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地区2 23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梧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门诊受检的2 237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杂交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并将所有受检者分为10个年龄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梧州市16~82岁妇女HPV的感染率为34.3%.②HPV感染亚型的分布特点:总体感染率由高到低位于前 5 位的亚型分别为 HPV-52(29.6%)、HPV-16(15.1%)、HPV-58(14.2%)、HPV-51(9.6%)和HPV-53(9.6%);以单一感染(76.2%)和双重感染(17.3%)为主.③ 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3,P=0.004),其中≥61岁组感染率最高(44.7%),其次为21~25岁组(44.4%),再次是≤20岁组(41.2%);感染率最低为41~45岁(25.6%),其余年龄段组感染率较为均衡,约34.0%.结论 梧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52、16、58亚型为主,且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存在差异,在16-82岁年龄段,提示应加大对25岁以下及6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40)和低危型HPV感染(n=11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HPV-DNA分型试剂盒检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和CXCL1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IF染色强度.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对比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感染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O.05);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 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48、0.684、0.791和0.93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2.577、3.152、2.096,均P<O.05);Spearman相 关性结 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 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0.633、0.649均P<O.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高于低危型和对照组,临床检查中应用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NA甲基化在HPV相关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DNA甲基化作为最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对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具有重要调节功能,异常DNA甲基化水平和分布模式与癌症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DNA甲基化及宿主DNA甲基化的研究越来越多,结果显示两者在宫颈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DNA甲基化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中致癌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PV-DNA联合SCC-Ag、CA19-9、AFP检测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各80例临床资料,分别纳入宫颈癌组、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女性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以及宫颈癌组不同FIGO分期患者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及HPV-DNA、SCC-Ag、CA19-9、AFP阳性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HPV-DNA、SCC-Ag、CA19-9、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HPV-DNA、SCC-Ag、CA19-9、AFP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Ⅲ~Ⅳ期患者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HPV-DNA、CA19-9、AFP 阳性率均高于 Ⅰ~Ⅱ 期患者(均 P<0.05);HPV-DNA、SCC-Ag、CA19-9、AFP 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96.3%)、准确度(91.8%)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AFP诊断特异度最高达100.0%(P<0.05).结论:HPV-DNA联合SCC-Ag、CA19-9、AFP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武汉市某医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及基因型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并分析比较27种不同HPV型以及不同年龄层的感染率,获得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年龄为18~88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分型检测者24852例,按年龄18~30岁、31~44岁、45~54岁、55~64岁、65~88岁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年龄层HPV感染状况.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 在24852例样本中,HPV阳性共计5179例,总感染率为20.84%,55~64岁组感染率最高(26.90%).其中高危型4144例(16.67%),低危型1771例(7.13%),且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PV流行优势型为52、58、16、53型.不同HPV型多重感染检出1389例,感染率为5.59%,以2重HPV型感染多见.按年龄分层分析,多重HPV型,感染多分布于45岁以下人群,占比76.03%.结论 近3年,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20.84%,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不同型HPV多重感染率为5.59%,并呈现低龄化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27639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目前洛阳市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现状.方法 从LIS系统中收集2020年6月28日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PV基因检测的结果以及患者临床资料,剔除信息不全的病例.分析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感染差异、HPV阳性率、感染亚型及年龄分布等特点.结果 共收集27639例,其中阳性率女性(27.86%)比男性(23.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4,P<0.05).感染率排在前五的亚型依次是男性:HPV16、HPV6、HPV11、HPV39、HPV58;女性:HPV16、HPV52、HPV58、HPV61、HPV51.感染类型均以单重和双重感染为主,男性最多可检出五重感染,女性最多可检出十重感染.男性人群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各年龄层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06,P>0.05);女性人群年龄最小14岁,最大89岁,阳性率较高的两个年龄阶段分别是<20岁(39.80%)和60~69岁(38.20%),各年龄层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381,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PV E6E7 mRNA检测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不同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不同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的应用.方法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或DNA倍体定量分析阳性的500例患者行宫颈活检,以病理学作为金标准,比较HPV E6E7 mRNA检测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炎、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中的结果,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LSIL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炎,在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阳性率高于宫颈LSIL(P<0.05).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LSIL、宫颈HSIL、宫颈癌的阳性率均高于宫颈炎,在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阳性率高于宫颈LSIL(P<0.05).单独HPV E6E7 mRNA检测或DNA倍体定量分析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3.18%或70.45%及95.45%,特异度为13.60%或92.32%及12.94%,准确度为20.60%或90.40%及20.20%.结论 HPV E6E7 mRNA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不同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中的阳性率存在差异,单独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HSIL和宫颈癌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信使核糖核酸检测 脱氧核糖核酸倍体定量分析 宫颈癌 Human papilloma virus E6E7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detec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16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氧诱导因子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可以选择性地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引起良、恶性增生性病变。缺氧诱导因子是一种缺氧环境下被诱导表达,发挥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在HPV感染导致的良恶性肿瘤中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代谢重编程、加速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等,从不同角度在HPV感染所致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综述缺氧诱导因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在HP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PV感染所致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因学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上皮细胞良性过度生长的病变,但其仍具有破坏性、复发性以及恶变趋向,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给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关于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并没有完全阐明具有因果关系的病因。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吸烟、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有关。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就关于近年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病毒感染、吸烟、慢性炎症、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