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泌乳的影响及营养干预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泌乳情况的影响,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修武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GDM患者,根据产后泌乳情况,将52例存在产后泌乳启动延迟(DOL)的患者列为病例组,将其余60例正常泌乳患者列为对照组,归纳导致GDM患者发生DOL的危险因素,分析糖脂代谢水平与DOL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并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结果 妊娠期体质指数(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增长值≥5 kg、初产妇、剖宫产、空腹血糖(FBG)≥10 mmol/L、餐后2 h血糖(2h PG)≥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甘油三酯(TG)≥2.50 mmol/L、总胆固醇(TC)≥6.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 mmol/L、载脂蛋白 A5(ApoA5)≤100 μg/L、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600 μg/L、缺乏系统母乳喂养指导为导致GDM发生DOL的危险因素.DOL发生率与FBG、2h PG、HbA1c、TG、TC、LDL-C、CTRP6呈正相关,与HDL-C、ApoA5呈负相关.结论 超重或肥胖的初产妇经剖宫产分娩后发生DOL的风险更高,其发生率与糖脂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予以个体化营养管理并做好相应母乳喂养指导对防治DOL、提高母乳喂养率均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文介绍了早产产妇在泌乳三阶段泌乳状况,综述了早产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促进早产产妇泌乳的支持策略,旨在为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以泌乳生理为理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产检至分娩的198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纳入9 9名产妇.试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产后3 d内哺乳或挤奶频率、乳头疼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未出现脱落.试验组产后3 d、14 d、42 d、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是否母婴分离进行分层分析,试验组产后42 d、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3 d内哺乳或挤奶频率、乳头疼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泌乳生理为理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泌乳行为的依从性,促进泌乳建立,从而显著提高其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弹性、产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弹性、产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该院高龄初产妇296例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入院148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入院1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教育配合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采取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心理弹性、分娩控制感、分娩方式、产痛、泌乳功能、新生儿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评分均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会阴撕裂发生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AS、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初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及48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5.96%高于对照组83.11%( P<0.05)。 结论: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能提升高龄初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缓解无助心理,减轻产痛,改善新生儿状态,提高泌乳功能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剖宫产术对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影响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剖宫产术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OL Ⅱ)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 4.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涉及36 233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组产妇发生DOL Ⅱ的风险是自然分娩组产妇的1.74倍( OR=1.74,95% CI:1.46~2.08, P<0.01)。 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剖宫产术可增加产妇发生DOL Ⅱ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剖宫产术与DOL Ⅱ的因果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生期中医推拿在剖宫产术后泌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在剖宫产产妇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缺乳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乳房推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指标、泌乳始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喂养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相近;治疗后两组产妇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相近( 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48 h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整体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43例(95.56%),混合喂养2例(4.44%),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37例(82.22%),混合喂养8例(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推拿按摩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减轻涨奶程度,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妇自觉泌乳不足现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从产妇自觉泌乳不足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产妇自觉泌乳不足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干预组给予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后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3 d泌乳量、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并跟踪统计产后护理满意度。结果:生物养育模式下的干预组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1.11%(82人),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6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产后3 d泌乳量合格率90.00%(81人),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6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64.44%(58人),显著高于对照组48.89%(4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产后护理满意度97.78%(88人),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80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的母乳喂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产后3 d泌乳情况,提升产后半年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NRS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按摩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联合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N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泌乳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HAMA和HAMD评分在生产后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产妇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应用于顺产产妇,可显著改善产妇负面情绪,降低疼痛程度,促进产妇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elayed onset of lactogenesis stage Ⅱ,DOL Ⅱ)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3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DOL Ⅱ分为DOL Ⅱ组( n=104)和非DOL Ⅱ组( n=226),并将2组产妇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DOL Ⅱ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于2022年2月至3月选取129例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建模组产后DOL Ⅱ发生率为31.5%(104/330),验证组为31.0%(40/129)。建模组中DOL Ⅱ组与非DOL Ⅱ组比较,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分组的构成比{偏瘦[9.7%(22/226)与3.8%(4/104)];正常[66.8%(151/226)与62.5%(65/104)]和超重或肥胖[23.5%(53/226)与33.7%(35/104)]},初产[50.4%(114/226)与61.5%(64/104)]、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64.2%(145/226)与40.4%(42/104)]和母婴分离[36.3%(82/226)与50.0%(52/104)]的产妇所占比例,分娩孕周[38.0(36.0~39.0)与37.0(35.0~38.5)周]和产后48 h内母乳喂养次数[6.0(3.0~9.0)与2.0(0.5~5.0)次]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孕前超重或肥胖( OR=4.040,95% CI:1.196~13.651)、初产妇( OR=1.866,95% CI:1.079~3.227)、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 OR=0.582,95% CI:0.339~1.000)、产后48 h内母乳喂养次数( OR=0.791,95% CI:0.729~0.857)。Hosmer-Lemeshow检验 P=0.8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95% CI:0.731~0.837),约登指数为1.504,灵敏度为0.769,特异度为0.735。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 P=0.26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 CI:0.661~0.840),约登指数为1.460,灵敏度为0.775,特异度为0.685。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剖宫产术后DOL Ⅱ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和预测效能尚可,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DOL Ⅱ高风险产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