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护生创造力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创造力倾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制定创造性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名本科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校园环境支持量表及教师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创造力倾向得分104.50(100.00,123.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学校性质、科研项目参与经历、校园环境支持、教师支持是本科护生创造力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80.4%.结论 本科护生创造力倾向处于一般水平.护理专业教育者应从多角度出发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本科护生创造力倾向的护理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创造力倾向,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三甲综合医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创新管理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某三甲综合医院近10年(2014—2023年)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院通过实施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系列创新管理实践,在基金申请与资助方面的变化及发挥的作用。方法:将近10年医院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项目按照年度、项目类别和人员等进行分类统计,重点分析医院国自然面上与青年基金申请与立项情况、项目负责人特征、学科领域分布变化等。结果:基金申请项目数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其中青年科学基金增长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面上项目出现一定波动后保持稳步增长趋势。青年基金的最佳获批时间在35岁前,入职5年内特别是3年内为获资助青年基金最佳时间段,学科覆盖面逐步增大。结论:医院通过实施学科与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布局,开展人员精准分析与定向精细化管理,推动研究所PI制改革探索等举措,共同促进了国自然基金申报质量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等医学院校职称评审制度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主导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也是激发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机制。本研究通过收集和整理21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文件,对评审条件中的基本要求、教学授课、学生指导、教学竞赛、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破格晋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1—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神医学领域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2011—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神医学领域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才类项目的资助情况,探究精神医学领域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选择研究方向、科研管理人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大数据知识管理门户和LetPub科学基金结果查询系统,检索2011—2019年获批精神医学领域的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才类项目,分析研究方向及内容等。结果:2011—2019年度期间,精神医学领域共获批项目947项,其中重点项目12项,面上项目39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5项,人才类项目35项,获批项目年度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趋势。获批项目数及经费数均明显低于医学类其他学科。研究内容由以基础研究为主逐渐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转变。获批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单位。不同类别项目对项目负责人及依托单位要求不同。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了精神医学研究领域研究水平的整体发展,应用基础研究需求增大,不同地区科研水平发展不均衡,精神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亟需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外MPH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设计一个全面的、可行的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结果:中山大学-广州市CDC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针对实践时长2年以上的MPH探索构建了“4+N+综合评价”的实践体系,“4”代表基于实践的教学、专业实践、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参与和科研训练,分别培养MPH“公共卫生科学”“操作与实践”“人群健康管理”“卓越技能”能力。“N”代表拓展实践,培养MPH“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能力,以综合评价来评估培养效果。结论:本研究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MPH“4+N+综合评价”校外实践体系,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现状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2018年成立,旨在建立全国性协作平台,开展高质量、合作性项目和研究,提升中国新生儿-围产医疗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目前全国112家医院加入CHNN,已建成全国性标准化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每年纳入超过万例早产儿,开展数据驱动的协作性临床质量改进项目,完成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CHNN在合作共享、数据驱动、持续改进、国际接轨的原则指引下,已成为国内新生儿医学临床和研究合作的重要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本科PBL教学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从案例撰写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实施体会两个方面展开探讨。PBL案例需依据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卫生检验检疫专业案例可融入相关实验技能项目;同时案例撰写形式根据主题拓展形式差异,设计为并联式案例与串联式案例,以适用于不同范围的课程整合。在PBL教学实施中,学生学习状态是课堂讨论效率的关键,它决定了PBL实施方式是完全自主学习还是嵌入式讲授;教师需建立合作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讨论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社区儿科服务模式的实践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时期是个体健康的重要时期,为响应优化升级社区儿童健康服务的要求,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通过社区硬件配置、儿童健康人才梯队培养、服务时间与项目的延展、加入儿联体配置资源、优化内部制度管理等方式初步构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的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文章梳理建设经验与运行反馈,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儿科广泛开展,有效整合儿科儿保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