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教材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旨在调查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的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研究采用网站和文献库检索,梳理了国内外流行病学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数字教材主要采用纸质书附加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但存在交互程度不足等问题。国外较好的流行病学数字教材更注重个性化、交互性和富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实时笔记、互动动画、答题等功能提升教材的数字化程度和学习效果,值得借鉴。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造口管理现况及专项培训的必要性:基于一项全国性问卷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外科医师对于肠造口管理的观念、重视程度、手术策略及操作习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全国范围内涉及肠造口手术的各级医院。目标科室包括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急诊及其他涉及肠造口手术的科室。调查对象需为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并参与过造口手术的外科医师。问卷包括肠造口相关的5个维度:人员资质及科室培训、对造口并发症的重视程度、造口定位与造口位置选择、造口手术习惯、操作细节和对造口相关技术了解及使用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通过微信链接或二维码方式共发送调查问卷488份,回收467份(95.7%)。应答医院196家,涉及26个省份地级市。参与调查的医师在三级以上医院426人(91.2%);所属科室包括:(大)普通外科130人(27.8%)、胃肠外科210人(45.0%)、肿瘤外科116人(24.8%)、其他涉及肠造口制作的科室11人(2.4%)。副主任医师以上311人(66.6%)。结果显示:(1)培训情况:在所调查的医师中,造口技术获取途径多为“导师或高年资医师传授”(83.3%,389/467),其次为“传授+图谱”(44.8%,209/467)和“自己摸索、不断改进技巧”(42.0%,196/467)。(2)造口并发症认知情况:99.4%(464/467)的医师都关注到了造口并发症与手术操作的相关性,46.7%(218/467)的医师认为所列举出的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关。61.0%(285/467)的医师遇到过需要二次手术干预或危及患者生命的造口狭窄或梗阻。其次,79.0%(369/467)的医师认为,造口技术本身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或者“比较有关”,且“大多可以避免”。仅有58.7%(274/467)的医师参加过肠造口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讨论与培训;99.1%(463/467)的医师认为,医师和造口治疗师的联合培训以及并发症讨论有必要并亟待开展。(3)造口手术操作部分:未按照定位进行造口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造口定位不能兼顾戳卡孔(56.1%,262/467)”,“按永久性造口定位了临时性造口(50.7%,237/467)”、“定位错误或不合理(43.3%,202/467)”。(4)肠造口相关技术情况:知晓率总体较高,但常规采用率整体不高。其中,技术知晓率不足75%的有“管状吻合器造口”(64.1%,257/401)与“造口旁负压引流”(44.1%,177/401)。而在使用情况上,分别有65.6%(263/401)和56.4%(226/401)的医师在“永久性结肠单腔造口”中与“袢式回肠造口”中常规采用“黏膜外翻缝合技术”与“支撑棒”。对于预防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的固定及缝合层次上,较为认可的是缝合“腹膜(或后鞘)”(68.3%,274/401)、“前鞘”(54.4%,218/401)和“皮肤”(80.6%,323/401),较为有争议的是“皮下组织”的处理,分别有26.7%(107/401)和32.7%(131/401)的医师主张缝合。有81.5%(327/401)的医师认同缝合操作并发症的发生“不在缝合多少,主要看技术水平”。结论:造口手术并发症与外科医师认知及操作相关,造口相关观念、造口手术操作习惯及造口管理异质性较大,造口专项培训不足,造口手术和管理规范化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科医师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术的应用与技能培训:基于全国范围的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麻醉科医师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术(AFBI)应用与技能培训的现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借助国内麻醉网络平台、专业微信群发布自填式二维码调查问卷,共包含5大类54个问题,调查期限为1个月,后台自动记录答卷情况。结果:全国共有30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1 250人参与,其中9位为非麻醉科医生,问卷有效率99.28%(1 241份)。在有效回答问卷中,就职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医师比率为52.70%(654位),主治医师及以上比率为74.78%(928位),AFBI技术有信心比率为7.57%(94位),处理困难气道首选柔性支气管镜比率为25.22%(313位);有AFBI经验比率为48.11%(597位),其中有失败经历比率为80.74%(482位);AFBI的技能培训率为72.04%(894位),理论知识培训满意比率为21.47%(192位),操作培训满意比率为14.32%(128位),临床实用性评价满意比率为12.30%(110位),非技能培训满意比率为17.90%(160位),培训全项满意比率为7.27%(65位)。结论:目前我国麻醉科医师临床应用AFBI处理困难气道的意识及实践有待加强,缺乏高质量的AFBI技能培训可能是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移动终端联合矩阵式二维码技术在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智能移动终端联合矩阵式二维码技术在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2016级五年制麻醉学专业2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学生。试验组学生按需自行扫码教学资料库学习并按照常规方式参与临床实习,对照组学生仅按照常规方式参与临床实习。实习结束后,通过出科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模拟病例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实习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模拟病例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82.46±9.61)分比(71.69±7.10)分,(78.38±5.08)分比(72.85±4.02)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实习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8.00(8.00,10.00)分比8.00(6.00,8.00)分,8.00(8.00,10.00)分比8.00(7.00,8.00)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智能移动终端联合矩阵式二维码技术应用于麻醉学实习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科病理实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传统病理实训教学中使用的实物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易损耗,部分疾病样本资源稀缺、难补充,实训教学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助推了医学实训课教学模式变革。通过构建实物标本的数字化图像,有效保存和扩充了样本资源,形成实物与数字标本相结合的病理实训教学资源库;通过构建远程访问网络平台,提高了病理实训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通过整合临床信息到样本,借助二维码技术与语音播报技术解读标本,实现人机互动学习。结果显示,使用资源库进行病理实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授课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西省全科医生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问题知信行情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山西省全科医生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问题的知信行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月1日至2月20日,结合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制定全科医生老年人PIM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PIM知信行情况。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山西省全科联盟单位中的一、二、三级医院各16所,以所选医院全科医学科中注册的257名在岗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现场发放问卷二维码调查,收集资料,分析全科医生老年人PIM防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得分,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57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96.5%。248名全科医生老年人PIM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分别为(31.4±9.2)、(32.9±4.6)和(34.9±8.3)分,得分率分别为62.8%(31.4/50.0)、82.3%(32.9/40.0)和69.8%(34.9/50.0);总得分为(99.2±16.3)分,总得分率为70.9%(99.2/140.0)。不同学历、工作单位、技术职称、是否知晓PIM及对PIM培训知识需求不同的全科医生老年人PIM知信行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6.14、4.39、5.38, t=2.97、2.62,均 P<0.05)。具有本科及研究生学历、高级技术职称的全科医生PIM知信行更好( t=2.69、2.98、2.36,均 P<0.05),不知晓PIM及对PIM培训无需求的全科医生PIM知信行更差( t=-2.96、-2.09,均 P<0.05)。 结论:全科医生对老年人PIM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能力有待提高。可加强对低学历、低技术职称、不知晓PIM及认为自身对PIM培训无需求的全科医生老年人PIM知识及技能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增设全媒体出版功能通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学术交流也带来了新的技术.为了便于神经外科同行能直观、可视地进行交流,欢迎各位作者将自己文章中的影像做成动态单一影像或融合影像,将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手术操作录相截取关键精彩片段以动态录相的形式提供给编辑部,我们会将您的宝贵动态资料以"二维码"的形式发表嵌于文章内,读者在阅读论文时,可利用手机的"二维码"功能阅读文中的动态影像和手术操作过程.这样可增加同行交流的直观可视性,增加论文的阅读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病案复印全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提高病案复印效率、质量与安全性.方法:通过需求分析,综合运用数字水印打印防伪、动态二维码等技术,设计开发病案复印全流程管理系统,包括复印登记、自助缴费、打印防伪病案、查询统计、防伪鉴别等功能模块.结果:系统运行后,复印病案者登记时间、缴费时间及调阅、打印病案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病案复印全流程管理系统可提高病案复印效率,防止病历被非法复制与篡改,提升病案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北京大学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相关知识为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影像数据,通过数字化软件对影像数据中上下颌骨、颈部动静脉等重要血管和骨组织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生成解剖实验模型,将重建模型加密后储存于云端.通过联网移动设备扫描实验模型对应的二维码,获取增强现实图像,辅助实验人员讲解和实验对象学习.分别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中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以课后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验对象对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反馈,评价该技术辅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共纳入83名本科生,所有实验对象均能顺利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识别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结构.实验参与人员均可通过联网的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从云端获取三维解剖实验模型,并在移动端对模型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以不同的解剖部位内容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内容呈递方式,通过更为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帮助实验对象分辨解剖结构,获取解剖知识.课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结构识别的接受程度较高(9.19分),增强现实技术在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理解能力(9.01分)、提升课程趣味和激发学习热情方面(8.55分)获得了较高评分.结论: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实现解剖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辅助学生更好建立三维空间理解能力,在帮助学生进行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结构识别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数字教材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本文旨在调查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的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研究采用网站和文献库检索,梳理了国内外流行病学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数字教材主要采用纸质书附加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但存在交互程度不足等问题.国外较好的流行病学数字教材更注重个性化、交互性和富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实时笔记、互动动画、答题等功能提升教材的数字化程度和学习效果,值得借鉴.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