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并首次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冠心病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宽胸气雾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的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LDL-C、TC、TG、hs-CRP、Hcy、FIB、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LDL-C、TC、TG、hs-CRP、Hcy、FIB、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O、VEG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O、V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斑块体积、血管体积、管腔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斑块体积、血管体积、管腔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宽胸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其能改善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斑块稳定性具有良好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伴抑郁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9年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14例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72 h之内完成核磁共振颅脑扫描,并于1周内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情绪测评。根据SDS评定结果,选择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无抑郁患者69例为对照组;选择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伴轻度抑郁患者45例为病例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同脑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特点及认知功能,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临床躯体化症状表现特点。结果:(1)对照组患者男53例(76.81%,53/69),女16例(23.19%,16/69);病例组男29例(64.44%,29/45),女16例(35.55%,16/4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9);对照组和病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1.88%(22/69)、53.33%(2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2)病例组患者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灶发病率分别为80.00%(36/45)、71.11%(32/45),对照组分别为59.42%(41/69)、18.84%(13/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01、<0.001);其余脑区梗死灶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病例组注意力和计算力受损比例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78.26%(5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OR=2.659,95% CI 1.041~6.793, P<0.05)、半卵圆中心梗死灶( OR=10.332,95% CI 4.069~26.235, P<0.01)是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5)躯体化症状失眠和流泪的比例病例组分别为35.56%(16/45)、37.77%(17/45),均高于对照组8.70%(6/69)、2.90%(2/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半卵圆中心脑梗死病灶是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者可伴有失眠和流泪的躯体化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10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年龄≤45岁80例卒中患者作为青年卒中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45岁117例卒中患者作为中老年卒中组,对比两组患者间血液检测指标水平,并且纳入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病史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 结果:中老年卒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蛋白S、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分别为(29.73±3.40)s、(105.58±27.23)%、(297.29±85.99)μmol/L、(17.58±14.45)μmol/L及(2.75±3.08)mg/L,青年卒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1±6.75)s、蛋白S(115.20±26.97)%、尿酸(326.82±93.51)μmol/L、同型半胱氨酸(22.63±16.98)μmol/L、D二聚体(1.19±2.88)μ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17、2.01、2.20、2.14、2.13, P值分别为0.032、0.046、0.029、0.039、0.034)。青年卒中组狼疮抗凝物阳性率为12.5%(4/32),高于中老年卒中组的1.8%(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 P=0.035)。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比例分别为63.8%(51/80)、62.5%(50/80),均高于中老年卒中组的49.6%(58/117)、47.9%(56/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4.09, P值分别为0.04、0.04);青年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48.8%(39/80)、17.5%(14/80),均低于中老年卒中组的63.2%(74/117)、30.8%(36/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8、4.56, P值分别为0.043、0.033)。根据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青年卒中划分为不同亚组并进行比较,高尿酸水平组(≥416 μmol/L)患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416 μmol/L),分别为(90.08±28.46)mmol/L与(63.37±22.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23, P值为0.046)。高同型半胱氨酸组(≥15 μmol/L)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分别为(3.27±1.09)g/L、(72.13±28.69)mmol/L,高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15 μmol/L)的(2.78±0.67)g/L、(58.92±12.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32、2.51, P值分别为0.023、0.014)。 结论:与中老年卒中相比,青年缺血性卒中存在较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蛋白S、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较低水平D二聚体及高狼疮抗凝物阳性率,同时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比例较高,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同型半胱氨酸预测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C)、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31例Ⅰ~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随访3年,按照随访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42例)和未转移组(89例)。术后次日检测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比较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者CysC、SGK1、Hcy水平,比较术后是否转移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3个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CysC、SGK1、Hcy以中位水平为临界值,>中位水平为水平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水平单独及联合对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结果:TNM分期Ⅲ A期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低分化患者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Hcy水平与患者TNM分期( r值分别为0.454、0.672、0.645)、分化程度( r值分别为-0.399、-0.403、-0.451)、组织学类型( r值分别为0.528、0.760、0.611)有相关性(均 P<0.001)。转移组血清CysC[(1.37±0.30)mg/L比(1.16±0.25)mg/L]、SGK1[(53±4)pg/ml比(41±3)pg/ml]、Hcy[(18.3±2.3)μmol/L比(15.4±1.8)μmol/L]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 A期( OR=2.944,95% CI 1.556~6.847, P=0.004)及CysC水平高(>1.23 mg/L, OR=2.431,95% CI 1.402~5.226, P=0.008)、SGK1水平高(>50 pg/ml, OR=4.010,95% CI 1.815~11.748, P=0.004)、Hcy水平高(>16.8 μmol/L, OR=3.742,95% CI 1.747~9.142, P=0.001)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单独预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08、0.816,CysC+Hcy、CysC+SGK1、Hcy+SGK1预测的AUC分别为0.889、0.890、0.910,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 结论:NSCLC术后转移患者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患者;三者的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正相关,与分化程度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溶栓术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溶栓术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溶栓术后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mRS评分,血清Hcy、NSE水平,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Hcy、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颅内出血、胃肠反应和头晕头痛等)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2)。 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应用于AIS患者rt-PA溶栓术后,可改善患者Hcy、NSE水平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住的临床确诊为SCD的10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病房收住的非SCD脊髓病变患者(121例)及门诊非脊髓病变神经科轻症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量血清tHcy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CD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YI)评价tHcy在SCD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tHcy与SC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tHcy水平将SCD病例组分为tHcy正常或轻度增高组、tHcy中度增高组、tHcy重度增高组,比较三组临床表现、神经传导速度、磁共振资料情况。结果:SCD组血清tHcy含量为64.3(26.5,98.8)μmol/L,高于非SCD脊髓病变组 13.7(10.8,19.2)μmol/L( H=112.020, P<0.001)及非脊髓病变神经科轻症组10.6(8.2,13.0)μmol/L( H=165.525,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Hcy是SCD的影响因素( OR=1.107, 95%CI:1.077~1.139, P<0.001)。ROC曲线显示,tHcy诊断SC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 95%CI:0.875~0.951),最佳临界值为24.9 μmol/L,在此临界值下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1.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Hcy与SCD残疾功能评分呈正相关( r=0.254, P=0.009)。 结论:血清tHcy是SCD的危险因素,并可能与疾病残疾程度相关。关注tHcy水平增高,对SCD诊断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型半胱氨酸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发生急性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比溶栓疗法能更快更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罪犯血管血流量并限制心肌梗死面积,保留左心室射血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PPCI已成为目前STEMI患者恢复冠脉再灌注的首选血运重建策略 [3,4],然而仍会有5%-50%的患者在PPCI后会出现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P) [5]。NRP是一种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的风险并提高STE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6,7]。近几年发现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被认为是STEMI患者PPCI后冠脉发生NRP的独立危险因素 [8],有关证明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在近几年逐渐增多,无不提示二者关系密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故本文围绕Hcy与NRP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NRP的预测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LADA的患病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 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 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 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 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 P<0.05)。 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应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患者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并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53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等),其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72例、单纯药物治疗81例。治疗48个月后,对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24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动脉支架成形术组( P<0.05)。48个月后153例患者中共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嗜烟(吸烟>10年,每日>20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房颤、支架成形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支架成形术( OR=0.44,95% CI:0.21~0.88, P=0.01)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史( OR=1.79,95% CI:1.22~2.01, P<0.01)、房颤( OR=1.57,95% CI:1.01~1.98, P=0.03)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显著降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高血压病和房颤相关,且与高血压病相关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CSV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CVS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记录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Tinetti平衡步态量表(TGA)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DTI数据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TG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MoCA、ADL、TGA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24.61 ± 2.54)分比(22.21 ± 2.83)分、(71.53 ± 6.25)分比(69.51 ± 6.81)分;12个月:(26.39 ± 2.16)分比(23.76 ± 2.64)分、(78.39 ± 5.76)分比 (72.39 ± 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定向力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 [(5.97 ± 1.37)分比(5.36 ± 1.29)]( 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抽象思维、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TC、TG、LDL-C、Hcy、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6个月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各向异性分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额叶、顶叶平均弥散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尼莫地平治疗CVSD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DTI可敏感感知患者白质完整性和脑血流灌注,对CVSD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