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干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分钟前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中开展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情绪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2年10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纳入11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开展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各组纳入55例;观察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简易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相对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结论 心理干预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可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心理弹性,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及配合度,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分钟前
-
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治疗.持续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MMP-3、TIMP-1、IL-1β及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总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MMP-3、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液TIMP-1、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MMP-3、IL-1β水平,升高TIMP-1、TGF-β1的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半监督网络的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磁共振诊断辅助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研究基于半监督算法残差网络(semi-supervised algorithm Residual network,SMRNet)的深度学习方法,探索其在计算机辅助自主分析膝关节MRI诊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 使用100名经过关节镜确认的ACL损伤患者和100名关节镜确认无ACL损伤的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在选取适当层面后,裁剪并用于SMRNet的训练.SMRNet对单个MRI切片上ACL损伤的概率进行最终判断.4名临床医师对相同图像进行读片诊断.结果 SMRNet分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0%、94.00%、95.50%、94.17%和96.91%.医师的整体阅片情况类似,敏感性区间91.00%~96.00%、特异性区间90.00%~94.00%、准确性区间90.50%~95.00%、阳性预测值区间90.09%~94.12%、阴性预测值区间90.90%~95.9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训练的SMRNet模型在ACL损伤检测上超越部分临床医师,为膝关节MRI诊断提供高效可靠方法,展现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的潜力.未来,SMRNet有望成为膝关节MRI诊断的重要工具,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建立及对衰老所致运动功能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体质量与体长对步态指标的影响.结果 本系统实现特定步速下小鼠三维立体步态(侧面和腹平面)的同步分析,自动量化47项步态指标.应用本系统发现,步行时(15 cm·s-1),相比2月龄、8月龄和15月龄小鼠体转角标准偏差下降,前肢摆动时长、膝关节(Knee)角度标准偏差、左后爪和右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增加;15月龄小鼠还出现步频降低,步幅、双支撑总时长、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增加.小跑时(20 cm·s-1),15月龄小鼠无法稳定行走,相比2月龄,8月龄小鼠左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和双支撑总时长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步频、步幅、前肢摆动时长、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双支撑总时长、Knee角度标准偏差、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等指标均未受到体质量和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 基于DLC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老年小鼠步态更加敏感、准确、全面的评价,区分出老年小鼠为维持步态稳定性所表现的步态特征,并筛选出更能反映老年小鼠步态变化的行为指标.为今后更有效评估抗衰老、抗运动协调功能下降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提供方法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管理路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临床管理路径对其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临床管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2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临床管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仿生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并应用仿生型股骨远端假体,通过人造韧带及高稳定型衬垫重建人工关节的稳定性,替代铰链式关节,从而降低相应部位的应力,降低假体磨损、松动及折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治并行假体置换的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患儿资料,共纳入仿生型假体12例(仿生组)及单纯铰链假体21例(单纯铰链组)。仿生组男6例,女6例,年龄(8.8±2.6)岁,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10例,Ⅲ期1例;单纯铰链组男14例,女7例,年龄(8.6±2.2)岁,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Enneking分期ⅡB期15例,Ⅲ期6例。通过对比仿生组和单纯铰链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肿瘤学及假体预后情况,探讨仿生型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的围术期安全性、肿瘤学预后、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仿生组和单纯铰链组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发病时长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仿生组在总手术时间(126.7±27.9)min vs (143.3±38.9)min( P=0.203)、术中出血量(162.5±212.3)ml vs (247.6±175.6)ml( P=0.224)及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6.3±2.4)d vs (6.4±3.4)d( P=0.908)方面与单纯铰链组相似。仿生组平均随访(16.0±4.7)个月,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出现肿瘤复发合并假体半脱位,最终行截肢治疗。假体半脱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巨大、股四头肌切除过多所致。余患儿未见假体并发症;单纯铰链组平均随访时间(12.7±4.5)个月,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3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均行局部切除;未见假体并发症。末次随访仿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单纯铰链组(120.6°±13.6° vs 92.0°±7.7°, P<0.05),但MSTS 93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0.9)分 vs(29.5±0.6)分。 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提示,仿生型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与单纯铰链假体相比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不增加假体并发症发生率,并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及优良的功能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NN-链接护理模式对髋膝置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NNN-链接护理模式对髋膝置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骨性关节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NNN-链接护理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自我感觉负担;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测量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和评估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 d及2周的膝关节康复情况;采用护理结局分类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应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 d两组的SPBS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3 d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2周的AKS评分分别为(27.26±6.81)、(103.26±15.22)分,高于对照组的(24.28±5.68)、(95.32±10.83)分( 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2周的膝关节主和被动活动范围分别为(47.66±9.22)°、(81.23±14.22)°和(64.23±12.22)°、(89.23±14.26)°,大于对照组的(42.25±8.59)°、(72.26±12.52)°和(58.26±10.12)°、(78.26±13.10)°( 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2周的VAS评分分别为(5.29±0.82)、(3.46±0.77)分,低于对照组的(5.91±0.88)、(4.22±0.98)分( P<0.05);两组术后2周的AKS评分、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术后1 d( P<0.05)。观察组对沟通、安全、护理技术、护理、指导、物理环境的满意度和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的评分较术前提高(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NNN-链接护理模式应用于髋膝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减轻患者的自我感觉负担,提高膝关节功能和主被动活动范围,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膝关节MRI的人工智能重建软骨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薄层MRI数据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重建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住院且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3例患者(共41膝),男15例,年龄(71±5)岁;女26例,年龄(71±9)岁。左膝19例,右膝22例。术前对患侧膝关节进行薄层MR检查,并对膝关节薄层MRI数据进行AI建模,选取模型中软骨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模型摆正,将术中截取的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依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软骨损伤分级进行分级,并与膝关节AI重建软骨模型及膝关节MRI人工识别的ICRS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I重建软骨模型的软骨损伤分级与术中截取实物标本的软骨损伤分级相比较,AI重建软骨模型对于ICRS分级4级软骨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1.4%、92.2%和80.3%;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AI重建软骨模型与实物标本ICRS分级的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为0.81( P<0.001)。人工识别MRI的软骨损伤分级与实物标本相比,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0%、91.60%、97.20%和78.8%,Kappa系数为0.79( P<0.001)。 结论:基于膝关节薄层MRI的AI重建软骨模型对于诊断ICRS分级4级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智能规划联合计算机导航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复合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 男性,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20年,双侧髋关节强直、脊柱侧后凸10年”于2021年4月20日入院。患者13岁确诊强直性脊柱炎,10年前进展至以双侧髋关节屈曲位强直和脊柱侧后凸融合为特征的“剃刀背”畸形,并丧失竖直站立外观和双髋关节活动能力,行走能力严重受限,无法平视和仰卧。腰椎及双侧髋关节活动度丧失,双侧膝关节活动度0°~130°,双侧踝关节背伸20°,跖屈45°,行走时主要为双足跖跗关节和双踝关节屈伸活动。影像学检查:脊柱全长正、侧位片可见典型竹节样改变。冠状位、矢状位严重失平衡,顶椎位于L 1~2椎间盘,上端椎位于T 10,下端椎位于L 4。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破坏(4级),骨盆极度后倾,双侧髋关节融合于屈曲45°,右侧外旋25°,左侧内旋30°(图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8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6%,血红蛋白161 g/L,C反应蛋白12.2 mg/L,红细胞沉降率2 mm/1 h,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终末期),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并骨性融合,双侧髋关节破坏并骨性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TJA)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175例患者资料。其中59例被诊断为PJI(PJI组)(膝31例,髋28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67.4±11.7)岁;体重指数(BMI)为(26.1±3.6)kg/m 2。116例被诊断为无菌性松动(AL)(AL组)(膝19例,髋97例),男67例,女49例;年龄(70.3±8.9)岁;BMI为(25.0±3.6)kg/m 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每个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依据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其诊断价值。 结果:PJI组和AL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关节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L组比较,PJI组CRP、ESR、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RP、ESR、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50、0.848、0.664。根据约登指数,CRP、ESR、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06 mg/L、17.60 mm/h、3.73 g/L、685.00 ng/mL,敏感度分别为79.2%、85.4%、81.3%、64.6%,特异性分别为85.7%、76.2%、79.8%、61.9%。 结论:纤维蛋白原对PJ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准确性与CRP和ESR相近,但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