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的患儿血清样本254例,其中男173例,女8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7(4.00,9.75)岁。采用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进行18项过敏原sIgE检测。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屋尘螨(85.0%,215/254)的阳性率最高,依次为粉尘螨(83.5%,212/254)、鸡蛋白(19.3%,49/254)、牛奶(14.6%,37/254)、德国蟑螂(14.2%,36/254)和法国菊(12.6%,32/25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以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患儿的屋尘螨(95.4% vs. 91.7% vs. 71.0%,χ 2=23.257, P<0.001)、粉尘螨(95.4% vs. 90.6% vs. 67.7%,χ 2=26.916, P<0.001)、艾蒿(10.8% vs. 9.4% vs. 1.1%,χ 2=7.535, P=0.023)、法国菊(21.5% vs. 14.6% vs. 4.3%,χ 2=10.876, P=0.004)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6岁组的屋尘螨(96.2% vs. 84.0% vs. 53.5%,χ 2=46.343, P<0.001)、粉尘螨(96.2% vs. 81.5% vs. 48.8%,χ 2=52.756, P<0.001)、德国蟑螂(17.7% vs. 14.8% vs. 2.3%,χ 2=6.313, P=0.043)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3岁组;而≤3岁组的鸡蛋白(41.9% vs. 21.0% vs. 10.8%,χ 2=20.281, P<0.001)和牛奶(41.9% vs. 16.0% vs. 4.6%,χ 2=36.227,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岁组。此外,屋尘螨与粉尘螨、艾蒿与法国菊、猫皮毛屑与马皮毛屑、法国菊与蒲公英、鸡蛋白与牛奶、梯牧草与芝麻均显著正相关( r s≥0.511, P<0.01)。随着屋尘螨致敏等级的增加,艾蒿(0.0% vs. 1.5% vs. 10.8%,χ 2=9.714, P=0.008)、法国菊(0.0% vs. 4.4% vs. 19.6%,χ 2=16.195, P<0.001)、猫皮毛屑(0.0% vs. 7.4% vs. 18.2%,χ 2=11.459, P=0.003)和马皮毛屑(0.0% vs. 1.5% vs. 15.5%,χ 2=15.443,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牛奶(29.0% vs. 16.2% vs. 10.1%,χ 2=8.792, P=0.012)sIgE阳性率显著下降。 结论:尘螨是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法国菊是最主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致敏情况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注意规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蒲公英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探讨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atman TCM、PubChem及SwissTargePrediction数据库和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蒲公英有效成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基于R软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8个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和42个差异基因,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中的MicroRNA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及RNA聚合酶Ⅱ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有关,其中Akt1、PTGS2、ESR1、NFKB1、AR等基因可能为核心靶点。结论:蒲公英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阐述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西北地区1 161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谱、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1 161例经临床诊断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HAIKE ALLEOS 2000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12种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双侧 P<0.05/3=0.017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数值型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1 161例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为66.8%(776/1 161),阳性率最高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是艾蒿(599/1 161,51.6%)、法国菊(565/1 161,48.7%)、蒲公英(412/1 161,35.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7~18岁(379/513,73.9%),最低的是4~6岁(222/370,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77, P<0.001)。艾蒿、法国菊、车前草、梯牧草、桦树、屋尘螨、粉尘螨、猫皮毛屑、狗皮毛屑、德国蟑螂在7~18岁年龄组形成致敏高峰。在不同疾病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500/717,69.7%)、最低为哮喘组(76/144,5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5.563, P<0.001)。在不同性别分组中,男性sIgE阳性率(503/711,70.7%)高于女性sIgE阳性率(273/450,6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2.630, P<0.001)。sIgE阳性患者中多重致敏率达86.9%(674/776),双重致敏率为16.8%(130/776)。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蒲公英和法国菊( r=0.93, P<0.001)之间存在极强相关性,艾蒿和法国菊( r=0.64, P<0.001)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共致敏分析中,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梯牧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25.2%(170/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58.3%(393/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35.6%(240/674)。 结论:艾蒿、法国菊、蒲公英为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疾病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过敏原多重致敏率高,花粉过敏原sIgE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共同致敏或交叉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从咽论治IgA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上,IgA肾病患者常出现咽痛或咽部不适症状,需引起重视。中医治疗IgA肾病多以咽部为切入点,常用药中有较多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药,如桔梗、蒲公英、牛蒡子等,具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可配合啄治法增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孙郁芝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孙郁芝教授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属中医“劳淋”范畴,患者病程较长,症状复杂,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湿热留恋,兼有气机郁滞,治疗时应兼顾补肾健脾、清热利湿、行气通淋,用药主张平和中正,较少应用峻烈之品,自拟经验方药用黄芪、白术、茯苓、柴胡、杜仲、狗脊、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土茯苓、蒲公英、萹蓄、乌药、车前子、砂仁、香附、生龙齿、炙甘草,辨证灵活加减。附病案一则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病例报告文献对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病例报告文献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0月10日),选择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增强的病例报告文献。根据病例报告中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程度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可靠性。总得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结果:共收集到41篇文献,涉及56例患者、26种HDS。轻度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HDS有5种,包括当归、草木犀流浸液片、南瓜籽、鱼油和水飞蓟;中度者6种,包括生姜、芒果、蜂花粉、斯卡珀农葡萄、核桃和灰树花;重度者15种,包括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石榴汁、虾青素胶囊、苦艾、蜂王浆、越橘、红枣和贯叶连翘。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为高度可靠的HDS有1种,为蔓越莓(评分为11分);较可靠者8种,包括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评分分别为8、7、7、7、7、6、6、6分);可能可靠者12种,包括当归、生姜、草木犀流浸液片、芒果、虾青素胶囊、蜂花粉、苦艾、蜂王浆、斯卡珀农葡萄、核桃、越橘和灰树花(评分分别为5、5、5、5、4、4、4、3、3、3、3、3分);可疑可靠者5种,包括南瓜籽、红枣、鱼油、水飞蓟和贯叶连翘(评分分别为2、2、2、0、-1分)。结论: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等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和可靠性均较高,应避免在华法林治疗期间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桦褐孔菌治疗肝胆病症的配伍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根据俄罗斯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桦褐孔菌在肝胆病症康复治疗中的配伍应用方法,发现在多种肝胆病症的康复治疗中,桦褐孔菌可与小檗果、西洋蓍草、贯叶金丝桃、菖蒲根、金盏花、菊苣、异株荨麻、龙蒿、普通艾菊、蒲公英、冰草、野玫瑰果、葛缕子种子和马郁兰草等配伍应用,对黄疸、肝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疼痛等有一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某儿童医院2015至2020年儿童常见吸入变应原的特征及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015至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常见吸入变应原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怀疑过敏性疾病并进行了血清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的患儿(0~14岁),sIgE检测采用Phadia1000检测系统的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荧光酶联免疫法。分析这6年期间变应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使用构成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4 608例次检测,患儿共4 575例,年龄(5.4±2.9)岁、中位数5.0岁,男性3 176例(68.9%)、女性1 432例(31.1%),北方地区患儿4 294例次(93.2%)、南方地区患儿295例次(6.4%)、未知地区19例次(0.4%)。入组患儿的常见变应原为点青霉、分枝孢菌、烟曲霉、交链孢菌混合物(1 956/4 457例次,43.9%)及交链孢霉(276/630例次,43.8%),其次为蒿(300/889例次,33.7%)、葎草(12/38例次,31.6%)及豚草、蒿、雏菊、蒲公英、黄花混合物(909/2 874例次,31.6%)。6年间霉菌、草花粉、树木花粉过敏均呈上升趋势,霉菌(2015年38/130例次、29.2%,2020年1 574/3 233例次、48.7%)、草花粉(2015年11/77例次、14.3%,2020年1 069/3 072例次、34.8%)上升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8.953、49.559, P=0.000);树木花粉呈上升趋势(2015年1/10例次、10.0%,2020年516/2 122例次、2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1.111, P=0.292)。尘螨(2015年36/146例次、24.7%,2020年321/1 408例次、22.8%)、宠物毛皮屑(2015年7/33例次、21.2%,2020年411/2 398例次、17.1%)变应原阳性率基本保持稳定(χ 2 =0.258, P=0.611;χ 2 =0.379, P=0.538)。2015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为霉菌(38/130例次、29.2%),其次为尘螨(36/146例次、24.7%),而2020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仍为霉菌(1 574/3 233例次、48.7%),其次为草花粉(1 069/3 072例次、34.8%)、树木花粉(516/2 122例次、24.3%)。 结论:霉菌可能是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最常见的吸入变应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花粉、树木花粉逐渐超过尘螨成为除霉菌之外的常见变应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建库至2022年3月10日收录的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文献。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药频次、属性、功效、核心药对、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99首,涉及中药200味,使用频次≥40次的高频用药有苦参、黄柏、芒硝、五倍子、大黄等,功效以清热燥湿为主,药性以寒、温、微寒居多,药味以苦、辛、甘、酸居多,以归肝、胃、心、大肠、脾、肺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到22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到5组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组成为苦参、黄柏、芒硝、五倍子、大黄、蒲公英、冰片、地榆、苍术、红花、黄芩、乳香、没药、金银花。结论: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以清热燥湿解毒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共享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对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医案107个,涉及中药225味,其中核心用药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吴茱萸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药对为甘草-陈皮。核心处方由甘草、陈皮、黄连、吴茱萸、茯苓、海螵蛸、蒲公英、枳壳、白芍、柴胡、姜半夏、香附、木香、竹茹、枳实、砂仁、白术等17味药组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温胆汤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