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及对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对病毒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Viral ToxGlo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先天免疫通路蛋白表达的水平;流式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表达的水平.结果 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与抗病毒作用呈量效关系;复方一枝蒿颗粒可促进先天免疫信号通路靶点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ANK结合激酶1(TBK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对RSV病毒诱导表达的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作用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TBK1/NF-κ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前F蛋白三聚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融合前F蛋白(prefusion F protein,pre-F)三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和初步应用.方法 选取RSV pre-F三聚体特异性抗体AM14 作为捕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RSV pre-F特异性抗体D25 作为检测抗体,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的最佳浓度,对封闭液进行优化,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分别对该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进行验证,并应用于RSV亚单位疫苗工艺开发中pre-F三聚体的定量检测.结果 该方法确定的捕获抗体AM14 包被浓度为 1.25 μg/mL,检测抗体D25 浓度为0.50 μg/mL,封闭液为1%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方法验证结果显示,线性范围为 1.50~24.00 ng/mL,标准曲线R2>0.99,最低检测限可达1.33 ng/mL;该方法专属性良好,仅与RSV pre-F三聚体反应;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结果显示回收率为 87.41%~117.03%,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 5.47%~14.07%;检测抗体孵育时间及显色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回收率在 87.65%~106.45%,证明该方法耐用性优良;该方法可应用于RSV pre-F发酵和纯化等样品的检测.结论 成功建立并验证RSV pre-F三聚体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均优良,可应用于RSV疫苗工艺开发中pre-F三聚体的定量检测,无需Octet或者Biacore等精密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破坏了抵御感染的物理屏障并在RSV入侵中提供受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造成婴儿住院的首要原因,也是全世界儿童和老年人群发病的重要因素. 此前作者已经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GF1R)是RSV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受体之一,激活IGF1R后可将第二受体核仁素(NCL)募集到细胞表面. 纤毛和黏液排列在呼吸道中,是抵御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屏障. 有研究证实,皮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可以介导RSV入侵细胞.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 RSV 受体和肌动蛋白重塑在病毒入侵过程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呼吸道合胞病毒基质蛋白通过关联RACK1抑制干扰素信号传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因,这种病毒的毒力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I型IFN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共同决定了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RSV感染的细胞中瞬时表达基质蛋白M,鉴定发现了许多与M蛋白相互作用的伴侣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 1N 1、甲型流感病毒H 3N 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免疫及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04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持续治疗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CD3 +、CD4 +、CD8 +、CD4 +/CD8 +、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治疗前后单核细胞TLR4表达情况(TLR4 mRNA、TLR4阳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比73.08%, χ2=5.22, P=0.022);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哮喘缓解及喘息音消失时间、肺部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值均<0.05);而CD3 +、CD4 +、CD4 +/CD8 +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CD8 +、IgE水平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表达、TLR4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值均<0.05);2组均未记录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rhIFNα-1治疗RSV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加速患儿症状改善,同时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单核细胞TLR4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对儿童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改进和完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2月1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比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简称方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总结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标准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确诊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来自湖北3例,万州本地3例;家庭聚集性发病6例;就诊性质:疑似病例收入3例,社区或门诊筛查3例。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3例,其中1例伴腹泻症状;所有患儿血常规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胸部CT影像学除病例1、5部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征象外,其余3例患儿影像学有异常但不具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征,1例正常。比对结果:只有病例1完全符合方案中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其余病例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结论:为提高儿童疑似病例诊断准确性,建议完善和细化方案中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以提高可操作性,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呼吸道合胞病毒滴度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滴度。方法:以RSV融合前F蛋白的两种抗体AM14与D25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通过对其抗体浓度的优化来确定DAS-ELISA较适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灵敏度及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选择用AM14抗体作为捕获抗体,D25作为检测抗体。捕获抗体AM14较适工作浓度为20 μg/mL,检测抗体D25的稀释比例为1∶3 000。建立的DAS-ELISA与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无交叉反应,且不同稀释倍数的RSV病毒进行批内与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均<10%;不同亚型的RSV及蛋白进行试验,均能检测到病毒滴度;检测结果与CCID 50比较,可检测的稀释倍数略高。 结论:建立了检测RSV滴度的DAS-ELISA,该方法可为实验室RSV病毒滴度检测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