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因于大气PM25的冠心病所致某市人群健康损失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价某市近10年来归因于大气PM2.5的冠心病所致该市人群的健康损失.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某市大气PM2.5浓度及居民冠心病死亡资料,计算冠心病所致的早死寿命损失年,分析大气PM2.5短期暴露及长期效应,并评估PM25在国家一级标准(15 μg/m3)时的冠心病患者健康改善情况.结果 2011-2020年该市因PM2.5所致的全人群冠心病死亡人数从2011年的747例上升到2020年的890例,增加了 19.14%;归因于PM2.5所致冠心病的寿命损失为106 840.48人年.2011-2020年该市归因于PM2.5的冠心病对人均期望寿命的损失是0.20岁,男性为0.29岁,女性为0.12岁,男性是女性的2.42倍.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级标准(大气PM2.5年平均为15 μg/m3)的水平进行调整,该市冠心病近10年可以减少4 375例死亡,寿命损失年可以减少49 001.61人年,期望寿命可以提高0.09岁.结论 2011-2020年冠心病对该市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失,降低PM2.5浓度后当地居民可获得良好的健康收益,提示PM2.5浓度降低可延缓该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英国警示非那雄胺精神不良反应和停止治疗后可能持续的性功能障碍风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期,MHRA发布药品安全性更新,警示非那雄胺精神副作用和停止治疗后可能持续的性功能障碍风险.英国正在为服用非那雄胺的男性引入患者警示卡,帮助提高其对精神不良反应和性功能障碍风险的认识,包括停止治疗后性功能障碍持续的可能性.提醒医务人员监测患者的精神和性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情况,为MP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RNA恒温扩增技术,收集并分析天津地区2017-2019年9303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RNA检测结果.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地区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RNA检出率为32.46%(3 020/9 303),其中女性患儿的检出率为35.79%(1 428/3 990),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9.96%(1 592/5 313),男性患儿的MP-RNA检出率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69,P<0.01);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29.212,P<0.01),其中新生儿与婴儿组的患儿MP-RNA检出率最低为9.56%(259/2709),学龄前组的检出率最高为58.30%(1 282/2 199).全年不同月份均可检出MP,其中9月的MP-RNA检出率最高为52.62%(462/878),不同月份之间的患儿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611,P<0.01).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MP-RNA 检出率分别为 16.96%(351/2 069),34.08%(620/1 819),47.47%(1 332/2 806)和 27.48%(717/2 609),不同季节的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606,P<0.01).不同标本类型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29.283,P<0.01),其中肺泡灌洗液的MP-RNA检出率最高为72.34%(889/1 229).每月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会影响MP-RNA检出率,风速越快、相对湿度越小,MP-RNA阳性检出率越低.结论 天津地区2017-2019年930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女性患儿MP-RNA检出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MP-RNA检出率越高;秋季为MP高发季节;肺泡灌洗液标本MP-R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标本类型;MP-RNA阳性检出率与风速、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明显.通过RNA恒温扩增技术能够初步掌握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防治MP感染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小梁分数在成都地区人群中变化及临床应用精确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 选择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7 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 963 例,其中女性 3 708 人,男性 1 255 人,均行双能X线(DXA)检查测量腰椎TBS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选取 30 例患者每人行两次DXA检查,计算BMD、TBS的精确度误差.结果 ①TBS在男性 20~29 岁、女性 30~39 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增龄逐渐下降;②男、女TBS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弱正相关;TBS与L1~4 BMD呈正相关;③低骨量组男、女TBS受损者占比分别为19.6%、35.1%;BMD正常TBS受损+部分受损者占比分别为 22.9%、40.5%.L1~4 BMD的CV%和LSC-CV%分别为 1.089%、3.015%;TBS的CV%和LSC%分别为 1.429%、3.958%.结论 ①本组TBS数据为成都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防治、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增龄BMD、TBS逐渐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②TBS有较好的精确度,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东省19个地市18岁及以上人群9种试点食药物质消费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对党参等9种试点食药物质开展消费状况调查,为完善食药物质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广东省抽取19个地市调查点,选择18岁及以上有传统煲汤料等地方特色食品食用习惯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12个月9种试点食药物质等消费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33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调查人群中,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消费率为0.8%~55.3%,消费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党参55.3%、黄芪47.4%、西洋参41.5%、灵芝30.0%、铁皮石斛(干)24.1%、天麻16.0%、铁皮石斛(鲜)4.8%、肉苁蓉2.6%、杜仲叶1.3%、山茱萸0.8%.消费人群中,9种试点食药物质以不直接食用为主,占比为82.6%~95.1%,每月消费频率均值为每月0.8~2.2次.9种试点食药物质干品每次消费量均值为每次7.4~11.9g,铁皮石斛(鲜)每次消费量均值为每次41.9 g.结论 广东省19个地市18岁及以上人群9种试点食药物质消费率差异较大,党参、黄芪等消费频率较高,建议针对食药物质用法、用量进一步科学评估,对居民做好正确食用的科普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8-2022年中国大陆老年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我国"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收集2018-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主动监测病例信息,采集粪便标本,开展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老年人群急性胃肠炎病例粪便标本总体检出率为9.15%(7 218/78 904,95%CI:8.95%,9.35%),以沙门菌最高(3 860/78 699,4.90%,95%CI:4.75%,5.06%),其次为诺如病毒(1 517/73 173,2.07%,95%CI:1.97%,2.18%)、致泻大肠埃希菌(1.39%,1 015/72 763,95%CI:1.31%,1.48%)、副溶血性弧菌(1.00%,782/78 386,95%CI:0.93%,1.07%)和志贺菌(0.19%,147/78 611,95%CI:0.16%,0.22%).老年人群男性沙门菌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老年人群各监测病原检出率具有明显季节性,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7、8月达到高峰,诺如病毒则在2、3月达到高峰,各地区监测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6.85,P<0.001).可疑暴露食品类别主要为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蔬菜类及其制品等大宗食品,家庭是最主要的进食场所.结论 我国2018-2022年间老年人群急性胃肠炎病例以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监测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有所不同,应根据对应特征分布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老年人食源性疾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3-2019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CO、NO2、O3暴露与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8日至2019年8月28日期间某医院每日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循环系统就诊量的相关性,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季节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PM2.5、PM10、SO2、NO2浓度的升高对高血压、冠心病就诊量均有明显影响.PM10、SO2、NO2对女性、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均有影响.PM2.5、O3对女性影响明显,RRPM2.5 为 1.001%(95%CI:1.000%~1.002%),RR03 为 1.002%(95%C1:1.000%~1.004%).CO 对男性影响明显,RRCO为1.174%(95%CI:1.001%~1.377%).PM2.5、SO2、NO2 对 19~59 岁、≥60 岁人群影响明显;CO 对≥60 岁人群影响明显,RRCO为1.184%(95%CI:1.000%~1.402%).秋、冬季PM2.5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明显,RR秋季为1.007%(95%CI:1.001%~1.013%),RR冬季为 1.004%(95%CI:1.000%~1.007%);冬季 PM10、NO2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明显,RRPM10为 1.005%(95%CI:1.002%~1.008%),RRNO2为1.012%(95%CI:1.000%~1.023%).结论 大气污染物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有影响,以≥60岁人群、冬季就诊量更为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沈阳市大气O3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沈阳市O3污染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特征和季节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 收集沈阳市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逐日死亡人数、O3逐日平均浓度及同期气象资料,并计算逐日寿命损失年(YLL),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O3污染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ER及YLL效应值).结果 O3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在累积滞后3d(lag03)达到最大效应,O3每增加10 μg/m3,ER及YLL效应值分别为1.08%(95%CI:0.53%~1.62%)和3.97(0.54~7.40)人年.不同人口特征下,O3对女性、≥65岁和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死亡风险 ER 更高,分别为 1.23%(95%CI:0.48%~1.98%),1.33%(95%C/:0.73%~1.93%),1.17%(95%CI:0.08%~2.27%),但仅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LL效应值在男性、≥65岁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表现出更高风险,但不同亚组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暖季,O3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ER及YLL效应值的影响均明显增加.结论 沈阳市大气O3污染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YLL有一定相关性,女性、≥65岁人群为O3健康损伤的脆弱人群,暖季可增加O3对人群死亡风险及YLL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2021年丹东市元宝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与气温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丹东市元宝区大气温度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收集2017-2021年丹东市元宝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气温、气压等数据,描述气象因素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本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探讨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暴露-反应及滞后关系.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与最高气温,出血性脑卒中与日均气温,心脏病与日均气压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日均气温在-13.3~9.5℃范围内时,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且温度为-13.3 ℃时RR值最大为14.00(95%CI:1.01~193.77).当气温在-8~2.3 ℃范围内时,日均气温是男性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气温在14.8℃以上时,日均气温是女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低温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在lag2达到最大值,为1.04(95%CI:0.94~1.16);高温下lag7的相对危险度最大,为1.02(95%CI:0.96~1.0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调查人群在日均气温较低时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应在冬春季节注意保暖,加强对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男性卡尔曼综合征1例诊治报告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是伴有嗅觉减退或缺失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该病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男性发病率约为1∶8 000,女性发病率约为1∶40 000[1].本文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收治的1例男性K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基因检测探讨该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