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利胆合剂调节氧化应激拮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利胆合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利胆合剂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利胆合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复方利胆合剂(组方:茵陈、连翘、熟大黄、制首乌、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鳖甲、甘草)口服、灌肠或鼻饲治疗,每日60 mL,分2~3次给予,共治疗28 d,门诊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4项〔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瞬时弹性成像(TE)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及肝脾回缩时间。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40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利胆合剂组19例。两组治疗前血清肝纤维化4项、血清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LSM及AP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LSM、APR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利胆合剂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A(ng/L):165.81±21.57比203.87±25.88,PCⅢ(μg/L):69.86±9.32比81.82±7.39,Ⅳ-C(μg/L):204.14±38.97比239.08±24.93,LN(μg/L):162.40±17.39比190.86±15.97,TBil(μmol/L):37.58±27.63比53.06±45.09,DBil(μmol/L):20.55±19.34比30.08±27.39,ALP(U/L):436.50±217.58比469.60±291.69,γ-GGT(U/L):66.78±35.84比87.00±32.82,ALT(U/L):64.75±50.53比75.20±50.19,AST(U/L):77.25±54.23比96.80±59.77,TBA(μmol/L):74.35±44.44比85.45±39.50,LSM(kPa):5.24±0.39比7.53±3.16,APRI:0.52±0.39比0.98±0.29,均 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和GSH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利胆合剂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kU/L:64.56±6.69比51.58±5.98, P<0.05)。此外,利胆合剂组肝脏回缩时间(d:20.13±10.97比24.33±13.46)和脾脏回缩时间(d:25.93±13.01比29.14±14.52)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 P<0.05)。 结论:采用利胆合剂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干祖望"以虚论眩"观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一种外周性前庭疾病,属于耳源性眩晕.耳石复位术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手法复位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特征性眼球震颤消失,但手法复位后仍有大部分患者存在头晕、不稳感、恶心、焦虑、失眠等残余症状.目前,临床上对于其残余症状的国内外诊治研究较少.现基于国医大师干祖望对耳源性眩晕病的辨证论治,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探讨分析认为残余症状以虚证多见,并用干老常用方——五味子合剂对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治疗,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 例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方首乌藤合剂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复方首乌藤合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10批次样品指纹图谱间相似度均大于0.970,共标定30个共有峰.其中1号峰来源于续断和五味子,2、3号峰来源于续断和川芎,4、6、7号峰来源于川芎,5号峰来源于首乌藤和五味子,8、10号峰来源于首乌藤和续断,9号峰来源于续断、蔓荆子和川芎,11、18、26、29号峰来源于首乌藤,12、13、20、21、22、23、24、25、27、28号峰来源于续断,14、15、16、17、19号峰来源于合欢皮,30号峰来源于五味子.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了7个成分,分别为盐酸川芎嗪(7号峰)、绿原酸(12号峰)、阿魏酸(16号峰)、二苯乙烯苷(18号峰)、合欢皮木脂素苷(19号峰)、川续断皂苷Ⅵ(28号峰)、五味子醇甲(30号峰).结论 复方首乌藤合剂是多组分复杂体系,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该制剂的全面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首乌藤合剂中7种有效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双波长同时测定复方首乌藤合剂中盐酸川芎嗪、绿原酸、阿魏酸、二苯乙烯苷、合欢皮木脂素苷、川续断皂苷Ⅵ 、五味子醇甲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 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盐酸川芎嗪、合欢皮木脂素苷、川续断皂苷Ⅵ 、五味子醇甲)、320 nm(绿原酸、阿魏酸、二苯乙烯苷),柱温:25℃.结果 盐酸川芎嗪、绿原酸、阿魏酸、二苯乙烯苷、合欢皮木脂素苷、川续断皂苷Ⅵ 、五味子醇甲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33% 、100.29% 、100.18% 、99.95% 、99.23% 、101.61% 、99.28%,RSD均小于3%.结论 该法准确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首乌藤合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味子合剂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尿蛋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五味子合剂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尿蛋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饮食控制,口服复方α-酮酸片2.52g,3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味子合剂150 mL,日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尿蛋白变化、炎性因子指标、糖代谢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有所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值均下降,各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值下降,各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子合剂能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纠正糖代谢紊乱及炎性因子指标,能稳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尿蛋白含量,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味子宁神合剂的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合用,去除五味子宁神合剂中影响测定的杂质,建立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对处方中的黄芪进行TLC定性鉴别.方法:采用C18 SPE小柱纯化样品,Waters C18色谱柱(150 mm×3.9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TLC色谱定性鉴别采用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5:7:2)为展开剂.结果:五味子醇甲在10~50μg·ml-1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99.34%,RSD=1.55%(n=9).黄芪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测多评法测定复方首乌藤合剂中9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首乌藤合剂中9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二苯乙烯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二苯乙烯苷与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马钱苷、阿魏酸、合欢皮木脂素苷、川续断皂苷Ⅵ、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利用RCF计算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8种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 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首乌藤合剂中9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养阴合剂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气养阴合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A、丹酚酸B、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edera C18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215nm.结果: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丹皮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丹参酮ⅡA、丹酚酸A、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2.93~62.76(r=0.999 6)、2.53~54.06(r=0.999 9)、2.78~59.64(r=0.999 9)、2.72~58.38(r=0.999 2)、2.79~59.76(r=0.999 6)、2.87~61.44(r=0.999 7)、2.61~63.66(r=0.999 2)、2.28~48.78(r=0.999 6)、2.99~64.08(r=0.999 5)、2.69~57.66(r=0.999 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3.23%~100.68%之间.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测定益气养阴合剂中10种成分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味子合剂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病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伤的概况.甲亢合并肝损伤可归属中医"瘿病""瘿气""黄疸""胁痛"等疾病范畴,病位在肝,与心、脾、肾、脑密切相关;早期多表现为肝郁气结、湿邪内蕴,治疗采用抑木扶土之法佐以祛瘀化痰之药;久病耗气伤阴,后期多见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后期可酌加滋阴益气药以固护正气.治疗方药可采用复方如清肝泻火方、柴芍二至散、护肝方、疏肝消瘿汤、愈瘿降酶汤、疏肝消瘿合剂等,并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佐以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如柴胡、茵陈、五味子、灵芝、甘草、半枝莲、白芍、黄芪、田基黄、垂盆草等.甲亢合并肝损伤的中医药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多仍停留在自拟方的临床试验阶段.今后可开展采用经方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治疗甲亢合并肝损伤的研究;拓展中医药干预甲亢合并肝损伤的疗法可基于甲亢导致的肝损伤通路着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