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支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支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HFNC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HFNC并符合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标准的病例临床资料。依据病例后续是否接受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将其分为HFNC治疗成功组和HFNC治疗失败组。使用 t检验和 x2检验比较两组在基础资料、APACHEII评分、实验室资料、基础氧合指数、发病至使用HFNC的时间、基线ROX指数,以及HFNC治疗后2 h、4 h、12 h呼吸频率、氧合指数、ROX指数之间的差异,分析HFNC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40例病例纳入临床研究。21例(52.5%)HFNC治疗成功,19例(47.5%)HFNC治疗失败。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基础资料、实验室资料、基础氧合指数、发病至使用HFNC的时间、基线ROX指数,HFNC治疗后2 h、4 h、12 h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APACHEII评分、HFNC治疗后2 h、4 h、12 h的ROX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 II评分,ROX指数是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FNC可以作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呼吸支持方式,ROX指数监测是评估HFNC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醒俯卧位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清醒俯卧位是控制COVID-19病情进展的重要救治方法 [1]。俯卧位通过促进重力依赖区肺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呼吸驱动、减少气压伤等机制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 [2,3]。清醒俯卧位被纳入相关指南,广泛用于非气管插管COVID-19患者的救治 [4,5]。但清醒俯卧位对COVID-19患者预后影响存在争议。既往meta分析显示清醒俯卧位可以显著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 [6]。近期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显示清醒俯卧位显著降低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新冠感染患者治疗失败率 [7]。但Alhazzani等 [8]RCT研究显示清醒俯卧位并未降低吸氧体积分数≥40%或需要无创机械通气COVID-19患者的60 d病死率。因此本研究对接受清醒俯卧位治疗的RCT进行分析,明确清醒俯卧位对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O 2/FiO 2和ROX指数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失败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SpO 2/FiO 2(S/F)和ROX指数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能力。 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经HFNC治疗的患儿371例。主要结果为撤离有创通气后48 h内是否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S/F和ROX指数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能力,并确定最佳分界点。结果:共纳入371例患儿,其中有27例(7.3%)需要48 h内再插管。HFNC治疗6 h后S/F预测准确率最高(AUC=0.712,95% CI 0.599-0.825, P=0.001),S/F的最佳分界点为178 mmHg(1 mmHg=0.133 kPa)(敏感度74.9%,特异度69.6%)。而HFNC治疗12 h后ROX指数预测准确率最高,AUC为0.737(95% CI 0.623-0.851, P=0.002),ROX指数的最佳分界点为5.865(敏感度72.4%,特异度66.7%)。HFNC治疗6 h后S/F与12 h后ROX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4),前者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预测时间提前了6 h。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HFNC治疗6 h后S/F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S/F<178 mmHg的患儿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干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符合撤机条件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方式,研究组撤机拔管后采用HFNC序贯氧疗,对照组撤机拔管后予传统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序贯治疗后1、24 h的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OI)变化及ICU住院时间、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4 h的PO 2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1、24 h的PO 2未见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 h,研究组SpO 2改变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1、24 h,研究组OI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为100%,撤机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均为0。 结论:HFNC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氧疗相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合,应用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呼吸治疗相关操作防护措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以来,已有大量人传人的病例,其中超过1 700例医护人员遭受了感染。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治疗时有大量高危操作,例如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无创正压通气、高流量鼻导管治疗、气管镜检查、吸痰以及转运等均可引起或加重患者气道内呼出病毒的大量传播。因此,我们根据目前最佳证据以及国内现有条件制定了本防范建议,旨在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脱机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辅助重症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MV)患者脱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MV的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23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 n=63)和HFNC+EDP组( n=60)。HFNC组在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序贯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EDP组:在HFNC组基础上加用EDP治疗,1次/d,每次30 min。 结果:与HFNC组相比,HFNC+EDP组患者脱机后1、12、24及48 h的氧合指数较高[(209±15)mmHg比(218±18)mmHg,(215±14)mmHg比(222±17)mmHg,(223±13)mmHg比(235±15)mmHg,(236±7)mmHg比(257±12)mmHg;均 P<0.05]、脱机时间较短[(13±3)d比(12±3)d, P<0.05]、膈肌移动度增加[(1.94±0.08)cm比(2.91±0.11)cm, P<0.05]、住NICU时间较短[(33±14)d比(28±9)d, P<0.05]、出NICU时格拉斯哥评分(GCS)(5.9±2.1比7.8±0.4, P<0.05)及出院GCS较高(9.9±2.1比11.0±2.0, P<0.05)。 结论:EDP联合HFNC能增加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膈肌移动度,缩短脱机时间和入住NICU的时间,从而早日康复,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成对照组、改良训练组和训练组,每组2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呼吸训练,改良训练组、训练组则分别给予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其中呼吸肌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吸气峰值流速(PIF);膈肌运动幅度指标包括平静吸气位时及最大吸气位时膈肌移动度。 结果: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3组患者MIP、MEP及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并且改良训练组MIP、MEP及各项肺通气指标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改良训练组患者在平静吸气位和最大吸气位时其膈肌移动度均显著增加,并且改良训练组膈肌移动度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及传统呼吸训练,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膈肌移动度,并且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其疗效仍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脉冲振荡肺功能与常规肺通气功能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常规肺通气功能(PFT)在儿童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20年3月至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23例,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分为控制组(123例)、未控制组(200例)。两组患儿均行PF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 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 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IOS[频率在5 Hz时的呼吸系统总阻抗(Z5)、频率在5 Hz时的阻抗(R5)、频率在20 Hz时的阻抗(R20)、频率在5 Hz时的电抗(X5)、频率在5 Hz时的阻抗-频率在20 Hz时的阻抗(R5-R20)、电抗面积(AX)、共振频率(Fres)]检测。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 Mann- Whitney U秩和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FT与IOS参数对哮喘未控制的预测价值。 结果:1.两组哮喘患儿PFT指标比较:控制组FEV 1、FEV 1/FVC、PEF、FEF 50、FEF 75、MMEF(%)水平均高于未控制组[(104.41±12.38)%比(98.89±16.61)%、100.50(94.40,103.50)%比96.00(89.83,101.88)%、(100.29±15.31)%比(93.19±18.43)%、85.60(70.60,96.60)%比72.35(57.08,91.10)%、67.20(53.60,81.70)%比56.80(41.10,74.73)%、80.70(66.80,95.10)%比69.50(54.03,90.05)%](均 P<0.01)。2.两组哮喘患儿IOS指标比较:控制组Z5、R5、R20、R5-R20、X5、AX、Fres水平低于未控制组{68.58(63.29,77.43)%比81.27(70.93,91.96)%、68.91(62.94,77.60)%比80.61(70.02,89.29)%、75.78(67.50,87.55)%比82.97(71.50,95.50)%、0.51(0.43,0.59) [kPa/(L·S)]比0.62(0.53,0.74) [kPa/(L·S)]、69.31(59.93,79.14)%比86.48(70.00,102.48)%、1.11(0.76,1.60) kPa/L比2.14(1.42,2.85) kPa/L、18.21(16.06,19.56) Hz比20.56(18.92,22.81) Hz}(均 P<0.01)。3.在控制组中,有31例(25.20%)患儿存在PFT指标异常。4.在未控制组中,有95例(47.50%)患儿存在PFT指标异常,仅有20例(10.00%)患儿存在R5>120%预计值和/或R20>120%预计值。5.IOS指标预测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分析结果:Z5、R5、R5-R20、X5、AX、Fres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中AX对哮喘未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785,95% CI:0.735~0.835),灵敏度为78.50%,特异度为64.20%;PFT指标AUC均<0.7,其中FEF 50、MMEF的AUC最大。 结论:PFT、IOS在评估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方面均有较好的敏感性,IOS对预测哮喘未控制有较好的价值,其中AX对哮喘未控制的预测价值最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不仅需要借助C-ACT评分等主观评价,更需要PFT、IOS等客观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