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HMT和 BHMT2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BHMT)和 BHMT2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联。 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病例组,按1∶1选取同时期在该院就诊并排除任何先天畸形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及其母亲的相关信息并在完成调查后采集儿童静脉血用于 BHMT、BHMT2基因多态性的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BHMT、BHMT2基因多态性以及单倍型与CHD的关联,并采用叉生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结果: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20例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BHMT基因rs3733890位点(AA vs GG: OR=3.476, Q FDR<0.001;GA vs GG: OR=1.525, Q FDR=0.036)、rs1915706位点(CC vs TT: OR=3.464, Q FDR<0.001)和rs1316753位点(GG vs CC: OR=1.875, QFDR=0.020)增加了CHD发生风险。携带单倍型A-G-A的患儿CHD风险增加( OR=1.468,95% CI:1.222~1.762)。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3733890和rs1915706这2个位点在相加( RERI=0.628,95% CI:0.298~0.958)和相乘( OR=3.754,95% CI:1.875~7.519)维度均呈正向交互作用。 BHMT基因与孕前、孕早期二手烟暴露和饮茶、孕前饮酒以及孕前或孕期叶酸服用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BHMT基因rs3733890、rs1915706和rs1316753多态性与CHD的发病可能有关。此外,rs3733890和rs1915706这2个位点对CHD发病存在相加和相乘维度的协同交互作用,且 BHMT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HMT基因rs3733890和rs7356530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BHMT)基因rs3733890 和rs7356530 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做孕检、汉族、年龄21~40 岁、妊娠24~28 周的GDM孕妇80 例,均经OGTT试验确诊.选择民族、年龄、孕周及孕前BMI相匹配的60 名同期健康孕妇作对照.采集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 水平,Sanger测序法检测BHMT rs3733890 和rs7356530 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与两个多态性的关联.结果:GDM组血清Hcy和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BHMT rs3733890 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GA和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HMT rs7356530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孕前BMI、叶酸和维生素B12 后,rs3733890 A等位基因与GDM患病风险增加有关,OR(95%CI)为2.624(1.254~5.494).结论:BHMT rs3733890 的A等位基因与GDM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BHMT和RFC1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神经管缺陷的易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儿童中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BHMT)和还原叶酸载体1基因(RFC1,又称SLC19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神经管缺陷(NTD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北方汉族152例NTDs患儿和169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型技术对BHMT和RFC1两个基因的9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Haploview4.2软件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 BHMT基因rs373389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NTDs的发病存在显著关联,且携带A等位基因儿童发生NTDs风险高于G等位基因的儿童(OR=1.408,95%CI:1.013~ 1.956);RFC1基因rs1051266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NTDs的发病存在显著关联,且携带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的儿童患NTDs风险分别高于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儿童(OR=1.492,95%CI:1.089~ 2.044;OR=2.020,95%CI:1.081~ 3.780);RFC1基因rs378820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NTDs发病存在显著关联,携带G等位基因的儿童患NTDs风险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儿童(OR=1.368,95%CI:1.002~1.868).同时,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BHMT基因单体型C-A-A-A(rs567754-rs3733890-rs558133-rs585800)和RFC1基因单体型G-G-G-T (rs 1051296-rs3788200-rs1051266-rs4819130)可使NTDs发病风险增加,而BHMT基因单体型C-G-A-A可使NTDs发病风险降低.结论 BHMT基因rs3733890和RFC1基因rs1051266、rs3788200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NTDs的易感性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HMT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在同型半胱氨酸(Hcy)环境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BHMT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将体外培养的HLEC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LEC;对照组:感染了空载体的HLEC-B3,BHMT过表达组(OE):感染了过表达BHMT基因载体的HLEC-B3,均培养于10%FBS(胎牛血清)培养基+5mmol/L Hcy培养液中.应用EdU(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可见分光光度计测算谷胱甘肽(GS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PR78,Nrf2)及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表达.结果:BHMT过表达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增长约30.0%(P<0.05).ROS检测显示,正常组、对照组、过表达组荧光强度分别为(89.2043±0.3511)%、(91.4502±0.0606)%、(49.5625±0.4502)%,过表达组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GSH活性检测显示:相比于正常组与对照组,BHMT高表达组GSH活性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RP78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及对照组中明显高于过表达组,Nrf2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与对照组中明显低于过表达组.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相对表达量在过表达组中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HMT可以抑制Hcy对HLEC的氧化损伤作用,降低ROS水平,升高GSH活性,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BHMT对Hcy诱导的HLEC氧化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HMT rs3733890基因多态性与叶酸治疗河南汉族HHcy患者效果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rs3733890基因多态性与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效果的关联,并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71例HHcy患者,对其采血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随后进行90 d的口服叶酸(5 mg/d)干预治疗.治疗结束时复查血浆Hcy水平,根据复查结果将患者分入治疗成功组(Hcy≤15μmol/L)和治疗失败组(Hcy>15μmol/L).通过MassArray平台对BHMT rs3733890进行基因分型.运用基于logistic回归的分层分析探究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①rs3733890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携带突变基因型(GA+AA)和突变等位基因(A)的患者,叶酸治疗失败的风险明显升高(P<0.05).③突变基因型与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和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分别存在交互作用.结论:BHMT rs3733890基因多态性与叶酸干预治疗河南汉族HHcy的疗效存在关联,该位点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会影响叶酸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