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囊袋张力环对高度近视患者Barrett universal Ⅱ IOL计算公式准确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囊袋张力环(CTR)对Barrett universal Ⅱ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01/06于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0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R组和空白组,每组40眼,所有患者均用IOL Master测量,并按照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实际植入IOL屈光度及预测术后屈光度.记录患者术后6 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后6 mo两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评估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及预测术后屈光度与CTR的关系.结果:术后6 mo两组患者UCVA、BCVA均较术前改善(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UCVA、BCVA比较无差异(均P>0.05);80 眼按照 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植入 IOL 后,CTR组预计术后屈光度为-2.01±0.71 D,术后实际屈光度为-1.64±0.88 D,MAE为0.37±0.98 D;空白组预计术后屈光度为-2.12±0.64 D,术后实际屈光度为-1.54±0.88 D,MAE为0.58±0.31 D,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根据眼轴长度进行分组,对于任意眼轴长度CTR的植入均能有效地减少屈光误差(P>0.05).随着眼轴的增长,MAE的值越大,眼轴≥30 mm的患者术后MAE值比较两组间有差异(P<0.05).CTR组、空白组中出现远视漂移的比例分别是18%(7/40)、30%(12/40),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预测术后屈光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术中植入CTR既能够保持囊袋的形态,有效防止术中晶状体悬韧带断裂,使IOL居中性更佳,又能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早期稳定,并提供更加稳定的屈光结果,减少屈光漂移.对于术中考虑植入CTR的近视患者,建议术前增加-0.50 D的预留屈光度,以达到理想屈光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医学评估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既往有屈光矫正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WanFang、Metstr等数据库,收集所有报道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2020年11月。采用ADDIS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观察指标为白内障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范围在±0.50 D、±1.00 D内的概率。基于ADDIS软件,利用点分法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475例(659眼)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有屈光手术矫正近视史的白内障患者,其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范围在±0.50 D和±1.00 D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分别为Modify Hoffer Q和OCT formula;对于行远视屈光矫正术的患者,其屈光度误差范围在±0.50 D和±1.00 D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分别为Holladay Ⅱ和Haigis;既往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患者,屈光度预测误差在±0.50 D和±1.00 D范围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均为Haigis。结论::对于既往有屈光手术矫正史的白内障患者,其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与预估可根据其屈光状态及屈光矫正手术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对应的公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内障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和应用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可治疗性致盲眼病,目前手术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IOL屈光力的准确计算是提高术眼术后视觉质量的关键,其计算涉及术眼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准确测量。白内障术前应重点关注眼球生物学参数的测量和应用,主要包括精准的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设备的选择和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选择等。为了更好地满足术眼术后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本专家共识依据国际上的重要文献和循证证据对白内障术前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的选择和测量方法提出推荐意见,既包括传统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角膜直径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眼球结构参数,还纳入了Kappa角、Alpha角及波前像差等视光学参数。本共识同时还推荐了IOL屈光力计算公式需要的参数,旨在规范临床医生对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术前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的选择、测量和应用,从而提高白内障手术后的屈光效果和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正视是否为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的最佳选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人工晶状体(IOL)问世以来,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眼科生物测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多元化,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越来越高,IOL的功能不断完善,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临床也存在一种现象,即过于追求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屈光度数的正视化,因而导致患者出现视觉不适。本文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下预留屈光度数应为正视、近视状态、远视状态,指出白内障摘除手术IOL预留屈光度数应进行个体化选择。(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33- 33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房深度对人工晶状体位置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房深度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广州爱尔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9例(134眼)的临床资料。据术前前房深度,本组患者分成3组:浅前房组(A组),48例(55眼),前房深度<2.5 mm;正常前房深度组(B组),50例(52眼),前房深度2.5~3.0 mm;深前房组(C组),23例(27眼),前房深度>3.0 mm。术后随访1个月。分析各组术后前房深度变化、屈光度变化与术前前房深度之间的关系,术前IOL屈光度预留与术前前房深度间的关系。结果:术后1周,A组前房深度加深了(1.77±0.62)mm;B组加深了(1.33±0.42)mm;C组加深了(1.34±0.50)mm。术后1周及1个月,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前房深度加深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屈光度变化A组呈远视漂移,B组及C组呈近视漂移。 结论:在超声乳化手术中,术前浅前房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最大,随着时间延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移,表现远视漂移。浅前房时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应该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50D~+0.75 D,正常深度前房及深前房可按常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ntacam AXL与Lenstar LS900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entacam AXL测量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3—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拟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0例91眼,同一观察者分别采用Pentacam AXL与Lenstar LS900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和前房深度(ACD)。2种生物测量仪测量参数结果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采用配对 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 结果:Pentacam AXL与Lenstar LS900测量AL的平均值分别为(23.39±1.34)mm和(23.42±1.36)mm,平均角膜曲率(Km)值分别为(43.96±1.53)D和(44.00±1.51)D,ACD值分别为(2.89±0.38)mm和(2.88±0.37)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06、0.855、0.811),且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0.999、0.975、0.991,均 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仪器对AL、Km、ACD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量AL和ACD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11~0.07 mm和-0.09~0.12 mm,测量Km的95%LoA为-0.70~0.62 D。 结论:Pentacam AXL可提供准确的IOL度数计算所需参数,与Lenstar LS9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L及ACD参数可替换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oric IOL植入术与PCRI联合传统IOL植入术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传统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PCRI)在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合并≤3 D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ke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万方、中国维普数据库等,搜集有关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及其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章,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将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散光矫正量、术后残余散光、对比敏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视力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表(LogMAR)的形式进行记录。采用RevMan软件(V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白内障患者352例(510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对照组)相比,Toric IOL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3 D的角膜散光在术后3、6个月UCDVA的更好[均数差( MD)=-0.04,95% CI:-0.07~-0.01, P=0.005)];植入Toric IOL组手术散光矫正量大于对照组[ MD=0.56,95% CI:0.36~0.76, P<0.001;标准均数差( SMD)=0.94,95% CI:0.47~1.40, P<0.001];植入Toric IOL组术后1个月残余散光度数( MD=-0.13,95% CI:-0.21~-0.04, P=0.003; SMD=-0.34,95% CI:-0.59~-0.10, P=0.007)及术后3、6个月残余散光度数( MD=-0.30,95% CI:-0.51~-0.10, P=0.004; SMD=-0.84,95% CI:-1.42~-0.25, P=0.005)均低于对照组;植入Toric IOL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D=-0.01,95% CI:-0.08~0.11, P=0.77)。 结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相比,Toric 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合并≤3 D的角膜散光效果更好。同时,Toric IOL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上略具优势,但其临床意义可能不大。二者在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I联合房角分离术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60, 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60, 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 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公式准确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基于IOLMaster 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91例,年龄(69±10)岁。根据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组(≤22.5 mm,100只眼)、正常眼轴组(>22.5 mm且<25.5 mm,375只眼)及长眼轴组(≥25.5 mm,124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分为平坦组(≤42.00 D,47只眼)、正常组(>42.00 D且<46.00 D,461只眼)及陡峭组(≥46.00 D,91只眼);根据前房深度分为浅前房组(≤2.5 mm,71只眼)、正常前房组(>2.5 mm且<3.5 mm,436只眼)、深前房组(≥3.5 mm,92只眼)。比较整体及不同分组间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Hoffer Q、Holladay Ⅰ、Holladay Ⅱ和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数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599例患者(599只眼)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49, 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MedAE值最小(0.35 D),SRK/T公式次之(0.36 D),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SRK/T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 P=1.000),其余两公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不同眼轴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307,38.779,112.997;均 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短眼轴组及长眼轴组中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0、0.31 D,SRK/T公式在正常眼轴组中MedAE值最小(0.35 D)。不同角膜屈光力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4,90.924,39.387;均 P<0.05),Haigis公式在平坦组及陡峭组中的MedAE值最小,分别为0.26、0.34 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正常组中的MedAE值最小(0.33 D)。不同前房深度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的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389,57.643,52.845;均 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前房深度各分组中的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6、0.33、0.31 D。 结论:基于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6个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尤其对于短眼轴、长眼轴及不同前房深度患者预测误差值低;Haigis、SRK/T公式次之。当角膜屈光力≤42.00 D或≥46.00 D时,Haigis公式可能更为准确。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02-51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浅前房白内障患者中的准确性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在浅前房白内障患者中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年8月发表的关于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在浅前房白内障患者中的准确性同行评议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选择不同公式间平均绝对误差(MAE)的平均差( MD)作为观察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总计499眼。对6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SRK/T、Hoffer Q、Holladay 1和Holladay 2)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MAE低于Hoffer Q公式( MD:0.11 D;95% CI:0.05~0.17 D; P<0.001)、Haigis公式( MD:0.08 D;95% CI:0.03~0.13 D; P=0.002)和Holladay 2公式( MD:-0.06 D;95% CI:-0.11~-0.01 D; 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公式之间的配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预测浅前房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方面优于Hoffer Q公式、Haigis公式和Holladay 2公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