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69例宫颈癌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宫颈良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良性组,同时以出院后3年内复发情况为终点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0)及未复发组(n=229).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动态增强成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取定量参数;均测定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低于良性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复发组的ADC值低于未复发组,Ktrans、Kep、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灵敏度为94.1%%,特异性为93.2%;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38,灵敏度为93.0%,特异性为80.6%,联合评估的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学指标可显著提升其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态监测血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人附睾蛋白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择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良性肺病患者108例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良性肺病患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对比研究组不同治疗疗程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90 d;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3.3%.结论 血清中SCC-Ag、CYFRA21-1、HE4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升高,并在不同术后疗程中存在降低,并发现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率,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PV-DNA联合SCC-Ag、CA19-9、AFP检测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各80例临床资料,分别纳入宫颈癌组、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女性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以及宫颈癌组不同FIGO分期患者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及HPV-DNA、SCC-Ag、CA19-9、AFP阳性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HPV-DNA、SCC-Ag、CA19-9、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HPV-DNA、SCC-Ag、CA19-9、AFP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Ⅲ~Ⅳ期患者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HPV-DNA、CA19-9、AFP 阳性率均高于 Ⅰ~Ⅱ 期患者(均 P<0.05);HPV-DNA、SCC-Ag、CA19-9、AFP 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96.3%)、准确度(91.8%)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AFP诊断特异度最高达100.0%(P<0.05).结论:HPV-DNA联合SCC-Ag、CA19-9、AFP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SCC-Ag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42例,接受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微创组(76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更长,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12.348、21.622、11.780,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CA-199、CA125、SCC-Ag水平均下降:术前>术后2周>术后1月,微创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16、8.733、6.182、251.616、12.520、7.069、250.512、14.554、4.66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6,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可以优化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高安全性,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Ki-67表达的效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i-67表达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64例ES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Ki-67表达指数≥30%为Ki-67高表达组(47例),<30%为Ki-67低表达组(17例)。测量光谱CT定量参数值,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120 kVp混合能量图CT值、40 keV虚拟单能级图CT值、碘密度(ID)值、标准化碘密度(NID)和有效原子序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Ki-67表达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Ki-67高表达组动脉期120 kVp CT值、40 keV CT值、ID、有效原子序数和静脉期120 kVp CT值、40 keV CT值、ID、NID、有效原子序数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动脉期NI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5, P=0.070)。静脉期NID预测ESCC Ki-67表达的AUC最大,为0.965(95%CI 0.923~1.000),以0.28为截断值,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100%。静脉期NID的AUC与静脉期ID(AUC为0.926)、有效原子序数(AUC为0.90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2、1.81, P=0.128、0.071),与静脉期120 kVp CT值(AUC为0.719)、40 keV CT值(AUC为0.74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1、3.30, P=0.001、0.001),与动脉期各参数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光谱CT参数静脉期ID、NID、有效原子序数对ESCC Ki-67表达的预测效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对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间96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化疗+手术组。手术组直接进行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手术组于术前进行多西他赛+卡铂辅助化疗,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Th1/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表达及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 P<0.05),其中化疗+手术组显著低于手术组( P<0.05)。治疗后手术组和化疗+手术组IFN- γ分别为20.58±3.52和25.69±3.61,相比治疗前的11.75±2.59和12.15±2.65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的IL-2分别为24.68±4.46和29.53±5.28,相比治疗前的17.26±3.96和17.52±4.23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的IL-4分别为17.65±4.12和13.59±4.23,相比于治疗前的22.56±4.74和23.13±4.86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的IL-6分别为24.59±3.85和31.76±4.42,相比于治疗前的41.78±4.71和42.35±5.59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血清CEA分别为(33.89±5.51)ng/L和(30.46±4.86)ng/L,相比于治疗前的(44.34±5.62)ng/L和(44.71±5.75)ng/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CA125分别为(51.96±5.85)μg/L和(47.23±5.46)μg/L,相比于治疗前的(64.81±6.71)μg/L和(65.43±6.62)μg/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CA19-9分别为(42.21±5.23)U/mL和(37.56±5.61)U/mL,相比于治疗前的(51.46±5.71)和(52.13±6.20)U/m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SCC分别为(1.12±0.12)μg/mL和(0.96±0.15)μg/mL,相比于治疗前的(1.22±0.17)μg/mL和(1.24±0.18)μg/mL均明显降低。化疗+手术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组( P<0.05),两组骨髓抑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多西他赛+卡铂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芩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将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分为4组,分别采用0、10、50、100 μmol/L黄芩素处理0、24、36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黏着斑激酶(FAK)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标记蛋白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采用黄芩素处理48 h后吸光度( A)值分别为2.47±0.21、2.07±0.17、1.71±0.20和1.30±0.12。4组细胞处理48 h后 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19, P<0.05)。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85.21±7.09)%、(72.19±6.25)%、(43.19±5.10)%和(25.10±3.81)%。4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099, P<0.05)。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Ki-67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4±0.14、0.71±0.10、0.53±0.10和0.30±0.09。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1、0.82±0.12、0.64±0.09和0.29±0.09。4组细胞Ki-67和FA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10, P<0.05; F=4.928, P<0.05)。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分别为1.28±0.15、0.97±0.13、0.64±0.12和0.33±0.10。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9、1.32±0.14、1.89±0.23和2.17±0.16。4组细胞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91, P<0.05; F=3.951, P<0.05)。 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针穿刺洗脱液多项指标检测在良恶性颈部结节鉴定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甲状腺球蛋白(TG)、铁蛋白(Fer)和降钙素原(PCT)在鉴别良恶性颈部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以期筛选最优鉴别诊断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单发颈部结节患者39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穿刺洗脱液CEA、SCC-Ag、Cyfra211、TG、Fer和PCT水平,以细胞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穿刺洗脱液各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396例患者中,恶性结节101例,良性结节295例。恶性结节患者穿刺洗脱液CEA、SCC-Ag、Cyfra211、TG和Fer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27.73 ± 10.63)μg/L比(16.81 ± 8.18)μg/L、(1.59 ± 0.74)μg/L比(1.09 ± 0.83)μg/L、(3.31 ± 1.48)μg/L比(1.66 ± 0.59)μg/L、(144.96 ± 38.93)μg/L比(95.03 ± 47.23)μg/L和(191.18 ± 80.13)μg/L比(137.87 ± 63.22)μg/L],PCT明显低于良性结节患者[(0.61 ± 0.24)μg/L比(1.01 ± 0.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项诊断性能较高指标为CEA、Cyfra211和TG(曲线下面积>0.7,约登指数>0.5);CEA、Cyfra211和TG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任何指标两两联合检测( P<0.05)。 结论:细针穿刺洗脱液CEA、Cyfra211和TG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良恶性颈部结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可切除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Ⅲa~Ⅳ期)肺鳞癌患者3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50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化疗线数、化疗疗效、是否放疗、化疗前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是否骨转移、是否脑转移和是否肝转移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 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 HR=1.855,95% CI为1.063~3.239, P=0.030)、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 HR=0.476,95% CI为0.302~0.751, P=0.001)、一线化疗疗效(疾病稳定: HR=0.293,95% CI为0.159~0.540, P<0.001;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HR=0.223,95% CI为0.120~0.413, P<0.001)、化疗前CRP( HR=1.715,95% CI为1.080~2.723, P=0.042)、LDH( HR=1.116,95% CI为0.780~1.596, P=0.002)、CEA( HR=1.855,95% CI为1.361~2.528, P<0.001)、是否肝转移( HR=2.453, 95% CI为1.461~4.120, P=0.001)是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影响因素。 结论:ECOG评分、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前CRP、LDH及CEA水平、是否发生肝转移是晚期不可手术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