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利胆合剂调节氧化应激拮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利胆合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利胆合剂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利胆合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复方利胆合剂(组方:茵陈、连翘、熟大黄、制首乌、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鳖甲、甘草)口服、灌肠或鼻饲治疗,每日60 mL,分2~3次给予,共治疗28 d,门诊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4项〔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瞬时弹性成像(TE)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及肝脾回缩时间。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40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利胆合剂组19例。两组治疗前血清肝纤维化4项、血清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LSM及AP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LSM、APR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利胆合剂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A(ng/L):165.81±21.57比203.87±25.88,PCⅢ(μg/L):69.86±9.32比81.82±7.39,Ⅳ-C(μg/L):204.14±38.97比239.08±24.93,LN(μg/L):162.40±17.39比190.86±15.97,TBil(μmol/L):37.58±27.63比53.06±45.09,DBil(μmol/L):20.55±19.34比30.08±27.39,ALP(U/L):436.50±217.58比469.60±291.69,γ-GGT(U/L):66.78±35.84比87.00±32.82,ALT(U/L):64.75±50.53比75.20±50.19,AST(U/L):77.25±54.23比96.80±59.77,TBA(μmol/L):74.35±44.44比85.45±39.50,LSM(kPa):5.24±0.39比7.53±3.16,APRI:0.52±0.39比0.98±0.29,均 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和GSH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利胆合剂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kU/L:64.56±6.69比51.58±5.98, P<0.05)。此外,利胆合剂组肝脏回缩时间(d:20.13±10.97比24.33±13.46)和脾脏回缩时间(d:25.93±13.01比29.14±14.52)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 P<0.05)。 结论:采用利胆合剂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药利胆合剂配方颗粒剂急性毒性实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合剂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组及给药组,每组雌雄各10只。参照《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采用最大给药量(MAD),给药组灌胃利胆合剂复方颗粒剂0.04 mL/g(42.8 g/kg),24 h内给药3次,每次间隔6 h以上;溶媒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外观特征、行为活动、体质量变化及死亡数;第14天摘眼球取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比例(LYM%)、中性粒细胞比例(NEU%)、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指标;随后处死小鼠,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心、肝、脾、肺、肾、胸腺等器官指数。结果:小鼠灌服利胆合剂复方颗粒剂进行急性毒性预实验,未获得半数致死量(LD 50),故采用MAD进行急性毒性实验。MAD实验期间3组动物均无死亡,其行为活动正常,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改变。溶媒组、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体质量、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器官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正常对照雌雄组、溶媒雌雄组和给药雌雄组的体质量(g)在给药前分别为18.96±1.14、19.65±1.45、19.33±1.30、19.53±1.22、19.28±1.69和19.48±1.28,给药后14 d分别为27.69±0.81、28.19±2.22、27.77±1.00、27.88±1.85、27.92±1.33和28.07±1.93。 结论:利胆合剂复方颗粒剂口服毒性小,结合临床用药观察,能安全用于婴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金利胆排石合剂促进保胆微创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三金利胆排石合剂对保胆微创取石术后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同意行微创取石术住院患者36例,按就诊住院号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术后口服熊去氧核糖核酸,实验组18例在术后口服三金利胆排石合剂100 mL,连续治疗8周完成1个疗程.观察两组样本治疗后胆囊收缩率变化.结果:试验组胆囊收缩率恢复正常较对照组早,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金利胆排石合剂能够促进保胆微创取石术后胆囊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利胆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健脾利胆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和健脾利胆合剂,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清学生化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BIL、DBIL、ALT、AST和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胆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明显提高婴儿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汁郁积症早产患儿服用健脾利胆合剂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胆汁郁积症早产患儿服用健脾利胆合剂的临床疗效.方法:胆汁郁积症患儿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利胆合剂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肝脏和脾胀肿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肝脏和脾胀肿大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ilT、TBAI、BilD、γ-GT、ALT、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lT、TBAI、BilD水平低于对照组,但γ-GT、ALT、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胆合剂治疗胆汁郁积症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黄疸、程度及肝脾肿大,具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土木香合剂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土木香合剂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土木香合剂随症加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对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上腹部压痛、恶心呕吐、纳差、口苦口干、神疲乏力、排便改变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彩超检测胆囊大小及胆囊壁的厚度、毛燥等情况,比较2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彩超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上腹部压痛、恶心呕吐、纳差、口苦口干、神疲乏力、排便改变症状积分及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胆囊超声疗效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土木香合剂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胆合剂全方君臣组分对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量效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中药利胆合剂全方君臣组分对肝内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特点.方法:将56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胆合剂常量组、茵陈倍量组、连翘倍量组、熟大黄倍量组、熊去氧胆酸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利胆合剂常量组、茵陈倍量组、连翘倍量组、熟大黄倍量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均6d.实验第5天除正常组外,各观察组均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建立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48h后处死各观察组大鼠,采用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酶法检测各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出现碎片状坏死,弥漫脂肪变性,汇管区纤维组织及小胆管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改变明显;各给药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熟大黄倍量组减轻小胆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γ-GT、ALP、ALT、AS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BIL、DBIL、TBA、ALP、γ-GT、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组间比较,熟大黄倍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γ-GT、ALT、AST疗效更为显著(P<0.01,P<0.05).结论:利胆合剂能有效改善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臣药熟大黄倍量组在君臣组分倍量组中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法尼醇X受体在胆汁淤积幼龄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利胆合剂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法尼醇X受体(FXR)在胆汁淤积幼龄大鼠模型中表达及利胆合剂干预作用.方法 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正常和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UDCA或利胆合剂灌胃.第5天(正常组除外)给予α-异硫氰酸奈酯(ANIT),ANIT 48h处死.检测血清TBIL、DBIL、TBA、ALT、AST、GGT、AL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FXR及小异源二聚体伴侣(SHP)、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家族2多肽B4(UGT2B4)、胆盐输出泵(BSEP) mRNA;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FXR及SHP、UGT2B4、BSEP蛋白.结果 模型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水平较正常组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组、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水平降低(P<0.01);与UDCA组比较,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水平降低(P<0.01);与利胆合剂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AST、TBA、GGT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FXR、SHP、UGT2B4、BSEP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组、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及高剂量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低剂量组FXR、BSE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UDCA组比较,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5);与利胆合剂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表达量升高(P<0.01,P<0.05),SHP、UGT2B4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利胆合剂可缓解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其疗效优于UDCA,其机制可能与促进FXR及下游的SHP、UGT2B4、BSEP分子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在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预防中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中药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的预防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79例预行ERCP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中药组(40例)和西药组(39例).两组术前均常规治疗,中药组术前2 h给予清胰利胆合剂100 mL保留灌肠,西药组术前2 h给予吲哚美辛栓0.1 g塞肛.记录PEP和PEH发生例数,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4、24 h的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IL-8、IL-10变化及患者术后腹痛、排气情况.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PEP和PE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后腹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RP、PCT、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术后24 h血淀粉酶降低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中药清胰利胆合剂灌肠预防PEP及PEH与西药疗效相当,能降低PEP及PEH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排气,调节免疫功能,加强对胰腺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血淀粉酶水平的效果优于西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胰利胆合剂灌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ost-ERCP hyperamylasemia,PEH)的预防作用,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预行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前2h给予清胰利胆合剂1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术前2h给予吲哚美辛栓0.1g塞肛.记录PEP和PEH发生例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h、24 h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后腹痛症状.结果:两组患者PEP和PEH发生率、术后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利胆合剂预防PEP及PEH与对照药物吲哚美辛的疗效相当,能降低PEP及PEH的发生率,缓解术后腹痛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