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对喉癌术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喉癌术前患者应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行择期手术的喉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5 d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前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5 d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头颈癌生存质量表(QLQ-H&N35)评分及舒张压(DBP)、心率(HR)、收缩压(SBP)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 P<0.05),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显著较高( P<0.05);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2.20%,与对照组31.71%对比,明显较低( P<0.05)。 结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可有效减轻喉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睡眠障碍,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M-OSA)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且在术后6个月完成复诊的2~14岁儿童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72.6%),女17例(27.4%),年龄2.0~12.3(5.9±2.4)岁。所有儿童在基线时均完成临床资料收集、PSG、OSA-18生活质量问卷和儿童睡眠问卷-睡眠呼吸障碍分量表,术后6个月复查PSG和OSA-18生活质量问卷。根据基线PSG中快速眼动睡眠期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OAHI比值是否≥2,将患儿分为REM-OSA组(33例)和非REM-OSA组(29例)。对比2组患儿基线PSG参数及量表得分、术后6个月治愈率及OSA-18生活质量问卷结果,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身高比、是否超重或肥胖、病史时间、扁桃体和腺样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REM-OSA组的氧减指数、SpO 2<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高于非REM-OSA组( Z值分别为-2.723、-3.414,P值分别为0.006、0.001),而最低SpO 2低于非REM-OSA组( Z=-3.957, P<0.001)。REM-OSA组阻塞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与解剖因素相关)高于非REM-OSA组( t=2.840, P=0.006),而中枢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和觉醒指数(均与功能因素相关)低于非REM-OSA组( t=-2.597、 P=0.012, Z=-2.956、 P=0.003),其余PSG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不同基线OAHI情况下,2组患儿术后6个月OSA治愈率的变化趋势有交互效应(χ 2=4.282, P=0.039)。 结论:解剖因素和功能因素在REM-OSA与非REM-OSA患儿病因中所占的权重不同,2组患儿术后OSA治愈率在不同基线OAHI的情况下变化趋势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完全和/或部分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从而造成反复间歇低氧、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胸腔内负压增加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等。OSA患者常伴有日间嗜睡、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且OSA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OSA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对OSA合并MS患者的综合评估和有效防治,对于治疗疾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国内部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专家与内分泌代谢疾病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为OSA合并MS 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目标使用人群为睡眠疾病诊治相关医务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缩略语释义见附录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5.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50):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非电刺激组(NS组)和经皮非穴位电刺激组(TEN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至术毕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及合谷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型,电流强度6~10 mA;NS组诱导前在相同穴位放置刺激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TENAS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在非穴位经皮电刺激直至术毕。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记录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于术后1和2 d时记录患者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S组和TENAS组比较,TEAS组术后1、3和7 d时PSQI和AIS总分及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时QoR-15评分升高,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P<0.05)。3组患者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术后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鼻炎(AR)的睡眠呼吸障碍(SDB)特征,提高对儿童AR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AR并OSA的病例资料(AR并OSA组),选取同期诊断OSA并排除AR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SDB日夜间症状、睡眠结构特征、睡眠呼吸事件。结果:AR并OSA组患儿平均病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030);AR并OSA组患儿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100.0%)、打鼾(99.2%)、鼻塞(88.5%)、睡眠不安(68.0%);两组患儿的睡眠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R并OSA组睡眠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8);AR并OSA组患儿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通气指数及各睡眠期氧减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AR并OSA组患儿以中度、重度OSA为主要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合并AR使OSA儿童病程迁延;AR患儿的SDB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睡眠不安、打鼾、鼻塞,其睡眠效率下降,呼吸事件以阻塞性低通气及暂停更常见,氧减多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合并AR儿童更易出现中度、重度OS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为特征的睡眠障碍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已有证据表明OSA与脂代谢紊乱存在紧密联系,而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OSA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部分是通过OSA引起的脂代谢紊乱介导的。了解OSA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对指导OSA患者的管理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OSA与脂代谢紊乱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疫情常态化下睡眠呼吸障碍远程诊疗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疾病诊疗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疗方式在疫情期间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由传统的门诊诊疗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远程诊疗,各大睡眠中心的诊疗能力不减反增。但伴随着诊疗模式的变化,隐私、数据安全、医保政策等相关问题也应运而生。疫情常态化下,远程医疗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该文综述了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相关的研究进展。软腭部肌肉分为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咽肌、腭舌肌及悬雍垂肌。其中,腭帆张肌受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支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他软腭肌由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形成的咽丛分支支配,面神经及腭小神经亦参与其中。咽肌可分为咽缩肌和咽提肌,咽缩肌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及咽下缩肌;咽提肌包括茎突咽肌、腭咽肌和咽鼓管咽肌。咽上缩肌及咽中缩肌被认为由咽丛分支支配,而咽下缩肌则由咽丛及喉部神经支配;茎突咽肌由舌咽神经分支支配,而腭咽肌和咽鼓管咽肌则由咽丛分支支配。了解腭咽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助于减少腭裂修复术中的神经损伤,有助于了解腭咽闭合不全所致的吞咽、发音等障碍的相关机制,并指导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及部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延髓精原细胞瘤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术后13年随访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精原细胞瘤生长于延髓引起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未见报道。32岁男性患者,因"昏睡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睡眠打鼾及呼吸暂停病史2年。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为180.2 s。头颅MRI增强扫描提示延髓肿瘤性病变。术前曾出现睡眠昏迷、血压波动大,呼吸、心搏骤停等极端事件。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AP)治疗68 d,病情相对稳定后行延髓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延髓精原细胞瘤。术后行规范放疗及化疗并长期使用NPAP治疗,随访13年。术后3个月及5年PSG提示OSA转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术后9年及13年PSG提示为OSA和CSA,经综合治疗后尽管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仍然很高,但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和低氧时间明显缩短,未再出现极端事件,肿瘤无复发。手术、放疗、化疗及家庭使用NPAP可维持延髓精原细胞瘤所致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长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眼部疾病发病率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大,甚至致残,疾病负担重。诸多资料表明,部分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增加多种眼病的风险,包括青光眼、非动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睑松弛综合征和视网膜静脉闭塞;机制方面,主要与OSA特征性间歇低氧及睡眠片断化等所致氧化应激和缺氧性损伤、全身性炎症、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OSA已成为许多眼病另一种潜在危险因素。本文系统地介绍OSA与眼部疾病相关的现有研究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