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良反应及其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重睑成形术是亚洲人群整形外科中最常见的面部美容手术之一,虽然手术方式不断探索更新,但切开法一直应用最为广泛.但术后早期出现的疼痛、肿胀、瘀青和后期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本文就重睑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其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豹猫、亚洲狗獾和猪獾的活动节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物种之间生态位分化、认识种间共存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全年对分布于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活动节律进行比较研究.在35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8 400个相机日,获得豹猫独立有效照片393张、亚洲狗獾682张、猪獾797张.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3种动物的月活动节律随季节变化,初夏和初秋存在活动高峰.3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存在一定重叠,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活动峰值:豹猫和猪獾在夜间活动强度较大,但猪獾的活动峰值较豹猫有所推迟,亚洲狗獾则在昼夜交替时期活动最频繁.3种动物通过活动节律峰值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有利于同域分布下的共存.本研究从活动时间维度的峰值差异认识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生态位分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同域物种共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3种动物行为生态适应研究、制定栖息地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南洋鼠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属级分类关系的分子证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南洋鼠(Chiromyscus langbianis)是亚洲特有的一种树栖鼠类,其属级分类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分类系统将其归入白腹鼠属(Niviventer)或费氏树鼠属(Chiromyscus),影响了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和分析南洋鼠的线粒体基因组,探讨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并利用近邻相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ML)构建22个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厘清南洋鼠的属级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南洋鼠线粒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6 288 bp,包含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为 A 36.6%、T 28.9%、G 15.0%和 C 19.5%,AT 偏斜(AT-skew)为 0.092,GC 偏斜(GC-skew)为-0.337.在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Y)缺少D环外,其余的21个tRNA基因均能够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同时,部分tRNA基因,如tRNAPhe出现了A-A,tRNAVa1、tRNALeu、tRNAI1e出现了C-U等非经典配对,以维持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基于近邻相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南洋鼠与费氏树鼠属的亲缘关系更近.进一步基于线粒体Cytb和Cox1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均支持南洋鼠划入费氏树鼠属.本研究为南洋鼠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分子证据,也为其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谷胱甘肽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对纳入的研究,运用Stata11.0软件计算OR值和95%CI,评价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宫颈癌病例组2324例和对照组26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中GSTM1纯合缺失型与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明显正相关(OR=1.74,95%CI 1.41~2.14),亚组分析发现,东亚人群(OR=1.54,95%CI 1.21~1.97)、中亚人群(OR=8.32,95%CI 2.84~24.36)、南亚人群(OR=2.11,95%CI 1.48~3.02)、中国人群(OR=2.03,95%CI 1.46~2.82)、印度人群(OR=1.89,95%CI 1.39~2.57)、哈萨克斯坦人群(OR=8.32,95%CI 2.84~24.36)和巴基斯坦人群(OR=5.52,95%CI 2.34~13.07)的GSTM1纯合缺失型均与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显著关联.结论:GSTM1纯合缺失型可能会增加亚洲人群宫颈癌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球乳腺癌BRCA1/2突变患者地域分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 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BRCA2)是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的主要基因.目前,关于BRCA1/2种系突变已在人群中被报道,而且不同地域与种族间的突变类型和频率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大多数报道集中于欧美的高加索人,但也有关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人群突变谱的报道.本研究旨在综述BRCA1/2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乳腺癌BRCA1/2突变患者的全球地域分布特点,了解特定种族或地理群体中鉴定出的相对高频的BRCA1/2突变,为不同地域的有效基因检索策略提供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锲而不舍,砥砺前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章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2月成为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直接掌握的专家.曾任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西京脑科医院院长;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会员、国际脑研究组织会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委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生命科学部评委、中华医学会理事、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军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西部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自2001 年始担任《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创刊主编至今,将该杂志打造成为了神经外科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它致力于推动神经外科学及其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秉持"路虽远,韧必达"的理念,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影响力,已成功跻身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期刊之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 8 个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2年 12月.检索有关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由 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 16篇文献,其中 15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 3 18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共 1 553例,队列研究样本量 180例,心房颤动累计发生 39例,纳入研究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OR=2.14,95%CI(1.82,2.52),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OR=2.24,95%CI(1.86,2.71),P<0.000 01]与非洲[OR=4.87,95%CI(2.49,9.52),P<0.000 01]人群中幽门螺杆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而在欧美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无关.心房颤动病人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与幽门螺杆菌阴性者相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MD=-0.33,95%CI(-0.50,-0.17),P<0.000 1],血清 C反应蛋白(CRP)[SMD=2.02,95%CI(0.53,3.50),P=0.008]、同型半胱氨酸(Hcy)[MD=7.77,95%CI(5.43,10.12),P<0.000 01]水平升高.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结论:当前研究证据表明,在亚洲与非洲人群中幽门螺杆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影响血清 HDL-C、CRP、Hcy等相关指标,促进心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引起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鸢尾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100例MHD患者进行握力评估,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脂肪组织指数(FTI)及瘦组织指数(LTI).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将100例MHD患者分为肌少症组(53例)和非肌少症组(4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鸢尾素水平,分析血清鸢尾素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MHD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男性比例、BMI、上臂围、FTI及TC、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步速、握力、LTI、血清鸢尾素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SCr水平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与SC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TI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是MHD合并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MHD合并肌少症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是MHD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亚洲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卒中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预后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等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研究及应用,AI在疾病的检出、精准评估等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AI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中斑块的分割、明确斑块的性质、相应的脑血管事件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介绍近年AI在该疾病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肢端黑色素瘤的认知和早期检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肢端黑色素瘤(AM)是黑色素瘤的一种亚型,病变分布于手掌、足底和甲床区域.不同人群AM的患病率存在差异,该亚型在白种人群中罕见,而在西班牙、非洲及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研究表明,AM约占所有黑色素瘤患者的2%~3%.由于早期AM的临床诊断具有挑战性,且对早期AM缺乏认知这就导致AM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处于较晚期.因此,了解早期AM诊断的最新进展至关重要.AM与其他亚型皮肤黑色素瘤相比预后较差,对该疾病的早期认识也有助于制订治疗策略.该综述总结了 AM的流行病学的特点、临床、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期优化早期AM的检测策略提高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