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镇居民互联网诊疗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互联网诊疗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互联网诊疗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2021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以互联网诊疗使用行为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因素、社会参与、互联网使用经验和线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和基于CHAID算法的分类树模型,分析影响城镇居民互联网诊疗使用行为的因素.结果:我国城镇居民互联网诊疗的使用率仅为 19.8%.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OR=0.781)、年龄(OR=0.564)、受教育程度(OR=2.584)、家庭总支出(OR=1.169)、社会参与(OR=1.476)、互联网使用经验(OR=1.724)、就医需求(OR=1.771)显著影响城镇居民的互联网诊疗使用行为.CHAID分类树模型结果显示,40 岁及以下、有社会参与、有互联网使用经验、有就医需求的居民互联网诊疗的使用率较高.结论:我国城镇居民互联网诊疗的使用率较低,人口学因素、社会参与情况、互联网使用经验和线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会影响其互联网诊疗使用行为.应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和特点改进服务模式、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扩大互联网诊疗的知晓度,促进居民使用互联网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医护人员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系统性描述和分析临床医护人员的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临床医护人员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12日,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整合后,采用定性方法分析总结研究结果.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涉及12 298例医护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的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因素(一般人口学因素、医护服务意愿、创新自我效能感、远程照护模式的了解及参与情况、电子信息能力);组织因素(远程医疗政策、远程医疗培训、人力资源充足、工作环境及氛围、医院等级及类型).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的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但其参与远程健康照护的意愿较高,建议根据健康照护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构建科学可行的远程健康照护培训方案,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对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系统评价"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对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在不孕症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 5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不孕症患者的焦虑( SMD=-1.09,95% CI-1.76~-0.43, P<0.01)、抑郁( SMD=-0.98,95% CI-1.42~-0.54, P<0.01)、生化妊娠率( OR=1.67,95% CI 1.14~2.44, P<0.01)、临床妊娠率( OR=1.83,95% CI 1.22~2.73, P<0.01),但对生育压力无显著作用( MD=-3.81,95% CI-15.10~7.47, P>0.05)。 结论:"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能改善不孕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妊娠结局,但在生育压力改善方面尚缺乏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数字健康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健康迎来了空前发展阶段,不断创新着糖尿病的管理策略,但在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该文主要综述了数字健康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为数字健康在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发展与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构建(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基于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平台,探索构建一个安全规范、科学严谨的消化内镜数据库,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针对12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参考相关指南规范,讨论确定消化内镜图像数据的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数据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采用国内市场保有量>5%的内镜设备,对参与图像采集与标注的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内镜操作医师统一进行数据标注讲解训练。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前瞻性、连续性采集、标注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9家医疗中心的内镜检查数据;经数据优化、脱敏、泛化后上传至服务器,经文件同步、数据处理和专家审核,构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规范化采集与标注数据库,即云平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定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成功构建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库中标注病灶43 010个,其中,早期食管癌病灶2 906个,早期胃癌2 912个,早期结直肠癌2 397个,结直肠息肉9 773个(腺瘤性息肉5 539个,非腺瘤性息肉1 161个,未定性息肉3 073个),标注图像40 353张,标注检查数量11 289例次。结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采用统一标准和采集标注软件,保证了内镜数据的安全性、规范性,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标准化采集、标注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第三方数据监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脑卒中患者远程康复网络建设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物联网的远程康复模式势必推动以社区康复为核心的三级康复网络建设。某市级康复医院与市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网络,并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双方就项目管理制定合作方案,设计并构建了远程社区康复管理模型。在远程监控及设备数据物联下,市级康复医院的治疗团队可根据即时获取的相关功能评定数据制定治疗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团队则负责方案实施。53名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物联网的远程下肢智能反馈系统训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功能评定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但实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后期康复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今后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三级远程康复网络及推行居家远程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混合式教学法在伤口护理门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伤口护理门诊临床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构建以线上微信为媒介、线下案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伤口护理门诊实习生125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2名)采用线下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63名)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两周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效。采用线上自测和线下实践的理论测试、实践评价、综合素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客观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测试成绩、实践评价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以微信为媒介的混合式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能提高带教效率;能激发学生实习热情,提高综合素质;是一种可以借鉴的临床带教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疫情常态化下睡眠呼吸障碍远程诊疗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疾病诊疗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疗方式在疫情期间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由传统的门诊诊疗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远程诊疗,各大睡眠中心的诊疗能力不减反增。但伴随着诊疗模式的变化,隐私、数据安全、医保政策等相关问题也应运而生。疫情常态化下,远程医疗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健康医疗大数据驱动下的疾病防控新模式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已逐渐成为创新健康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资源,成为国家全面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鄞州区通过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传染病、预防接种、慢性病等疾病防控领域的防控模式创新,期望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提高区域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水平,培育发展新业态,成为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本文对鄞州区的这一防控新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介绍,并对模式的初步成效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2023年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妇产科医师2次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完善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64名北京市妇产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了解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不完成的原因、希望完成途径及希望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因疫情影响,2023年调查中有79名(48.17%)、76名(46.34%)医师通过线上或线上为主方式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且对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较2018年显著提高( P<0.05);49名(29.88%)、69名(42.07%)医师认为线上教育优于或等同于传统医学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地点灵活、节约经费是线上教育模式的主要优点;无论任何时候“希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均是妇产科医师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24名 vs.127名,75.61% vs. 77.44%);“专业操作技术”和“专业领域新进展”是其最感兴趣的内容。 结论:妇产科医师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化体系、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方式,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便利优势,网络线上教学方式能够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