg/ml他莫昔芬;E组为Wn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给予10 mg/kg白藜芦醇、0.1 ml的5 mg/ml他莫昔芬联合15 mg/kg的端锚聚合酶抑制剂(IWR)腹腔注射;F组为Wnt信号通路激动剂组,给予10 mg/kg白藜芦醇、0.1 ml的5 mg/ml他莫昔芬联合2 mg/kg氯化锂。对各组大鼠进行28 d的观察,比较不同时刻各组大鼠的肿瘤体积、造模后第28天各组大鼠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Wnt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造模后对各组大鼠进行4周观察,无1例死亡。造模后第14、21、28天时各组大鼠的肿瘤体积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9、5.182、7.276, P<0.05);E组大鼠的肿瘤体积最小,A组大鼠的肿瘤体积最大,其中D组和E组大鼠造模后第14、21、28天时的肿瘤体积均小于C组,且E组小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27、6.791、7.921, P<0.05);且F组大鼠造模后第14、21、28天时的肿瘤体积均大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182、8.531、8.676, P<0.05)。各组大鼠的标本中均存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阳性细胞,细胞核表现为深浅不同的棕黄色,且分布不均。A组[(1.32±0.16)%]和B组[(2.24±0.41)%]仅能够观察到少数散落的凋亡肿瘤细胞,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759, P>0.05);C组[(19.09±4.53)%]和F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21.42±3.68)%]高于A组和B组( F=7.743、5.536, 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987、2.051, P>0.05);D组[(27.93±6.69)%]和E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39.69±6.89)%]明显高于其余4组,且E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883、7.037, P<0.05)。A组大鼠的β-连环蛋白(1.25±0.14)、Wnt2水平(1.10±0.30)均高于其他各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0.20±0.05)、磷酸化GSK3β(p-GSK3β,0.25±0.07)、Lef1水平(0.17±0.03)均低于其他各组;E组大鼠的β-连环蛋白(0.40±0.06)、Wnt2水平(0.30±0.11)均低于其他各组,GSK3β(0.89±0.04)、p-GSK3β(0.97±0.06)、Lef1水平(0.82±0.06)均高于其他各组;且E组大鼠的β-连环蛋白、Wnt2水平均低于D组和F组,且D组低于F组,GSK3β、p-GSK3β、Lef1水平均高于D组和F组,且D组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627, P<0.05)。 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β-连环蛋白、Wnt2的表达,提升GSK3β、p-GSK3β、Lef1的表达,抑制Wnt信号通路,提高他莫昔芬的抗肿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转运RNA来源的分子片段770靶向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转运RNA来源的小分子片段770(tRF-770)调控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CKAP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MINTbase数据库v2.0序列与基因组中成熟的tRNA进行比对,确认tRF-770的染色体定位;TA克隆实验鉴定tRF-770;利用TargetScan和miRBase数据库分析预测tRF-770的靶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CKA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选择乳腺癌细胞株MDB-MA-231和MCF7,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tRF-770过表达组(转染tRF-770过表达序列)及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另外设立tRF-770过表达+CKAP2-HA组(共转染tRF-770过表达序列与CKAP2过表达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中tRF-770的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并进行挽救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RF-770的靶基因;蛋白印迹法检测CKAP2-ERK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RF-770与9类tRNA剪切修饰的5'端完全匹配,TA克隆测序验证结果表明产物大小以及碱基与预期tRF-770序列一致。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CKA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t=7.21, 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DA-MB-231细胞中,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RF-770过表达组tRF-77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42±0.11、3.7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395.00, P<0.001);在MCF7细胞中,3组tRF-77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45±0.21、3.2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9.30, P<0.001);两种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tRF-770过表达组中tRF-770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tRF-770与CKAP2 mRNA 3'UTR结合。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在MDA-MB-231、MCF7细胞中,第3天和第4天tRF-770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 P<0.05);第3天和第4天阴性对照组与tRF-770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CK-8法挽救实验结果显示,在两株乳腺癌细胞中,tRF-770过表达+CKAP2-HA组自转染第2天起,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tRF-770过表达组(均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两种乳腺癌细胞中,tRF-770过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KAP2、p-ERK2、PCNA蛋白表达均下降(均 P<0.05);ERK2蛋白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量变化较小,而在MCF7细胞中tRF-770过表达组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tRF-770可能通过CKAP2-ERK2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夏枯草提取物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0.04、0.08、0.16、0.32 mg/ml浓度夏枯草提取物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筛选后续实验浓度。根据处理方法将MCF-7细胞分成不同组别。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5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行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 结果:0.04、0.08、0.16和0.32 mg/ml浓度夏枯草提取物处理后细胞MCF-7增殖率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1±9.21)%、(78.69±7.87)%、(51.37±5.14)%、(46.05±4.61)%, F=89.060, P<0.05]。夏枯草提取物处理的MCF-7细胞中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1.05±0.11比0.42±0.04)、细胞凋亡率[(25.22±2.53)%比(8.12±0.80)%]和miR-195表达(3.67±0.37比1.00±0.12)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147、19.333、20.593, P<0.05)。miR-195组miR-195表达(3.46±0.35比1.00±0.11)、cleaved-Caspase-3表达(0.96±0.10比0.43±0.04)和凋亡率[(22.36±2.24)%比(8.02±0.80)%]高于miR-NC组,Cyclin D1表达(0.35±0.04比0.92±0.09)和细胞增殖率[(45.27±3.53)%比(89.12±7.10)%]低于miR-NC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16、17.362、14.763、11.991、18.086, P<0.05)。夏枯草提取物组VEGF(0.40±0.04比0.92±0.09)、p-PI3K(0.32±0.04比0.76±0.08)和p-Akt表达水平(0.34±0.03比0.70±0.06)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08、42.144, P<0.05)。 结论:夏枯草提取物通过上调miR-195抑制VEGF/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